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别当那个不识趣的旁观者

个人日记



刚开车那会儿,最怕有人坐身边。只要有人在场,总会出点状况。比如,别人随意说遇到井盖躲躲对车胎比较好,就开始躲,不巧方向盘猛然往右一打,就蹭了后面来的车;再比如,别人说,感觉你怪忙的,刹车的时候不用老踩离合器,于是接下来好几次情况紧急,都把车踩熄火了;还有走了不知多少遍的路,有一次碰巧同事搭车,居然还是走错了······

其实别人不知道,我一个人开的时候,感觉还挺好的,从没出过什么岔子。

刚学写字那会儿,最怕有人看着你。自己写的时候,没什么刻意,写完之后觉得还不错。一旦有人站在你身边,完了,你肯定觉得横也不平,竖也不直,这也想抹,那也想擦,结果,写完之后都不忍去看,完全没了往日水平。

他人在场,会干扰一个人的正常状态,与单独进行相比,有他人在场,会促进或降低一个人的能力或水平。这就是“社会促进效应”。

想想你自己,一个人吃饭,随心所欲悠闲自在,如果突然来了客人,坐在沙发边看电视,今天这顿饭你是不是吃得浑身极不自在?健身完毕,梳洗化妆,一个人的时候驾轻就熟,如果有同伴等你,你是不是会草草了事,不好意思再磨磨唧唧?你手里拿着一片垃圾,本来可能随意丢在别人都丢垃圾的地方,有人同行你是不是拎着垃圾到处找垃圾桶?

是的,我们总是被他人干扰。有些时候,他人在场会让你发挥更好,有些时候,他人在场让你乱了阵脚。

我们先来搜寻一下你希望“排他”的那些事。背书,你可能更喜欢关起门来,只要有一个人在场都会影响你的记忆效率;做题,如果有人总在旁边瞅着,最简单的加减法你也可能出错;画画,当突然有人想要欣赏过程,你觉得自己简直无处下笔······

再看看你需要“合作者”的那些事。复习考研的时候,如果只有你一个备战者,通常效率不高,如果宿舍人都在复习,八成你的效率也会提高起来;跑步的时候,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真的很没劲,如果加入一个伙伴,你的热情也会被燃烧起来;还有表演,当你想要有人欣赏,可是台下却没有观众,多少也会影响你的表现力和热情······

心理学家罗伯特·查容克用“动机驱动论”给出了解释。根据这种观点,有别人在场,可造成个体的内驱力或动机的增加,这种内驱力的增加有时会促进行为,有时又会干扰行为。当事情比较简单,或者是你所擅长的,关注可能会让你表现得更好;但如果一项工作对你来说是新接触的,不擅长的,需要动很多脑筋,你更容易表现得手忙脚乱,反而容易做不好。

我一个朋友,严重需要对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没有坐标和参照系,往往没什么劲头,如果在周围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假想敌”,劲头就来了。她会盯住这个“假想敌”,然后发狠,通常都能越过去,然后,在下一个坐标系中寻找另一个“假想敌”,如此反复。

还有不少朋友眼中需要观众。没人的时候总是蔫蔫的,人多的时候却成了明星,而且人越多,表现欲越强,一个小小的话题头,都能把他燃烧起来,然后变得滔滔不绝。

当然,也有朋友越隐秘的场合,越发现他的魅力。有别人在场,反而让他成了最沉默的那一个。

是的,这个世界就像一个蜘蛛网,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别人而单独存在。在这个充满“别人”的世界中,你我的行为常常在被他人促进,也常常在促进他人的行为。有的时候你并不自知,可是,“他人在场”就像竖在路边的一个招牌,你看不到的时候也就罢了,一旦看到,多少会影响到你。

所以千万别当那个不识趣的旁观者。那种感觉,你肯定也知道,如同一个突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总让人觉得他纠缠了你一辈子似的。

你也有需要观众的时候,他们的存在会刺激你的劲头。这时,不妨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培养起自己的信心。

只是,当你对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别忙着“献丑”,丑现多了,只会让你更害怕观众。

★关节点:社会促进效应

他人在场,会干扰一个人的正常状态,与单独进行相比,有他人在场,会促进或降低一个人的能力或水平。

当事情比较简单,或者是你所擅长的,关注可能会让你表现得更好;但如果一项工作对你来说是新接触的,不擅长的,需要动很多脑筋,你更容易表现得手忙脚乱,反而容易做不好。

千万别当那个不识趣的旁观者。那种感觉,你肯定也知道,如同一个突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总让人觉得他纠缠了你一辈子似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