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九)

个人日记

来源:智悲德育   作者:郁静   编辑:善缘

 

9、不要吓唬孩子
  
  是否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到恐惧了呢?
  
  有一天,六岁的女孩非常忧虑地跑到母亲身边。这孩子平常很活泼,现在却紧靠在母亲身旁,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这孩子就说:“我长大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嫁人呢?”
  
  “怎么啦?”
  
  “因为嫁人以后,就会生小孩。”
  
  “是呀!可以生可爱的娃娃。”
  
  “所以我不想嫁人,生娃娃好可怕喔!”
  
  “为什么可怕呢?”
  
  “因为生娃娃时,就要把我的头剖开,从那里生出来。好可怕喔!所以我不要嫁人。”
  
  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孩子的妈妈仔细地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大约在一年前,孩子突然问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当时,妈妈觉得她还小,于是随便敷衍她到:“你是从妈妈脑袋里蹦出来的。”
  
  大人随便地敷衍了孩子之后,便把它抛在了脑后,殊不知这个回答让孩子非常恐惧,于是引发了这个问题。因此,父母亲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千万要注意不要带给孩子不必要恐惧。
  
  小孩子大都体验过轻微程度的摇晃,如荡秋千等。但这实在与从电视上看到的大地震无法相比。孩子会对那些惨状无法理解,因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地震那么可怕呢?”
  
  母亲回答道:“大地震时,地面会突然晃动,有时甚至会裂开。房子会倒塌,而且会有很多人死去。还会发生火灾,内有些人会被烧死,所以很可怕。万一地震时,要跑到屋外去。”
  
  这种回答方式就不恰当,因为这会使孩子对于地震产生严重的恐惧感。一听到地震,很可能就失去冷静,反而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倒不如告诉孩子:“地震时,房子会摇晃。这时,躲在大树下或坚固的桌子底下,就不需要担心。地震时,最重要的是要把火熄灭。如果晃动得很厉害时,就要和妈妈一起到屋外。”
  

 

  如此教导孩子安全对策,不要让孩子怀有恐惧感。
  
  此外,即使孩子问及地震的原因,说:“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时候,对于地震怀有恐惧感而发问;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吓唬孩子,而加重孩子的恐惧感。
  
  恐惧感会传染。父母亲害怕时,孩子也会害怕。母亲讨厌打雷、害怕地震,她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恐惧心理。本来孩子不害怕狗,可是当妈妈看到狗的时候,直嚷着:“啊!好可怕!好可怕!”于是,孩子也会因此而害怕狗。
  
  自大多数孩子的恐惧心都是在幼儿期形成的。本来孩子对于任何事都不会有恐惧心,由于后天受到父母亲和周围人的影响而学会了恐惧。大多数的母亲都害怕蛇。可是,孩子一点也不怕。但是孩子会因为看到母亲一脸害怕的神情,而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教导孩子如何分辨毒蛇和无毒蛇即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德森博士,以自己的孩子作实验,让自己的孩子害怕兔子。他在一间幽暗破旧的小房间里养兔子,并安装了声控装置,用很大的声音吓孩子。经过数次以后,这孩子看到兔子,就非常恐惧。当然,华德森博士也利用相反的过程,消除了孩子的兔子恐惧症。
  
  我当然并不提倡华德森博士的做法。问题是,父母亲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恐惧心种植在孩子的心中。就像前述的例子,如果能够尽早消除这孩子的恐惧心,那会很好。如果一旦形成了恐惧心,等到长大发现之后,想要追查原因,就会很困难。因此,父母亲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关于“死”的问题
  
  五岁的女孩一边吃点心一边问道:
  
  “如果爸爸死了,要怎么办?”
  
  “我们就会没有钱,不能买东西。不过,可能会有新爸爸。”
  
  “这样就好了,不过妈妈不能死。”
  
  “但是,也不一定会有新爸爸来。这么一来,就不可以买饼干、糖果,没有好东西吃,只能够吃剩菜剩饭了。”
  
  想必这位母亲是半开玩笑地在回答。但是,孩子却要到小学三四年级才会知道是在开玩笑。在这之前,会完全地接受大人所说的话。开玩笑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尤其是与生和死有关的问题,是非常不好的回答方式。
  
  让我们来看另一种回答:
  
  “如果爸爸不在,就不能和你一起玩,所以难道你不认为爸爸健康很好吗?”
  
