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学院文化旅游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考察报告

个人日记

 

    这次参加展望学院文化旅游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共有43名,包括各乡镇及文化旅游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文化站干、业务骨干,在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过程中,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实地考察、自主研修、分组讨论等形式和办法,大家面对面的聆听了顶级资深专家的专题讲座,零距离感受了苏沪杭地区前卫、时尚的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途经三个省市(上海、江苏、浙江),三大城市(上海、杭州、苏州),聆听了七个专题讲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干部心理素质与心理调适,文化体制改革与城市文化发展,文化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苏州文化产业的现状及目标,周庄旅游文化项目开发与品牌塑造),先后8次实地考察体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M50,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八号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新外滩,杭州西湖风景区,苏绣产业化基地—苏绣一条街,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可以说是苏沪杭万里行、移动大课堂,这是一次学习之旅、和谐之旅、友谊之旅、文明之旅。大家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学、一路议,所到之处时时令人耳目一新,处处让人留恋忘返,我们看到了东方明珠的亮度、经贸大厦的高度、虽然没有亲身感受磁旋浮列车的速度,但我们经历了黄浦江的长度,尤其是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简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洗礼,尽管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但我们觉得时间很短,时间弹指过,兴致犹未尽,我们因精彩而折服。这次培训给大家上了一堂观念碰撞、心灵振憾、教育深刻的发展课,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培训方式和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将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加快发展根本保证的良苦用心,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充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把我们个体的能力和整体的合力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实力。

四点经验:
   1苏沪杭三地依据各自的特点,把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与发展工业同等的高度 去认识,作为一个大产业去谋划,对文化节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理念都很超前。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志平教授在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时讲到,河南栾川县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且地处偏僻山区,但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相继建设了34A级景区,最终成为中国首批旅游强县之一。而苏杭两地,旅游产业则早已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沪苏杭的实践证明,旅游产业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辅助产业,而是一项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强大引擎。

2 苏沪杭等地文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政府主导打造旅游品牌。苏沪杭等市每年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化旅游发展工作,苏杭两市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干部列为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这些地方,发展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一两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各级各部门共同的事业,是一项全社会工程。在景区景点前期开发建设上,苏沪杭都坚持政府主导,以财政投资为主,社会投资共同参与,集中全社会力量大办旅游。在景区管理上,景点包装营销上,苏沪杭都采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集中力量统一向海内外宣传推介。杭州市投入6000多万元建立了宋城这一特色景点,使游客有了首选的可去之处,增强了宣传力度。
   3、无论是苏州丝绸博物馆、宋城还是周庄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景区建设、设施配套到管理服务,全过程高起点运作,力求尽善尽美,目标锁定全国第一,尤其是在市场定位上非常精准到位。周庄做足山水文章,尽最大可能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宋城以宋代服饰与建筑为形象,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堪称生态、娱乐、休闲游的典范。在景区建设上,他们都是坚持精品开发,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大多数景点都是邀请国内一流的设计院规划设计,都是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而且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把很小甚至于原来没有的景点做成全国一流的景点;在宣传促销上,他们坚持品牌运作,敢于“小题大做”,能不断策划组织国内外有影响的大活动,不断吸引游客眼球,不断推出新卖点。
   4旅游经济是名胜(名气)经济、眼球经济,是否注重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则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接待服务,是苏沪杭等地旅游富有魅力的品牌。在服务承诺上,周庄提出“抓旅游就要抓服务,抓服务首先抓规范”的理念,他们提出“不让一个游客受委曲”的服务质量标准。各景区在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相应的公共服务信息符号和旅游信息,各星级宾馆饭店摆放了旅游资料架,悬挂旅游交通图和山水宣传画等,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让游客处处感受到省心、便利、贴心的服务。
   
五点体会:

1这次培训学习,每个学员都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思想引领生活,能力支撑实力,雅气支撑大气的真谛,每个学员都坚信在拓展发展空间之前首先要拓展广大干部群众的思维空间。发达地区立足实际(看四周、看自己),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创新、提升,不断留存、蜕变,不断挖掘历史积淀,培养文化自信,着力打造“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的气度和魄力给我们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我们也要有用世界的语言讲说自己故事的勇气和胆识。

2这次学习培训,每个学员充分认识到所有好的思路、好的办法、好的措施、只有抓落实干到位,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只有大力弘扬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精神,立足实际,胸怀大局,用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才能推动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才能实现我区“两率先、四发展”的目标。

3这次培训学习,一方面,加强了文化旅游干部与苏沪杭地区干部的交流与沟通,也增强了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外推介了庆阳,我们和展望学院及有关专家学者建立了友好的联系,为长远合作搭建了平台。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了文化的传播者,友谊的见证人,文明的使者。

