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妈推荐】我们丢了什么?—— 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

学习天地

  现在的孩子啥都不缺,单单缺了“中国味”,你同意吗?

  

  1900年,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振聋发聩。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日趋稀薄。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说》,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多数人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现在它们在儒家思想的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被排在了首位,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
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在当时这被看作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们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我们不否认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一些封建糟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因为一根鱼刺,而扔了整条鱼,划算吗?况且这些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营养”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大都已在风中消散,再难见独行万里为履行朋友一诺的男人,再难有“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一文中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

   《大学》开篇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漫画,听摇滚,玩游戏,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责任感处处失守。而我们的孩子,耳濡目染父辈的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又怎能奢望他们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8900余首,《全宋词》有20000余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小部分。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诵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古典诗词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退化。一个从小就被“涉红采芙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是为了开发思维或者成为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琴棋书画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孔融让梨

  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答:“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标准正在流失。90年代出生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个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我不要,让给你吧?

  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陷入疯狂竞争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被湮没了。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节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囊、赛龙舟,中元节孟兰盆会、驱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在传统佳节中所获得的乐趣被逐渐稀释,越来越喜欢过“洋节”了。
 

  现在的孩子们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那些渐渐离去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

 
我是深圳小苏,一枚80后辣妈,喜欢养生、旅行,关注育儿教育,爱学习、爱分享,我的QQ:56334502,我的空间记录我的学习和成长,如果你喜欢我,欢迎我们成为朋友。


文章评论

简爱

同意!没有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