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受伤

个人日记

 
 看了知音杂志的征文“谁的青春不受伤”的几篇文章,我忽然心血来潮敲起了键盘,虽说我已满脸皱纹步履蹒跚,但谁能否认这样的老太婆不曾有过青葱年华呢?此刻多少尘封的往事,电影一样重现在脑际。

         一九七二年四月的二十三日下午,一阵瓢泼大雨过后,太阳还是拨开了云雾,露出娇艳的笑脸,把火红的晚霞铺满了西天。可坐在西安火车站候车室木条长椅上的我,望着窗外的天空,心情却比现今的雾霾天还要阴沉。
        “ 姐、你好,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远离西安了。至于我到底去干什么?总之是为了实现理想......
        我也知道这非常艰难、渺茫,但我毕竟努力过,争取过,在今后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我将不会因自己的懦弱和唯命是从而后悔。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后好安心就业,永远埋没在乡村里,过一个我无论如何也不想过的,农村妇女的生活...... 
        烦劳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相信在我们这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一九六四年,在社教运动中,我的父亲当时的大队支部书记。社教工作组在经济上查不出他的任何问题,最终因解放前在冯玉祥部队,当过中尉军需的历史,被开除了党籍,成了历史不清的下台干部。至此在文化革命中我便沦落为黑七类子女。
 
        我家地处西安西郊鱼化寨老烟庄,我是初中六六级的毕业生。一九六八年,由于文化革命的原因,我和我的同学们被一窝蜂地撵回了家,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期,不得不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和父辈们一起,  天天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不久,出身不好的女同学,大都很快嫁人了。而出身好的同学,有的参军走了,有的招工走了,更有甚者,有的被推荐上了大学。看到中学都没考上,有着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和学习一塌糊涂的同桌,都被推荐上了大学,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也要上学!父亲有问题,凭什么剥夺我学习知识的权利呢?我虽不爱说话,骨子里却是个有着桀骜不驯性格的人。我觉得这样做是不符合毛主席,出身不能选择的思想的。
         我开始默默地做着到北京上访的准备,那时候到饭馆吃饭要有粮票,否则只能喝西北风了。我想办法从姐和家里搞到了30斤粮票,又到居民同学马建军家里,让她爸给我换成了全国通用的。我又给同学——已经招工到庆安公司的刘连英写了一封信说道:“ 我最近需要二十块钱,在这茫茫的世界上我只能求助于你了,至于要钱干什么,目前我还不能告诉任何人.....”  刘连英是个极为聪明的同学,
星期六的晚上,她到我家来送钱,当我和她避开父母,走到村北路上的时候,皎洁的月光下,她突然咄咄逼人地问我“ 要钱干啥呢?” 见我吱吱唔唔不想说,赶忙岔开话题说:“装了好几天了,让我再数一下。” 
       就这样,
我这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农村女子,(串联时我们学校的黑七类同学几乎都没去)在我认识的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用19.9元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后,揣着自己 偷偷积攒的十几元用做吃饭的钱,怀着沉重的心情,去了祖国的首都。
      我当时的计划是,要在开学报名时赶到北京大学找学校领导,要求上学,至于回来的路费我根本无力准备,只能是,到山打柴到河脱鞋了,我想,没有钱我还有两条腿,出去了没有回不了家的道理。
        24日的下午我在北京火车站下车后,便急切的去了日思夜想的天安门广场,。那时候毛主席还健在,没有大家以后看到的纪念堂,我只觉得晚霞辉映下,竖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广场很大、很美。正值人间四月天,广场上长方形,圆形的花园里,一片片鲜花竞相怒放,美丽极了。天黑了好一会后,我才在橘黄色的路灯光下,原路返回到了火车站,准备在候车室的长椅上过夜,明天一早就去北京大学。
        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我被嘈杂的人声惊醒,这时只看见一排警察堵住了候车室的门,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问了身边一位同胞,这才知道是查证件呢。那时候没有身份证,所谓证件就是单位和人民公社,开出的介绍信。我那能有这东西呢?怎么办?我环视着整个候车室,急切地想着办法,这时我发现候车室最里边的墙角,有一个长方形水池和墙上装着四个水龙头的饮水处,当时我所有行李就是一个放着一件绿色毛衣的网兜,和一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字的军用书包。等警察快查到我这一排座位时,我对身边一位女同志说,麻烦你留神一下我的行李,就拿起搪瓷水杯,走到饮水处佯装打水去了。在那里磨蹭到检查过我的座位,这才端着杯子忐忑的回到长椅上,等检查完后,我眼看着五六个没有证件的人,被警察推搡、吆喝着带走了。
        第二天当我来到北京大学古老的校门口传达室时,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开学到五一以后了,现在学校没有人。我失望地踌躇了一会,便决定过了五一再来。颐和园在北京大学西边不远处,当我站在万寿山上眺望着昆明湖的碧水蓝天,和湖面上飘荡的小船时,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了忧虑和茫然。当我坐在十七孔桥连接的湖中小岛上凝神时,有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同胞在那里嘻戏游玩,她们照相时,只听一位说:我要照一张忧郁的。另一位马上接着说:那我就照一张极乐的。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我的心头溢满了羡慕和愁绪。慨叹命运对自己的苛刻和不公。
        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在候车室见到查夜的一幕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里过夜了,好在当时北京还有前置门车站和永定门车站,我晚上就到那两个车站歇脚,由于自己口袋里总共只有十几元钱,我除了吃最简单经济的小吃外,不敢坐车到景点去游玩。虽说离五一只有几天时间,我却觉得漫长如年。一天当我沿着永定河畔往西走的时候,一位同路的大娘问我是不是回家去,一股热浪立刻涌上了心头,此刻,也只有此刻,在我22年的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流浪的悲哀与家的重要和温暖。内心顿时一片潮湿。
        28日的夜里,在前置门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睡得正香的我,被一只有力的臂膀推醒了。我睁开惺忪的眼睛坐起来,有着雄鹰一般锐利眼神的一名警察正站在我面前。“ 你是那儿人?到北京干什么来了?有证件吗?” 他机警的眼里闪着凶光,生怕放过一个阶级敌人。但我并不惧怕,想继续学业有罪过吗?不过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处心积虑策划的北京之行就此夭折了。我被警察强行送到了北京二老庙收容站。进了这个大门除了被遣送回家,就再也无法出去了。
        在收容站里,每顿吃着窝窝头,喝着菜汤。我尝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和被监禁的痛苦。听着那些上访同胞的痛苦经历,我才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体会到自己和家庭受的那点委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我的日志:读:《凉亭少年杀人事件》里有描述)
         