4 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文化旅游产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绿色环保工程,政府必须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大战略来谋划,放在与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我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而我区目前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尚不发达,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5
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动力,沪苏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特别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期,单纯通过市场运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成效,政府必须在先期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策划、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包装宣传,体制机制建立等工作。国土、城建、规划、水利、林业、交通、文化、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要利用政府掌控的各种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促使其发展壮大。  

五条对策:

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深度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借鉴和吸收苏沪杭等地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探索一条大战略谋划、大手笔运作、大项目推进、大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1编制一个定位准、有特色、科学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邀请高端设计部门和世界级大师对我区文化旅游及相关资源进行认真分析评估,通过公开竞标确定高品位的总体规划和若干重点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更多的注入历史文化元素,规划要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步实施。要在有关媒体发布公告,通过征文、网络调查等形式,征集有关文化旅游专家、领导、市民对我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见,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因为谁的理念新、手笔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眼球、争取更多的游客,规模越大风险越小,小打小闹反而没有出路。

2我区有着厚重的黄土文化积淀,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文化遗存很多,但还处在“我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知”境地,除了基础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外,应归咎于我们的推介包装、舆论炒作没有跟进,没有对我们得天独厚的黄土生态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整理。建议旅游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有深度、高规格的旅游景点解说词,颁发各旅行社及导游;全区党政干部要熟悉我市、我区的人文历史、发展战略、旅游文化资源,在涉外交往中有意识的向外宣传推介。开发独特的、上档次的旅游纪念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在目前条件下,在各旅游景点及市内建办为外地游客提供购物的大型商场、超市,尤其是庆阳土特产品卖场。在各宾馆饭店摆放西峰旅游宣传折页,同时可以将我区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发展战略制成光碟,在出入境大型客车播放。我们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强项,发现自己的强项,做大自己的强项。

3着力打造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区一庙一园二线”精品旅游景区,把北石窟寺打造成一流的佛教文化景区,把公刘庙建成人们寻根问祖、闻名遐迩的天下公刘第一庙,小崆峒要建成了气势恢宏、大气时尚的农耕民俗文化博览园,建成西部环川黄土高坡风情一条线、肖金—彭原民俗风情一条线,不仅要在理念上先声夺人,而且要在建设上确保景区的每一个建筑是精品,把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作为“酵母”,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必须按“今世之精品,后世之文物”的要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求精致完美,不粗制滥造。

4九寨沟有“藏王宴舞”、杭州有“宋城千古情”、西安有“梦回大唐”等驰名演艺,我区可以以此为鉴,创作排练一台能够体现庆阳黄土风情、人文特色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大型演艺。选择《诗经.豳风》、《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能够代表庆阳特色的文化符号进行演绎、创作。这些在我区已经积淀了丰富的素材,现在只需声光电的配合来撩拨游客的神经,只需美妙的画面冲击游客的视觉。要多策划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活动,让浑厚的自然风光、高品位的文化与当代审美情趣、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具有震撼力的巨制和精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吸引力。

5、尽快制定我区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五动西峰”宣传文化品牌,深入开展2011年文化建设年活动。

六条建议
    1杭州市人才公选的办法,尤其是面试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党员代表参加,电视现场直播、专家学者现场点评,这种办法的透明度、公开度、公正度都极高,建议组织部门在今后的干部公选工作中予以借鉴和吸纳。

2苏州市连锁网吧办法应该也适应我区实际,建议文化部门对符合规定的网吧实行加盟准入制度,以有效解决网吧管理难的问题。

3目前,庆阳市车辆拥有量在全省除兰州市之外位居第二,每天挂牌车辆在100辆以上,城区上下班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严重,以前是没有车出行难,现在有了车出行更难,在目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我们随后能不能借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的办法,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停车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双平衡。

4上海市芦湾区8号桥创意园区、莫干路50号的M50都是用旧厂房经过改造提升而成的,这种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绿色、清净、高雅、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变废为宝创办园区和企业的理念、办法值得我们思考,这种做法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投入小,见效快。

5我们每年都举办中国香包民俗文化节,已形成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每年举办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时到了使广大干部群众疲于应付的程度,杭州市每年都承办西湖博览会,但他们由西湖博览会办公室牵头,主要依托展公司承办,这样运作活,节约行政成本。依托展公司承办节会的思路对我们是否有所启发。

6位于西湖的西泠印社作为杭州的文化品牌和一张名片,一度运行也举步维艰,但是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介入,把西泠影社博物馆变为事业单位,将印刷厂变为企业单位,由政府直接介入品牌文化团体,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支持,使其发展壮大,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

 

 

               2010121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