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个人日记


 

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注重人的生命存在、人的道德品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灵的深处、渗透到民族的血液里,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是引领风尚、温润心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不竭的滋养,如果抛弃了这些传统、丢掉了这些根本,就等于割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我们亟需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静谧安详的港湾里停靠我们漂泊无依的心灵,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停下风尘奔走的脚步和行色匆匆的身影,等一等自己困惑迷茫、焦躁烦闷、压抑忧虑、孤独自卑、无所适从的灵魂,自觉摒弃消极状态、澄清错误思想、弘扬核心价值,唱响中国精神的正气歌、鸣响中国道路的进行曲、奏响中国力量的交响乐。

“夫圣贤垂训教人之意,欲令天下后世凡读圣贤书者,皆效圣贤所为。”《厚德蒙学》以其崇高厚重的道德、博大精深的知识教化开蒙、育人利物。“所载皆古人亲身经历之事,留示后人,如前人行过的路程,向人一一指点,免得东求西问。若一概不省,任意自行,未有不错者。纵使寻见正路,亦大费力气。”此传圣贤心,亦当圣贤视。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蒙学作品,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自然会有一些消极没落、不合时宜的东西。部分章节难免繁冗拖沓、佶屈聱牙,但只要精读深研、沉潜玩索,便拨云见日、益觉豁然;部分章节义深文奥、墙仞难窥,读者可根据各自学养禀赋读之,学养厚者得其深,学养薄者得其浅,但工夫终不负有心人耳;部分篇章似有内容重复、形式雷同之嫌,但心裁别出、各有侧重,难以舍弃也;部分篇章年深月久、时过境迁,于今已没有实际意义,读者姑且读之,权作了解而已。

对《厚德蒙学》付梓给予精心指导、大力支持的马海亮先生、徐腾飞先生、刘桥先生、郭崇勇先生、张卓先生、姚丽娟女士,在此一并深深谢过。

 

                秦     望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