五音

诗词学习

 关于五音

从物理上说,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调的高低源于振动频率的不同。现在的乐谱所用的1234567七个唱名表示这种声音高低的区别。
一首歌,一段乐曲,都是由相互关联的若干个音符组成的,这其中必然有一个音给人感觉最为稳定,是占主要地位,就做主音,一般来说,主音就是音乐结束时的那一个音,因为匀乐曲只有以主音收尾,才能给人已经结束了的感觉。
若是不以主音收尾,人就会感觉还没有完,当然也有的乐曲故意不以主音收尾,以达到某种意犹未尽的效果,这是题外话。
按照高低次序和音之间一定关系,进行到下一个主音的排列,称为音阶。音阶有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之分,五声音阶由12356五个音组成,七声音阶由1234567七个音组成。
古代所说的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关系和现在的12356差不多,大致是依次对应的关系。
后来出现的七声音阶,就是在这五音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个音,叫做变徵和变宫,变宫相当于7,变徵开始的时候却和4不同,它的位置在徵的后面,后来才回到徵的前面,就相当于现在的4。
至于说什么“宫属土,性圆,为君。其色黄,在天符土星,於人曰信;分旺四季”等等,似乎都是古代神秘主义的附会之说,没什么科学根据。
二 关于十二律
现在我们唱歌,通常都要起一个调,可以起得高一些,可以起的低一些,而内行通常都说他唱C调,他唱D调,这么一说,不用试,就知道他唱多高了。
这里的“调”就代表声音的绝对音高,而音阶代表的是相对音高。现代的调用CDEFGAB几个字母表示,再加上升C、降E、升F、升G、降B,一共是12个调,古代的十二律也是 这个意思,有人也把它们一一对应了起来,说是黄钟相当于C调,大吕相当于升C等等,这只是为了理解方便,其实现在的C和古代的黄钟的音高并不相同。
十二律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也有把六阳律称为六律,把六阴律称为六吕,六律和六吕是一一相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六 律 
┌───┬───┬───┬───┬───┐   
黄 大 太 夹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无 应 
钟 吕 蔟 钟 洗 吕 宾 钟 则 吕 射 钟 
  └───┴───┴───┴───┴───┘ 
          六 吕 
这些律名的由来,已不可考。
三 调式
前面说了,乐曲中有一个音是主音,以主音为中心构成一首乐曲的一组音的结构形式,西方音乐中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种调式,大调是以1为主音,小调是以6(下点)为主音。中国古代的调式更复杂一些,每个音都有以其为主音的调式,如以宫为主音的叫做宫调式,以商为主音的叫做商调式等。有了变徵和变宫以后,也就相应有了以它们为主音的调式,这样加起来就有七种调式,七种调式和十二个调(律)可以任意相互组合,组合共有7*12=84种,就叫做84宫调,比如,以黄钟调演奏的宫调式的乐曲,其宫调就是黄钟宫;以无射的调演奏的商调式乐曲,其宫调就是无射商。
84个宫调只是理论上的数值,实际应用的远没有这么多,后来省略至四十八宫调如下:
黄钟

  宫、俗呼正宫。     商、俗呼大石调。 
  角、俗呼大石角调。   羽、俗呼般涉调。

  大吕

  宫、俗呼高宫。     商、俗呼高大石调。 
  角、俗呼高大石角。   羽、俗呼高般涉。

  太簇

  宫、俗呼中管高宫。   商、俗呼中管高大石。 
  角、俗呼中管高大石角。 羽、俗呼中管高般涉。

  夹钟

  宫、俗呼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双调角。    羽、俗呼中吕调。

  姑洗

  宫、俗呼中管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中管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仲吕

  宫、俗呼道调宫。    商、俗呼小石调。 
  角、俗呼小石角调。   羽、俗呼正平调。

  蕤宾

  宫、俗呼中管道调宫。  商、俗呼中管小石调。 
  角、俗呼中管小石角调。 羽、俗呼中管正平调。

  林钟

  宫、俗呼南吕宫。    商、俗呼歇指调。 
  角、俗呼歇指角调。   羽、俗呼高平调。

  夷则

  宫、俗呼仙吕宫。    商、俗呼商调。 
  角、俗呼商角调。    羽、俗呼仙吕调。

  南吕

  宫、俗呼中管仙吕宫。  商、伤呼中管商调。 
  角、俗呼中管商角调。  羽、俗呼中管仙吕调。

  无射

  宫、俗呼黄钟宫。    商、俗呼越调。 
  角、俗呼越角调。    羽、俗呼羽调。

  应钟

  宫、俗呼中管黄钟宫。  商、俗呼中管越调 
  角、俗呼中管越角调。  羽、俗呼中管羽调

俗称的正宫指黄钟宫,俗称的黄钟指的却是无射宫,我们中国可能是历史太长吧,一个词常被用来表示不同的概念,这一点确实不如西方科学规范。 
          词是基于唐代的燕乐的,燕乐所用的是二十八个宫调。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不同的宫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元代周德清做过一个总结:

  正宫、宜调怅雄壮。   大石调、宜风流酝藉。 
  高大石调、宜拾掇坑堑。 中吕宫、宜高下闪赚。 
  双调、宜健捷激袅。   道宫、宜飘逸清幽。 
  小石调、宜旖旎妩媚。  南吕宫、宜感叹伤惋。 
  歇指调、宜急并虚歇。  仙吕宫、宜清新緜邈 
  商调、宜凄怆怨慕。   商角调、宜悲伤宛转。 
  黄钟宫、宜富贵缠绵。  越调、宜陶写冷笑。

当然这个总结也只能说是大致如此,不能一概而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