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你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徘徊不定吗?.
手机日志
摄 影: t 小牛 | tanxiaoniu.com
场景一:参观吕思勉故居后出来
儿子:“妈妈,我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没有古人稳重了!”
妈妈:“哦,为什么?”
儿子:“因为现在的人没有了古人的剑和玉这两样东西,你想啊,古人佩剑出去那样子多庄重啊……”儿子用一副羡慕赞叹的口气说着。
妈妈:“呵呵,那样子看起来是挺酷的。那儿子,带玉是为什么呢?”
儿子:“呃~~”
妈妈:“你知道吗?玉是很温润的,代表的是君子的风范啊,所以古代的君子往往以佩戴玉来提醒、勉励自己好好行持,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作用哦……”
儿子眼睛一亮:“奥!对!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君子常显得很稳重!”
妈妈:“所以,以后我们再想发脾气的时候,想想你今天说的玉好吗?妈妈也要向古代的君子学习。”
儿子:“好的,妈妈。”小家伙答应得一脸认真。
场景二:不争第一
下完武术课,两个孩子向我飞奔而来,几乎不相上下。
儿子大喊:“我先到,我第一名!”
他的好朋友也在喊:“是我先到,我第一名!”
儿子顿了顿:“呃~好吧,我第二。”
儿子主动做了小小的让步,这让我出乎意料,要知道他一向很喜欢占上风、不让人的!我迅速举起大拇指以示意赞叹,并用手对他比划了一个大大的水杯的样子,意思是说:儿子,你的心胸变更大了!
儿子回我一个微笑,带着几分被妈妈看到自己努力改变的小得意和不好意思,也带着几分转变成功、超脱于对立竞争的轻松和愉快。
无疑,这对于他和我都是一次很不同的惊喜体验。
大概是我平时给孩子讲的一些谦让的德育故事,或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类似“努力的态度比是否是第一的结果更重要”的道理,他都听进心里去了。呵呵,小子能主动改变,看来是条好汉!
但仔细一想,我又觉得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大人脱离了名利相争的路线,孩子自然也会尾随而来,不是吗?:)
场景三:古运河边一排老房子面前
孩子提问:“妈妈这里住过古代的名人吗?”
我略沉吟了下:“应该有吧……孩子,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叫名人呐?”
儿子马上明白了我问的重点在哪里,他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古代应该不是有名的人叫名人,而是具有德行的人才会被叫作名人。”
我欣慰地颔首点头。
孩子的提问已然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答案。而我也愿意相信,有这样观念的孩子在以后逐渐长大的过程里,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明星效应和所谓名人光环时,也自然不会去盲目崇拜或者跟风追星,而是拥有冷静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真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孩子。
三件小事看似是并不相关的孩子成长随记,但事实上,这些却让我感悟颇深。孩子在这些小事里表现出的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以及坦诚而直接的践行能力,这些都让我汗颜。自诩为“大人”的我老是会陷在左顾右盼的比较中不能很快转身,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徘徊不定,恰恰就是缺少了这样一种纯粹简单的承当。或许也恰恰因为这一直接,孩子的成长变化,也如实地反应出了很多我自己的转变和亟待转身之处。
不由地,我又想到了孩子国学班墙上的那句话: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孩子的样。
或许,所谓“教育”就是这么“相长”的事情,根本分不清究竟是谁塑造了谁的模样。
或许,在通往知行合一乃至光明圆满的道路上,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守护和祝愿就是:各自精进,各自安好。如此,才好刻画出一个清晰的“模样”。如此,才好不必刻画,也不必再寻个“模样”。以至,再无彼此,天真永恒。
一起加油啊!
本作品之图文均为光明觉照网原创,版权所属,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信息,详见【转载申明】:
光明觉照网【亲子教育】关联阅读:
- 教书容易,育人难
- 别逼孩子撒谎!
-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父亲写给三岁儿子的信
- 像妈妈一样
- 我也爱我的孩子,可是我却不如他爱我
- 英国有一所小学,在今年的所有毕业生成绩单里附了这样一封信
- 孩子,你正在经历着什么?
- 偶像老爸
- 家长10大幼稚言行排行榜,你上榜了吗?
- 那个学生不是“贼”
光明觉照网.各栏目精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