         附:在收容站里编唱的歌词
                一:1.四月的二十三,我借到同学钱,买上了火车票来到了北京站。来到了北京城,我心情好激动,心情好激动。
                       2.四月的二十五,我去了颐和园,站在那万寿山把祖国的山河观。大好的河山,怎么能看完,怎么能看完。
                       3.昆明湖的水面上漂游着条条船,没有风去阻更无浪去拦,看着这一切我心情好奇怪,心情好奇怪。(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不敢把自己触景伤怀的心情表达出来,所以只能用“奇怪”来隐喻了。)
                      4.四月的二十九,我来到了收容站,在这里遇到了亲爱的伙伴。共同的愿望,使我们心相连,使我们心相连。(和我年龄相仿山东菏泽地区的范月菊,也是到北京要上大学的。)
                      5.来到了北京城,什么都没有办,就被逮到了这个收容站,急得我的心,真像如油煎,真像如油煎。

              二:1.我到北京来,本想上大学,没想到,被关到这儿来,急得我的心呀,如呀如火焚那!怎么继续,怎么继续往下呆。
                     2.明天五一节,我要上大街,请队长,快点儿把门开 ,让我们一快去,快快乐乐,快快乐乐过个节。
                     3.队长你听见了,怎么不理睬,难道说,真的就不能把门开,这北京的五一节, 我们就必须,我们就必须在这里呆。

                        (队长——收容站规定被收容的人称呼值班警察为队长)
                     2014年,4月4日下午,17点40于家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