  这种回答方式不是比较好吗?如果在实际上,父亲正因为生病而缠绵病榻,或是因为交通事故而正在住院时,还可以告诉孩子:
  
  “医生正努力地为爸爸看病,所以应该没有关系。”
  
  如此强调大家正在努力的同时,让孩子抱有希望。
  
  四岁的小兰昕说曾祖母过世时,问道:
  
  “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会死呢?”
  
  妈妈经常告诉小兰:“如果玩煤气炉开关,就会爆炸,人也会死去。”所以小兰认为,如果做坏事或不听妈妈的话,就会死去。
  
  “即使没有做坏事,年纪大了就会死。”
  
  “死会怎么样?”
  
  “一直睡觉。”
  
  平时,可能危害生命的行为,会受到父母亲严格的注意。例如:拧煤气炉的开关、拿刀子、玩火、在工地玩等等。父母的确对这些危险的行为都反复地给予严厉的教导。因为万一出事了,会无法弥补。不过,同样地,在教导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不至于产生恐惧。教导时,要非常严谨,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另一方面,在安全对策上也必须要多加考虑。例如:平时要把煤气总管拧紧,不至于孩子一拧就松开。
  
  这女孩的曾祖母过世,母亲可以告诉孩子:
  
  “曾祖母是非常好的人,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会比较衰弱,吃不下东西,所以就死了。不过,她会在天国一直守护小兰。”
  
  强调和曾祖母之间的融和,淡化“死”的悲伤。
  
  四岁的男孩问母亲:
  
  “人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呢?”
  
  “会到天上去,变成星星。”
  
  “是到天国吗?不会是到地狱去吧?”
  
  “地狱是坏人去的地方,是由神来决定的。”
  
  这样回答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足够了。告诉他大多数的人都会到天国去,只有很坏的人才会下地狱,死后受苦。当然,也要教他:“所以平常就要做善事。”

图片 

  
  四岁的男孩看到电视上的现代剧中,抢商店的强盗被杀死,就问:
  
  “死后就看不到了吗?”
  
  “天国是另外一个地方。”
  
  “如果见不到面,真是可怜。”
  
  “是呀!所以不可以做坏事,拿商店中的东西,一定要付钱。”
  
  有关于死的问题,通常会发生在周围年长者身上。此外,电视节目中也常常会看到死的场面。结果,不知道哪一天那个明星又演别的电视节目,因此,要利用电视节目来向孩子说明并不容易。这时候,只要像前述的母亲一样,跟孩子说人死后到天堂,这样就可以了。


 

  
  可是,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而言,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事物,他们无法区别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不同。这是心智发展的正常阶段。因此,有时候,他们也会拿别人的东西或店里面的东西,而并没有偷、盗的意识。
  
  这时,不要责骂孩子:“你是个坏孩子!”或“你是个小偷!”甚至拉着小孩说:“你和我一起去和别人道歉。”这种态度并不恰当。
  
  孩子并不知道东西是要用钱买的,因此这种作法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六岁以上的孩子这么做的确需要某种程度的严厉教导。可是,三四岁的小孩告诉他,“买东西需要付钱,不告诉别人就拿东西,这是很不好的行为”就可以了。
  
  万一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家长的就要单独到店家去道歉,向营业员说:“我的小孩漫不经心地拿了你的东西,实在很对不起。”如此即可。
  
  有时候,到别人家去时,小孩子把别人家的玩具拿回来了。
  
  这时,母亲可以告诉小孩。
  
  “这是朋友家的东西。你拿回来了,朋友会找不到。如果你想要,可以告诉妈妈。有必要时,妈妈会买给你。所以不可以不告诉别人,就把人家的东西拿回来。”
  
  六岁的男孩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事情,而问道:
  
  “什么是执行死刑呢?”
  
  “就是说,有人做了令人觉得可耻的事,这种人是非常坏的人。这时候,神会把这个人叫回他的身边,把他变成好人。这时,对这个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们不能够做坏事。”
  
  这种回答方式就足够了。不要使用”杀”这种会令孩子感到恐惧的话语,给予孩子能够接受的答复即可。

图片 

关于“贫穷”和“老”的问题
  
  五岁的男孩在向妈妈要糖果时,被妈妈骂道:”哪有钱去买糖果!”
  
  这时,他问道:
  
  “那么,我们家是非常贫穷喽?”
  
  “我们虽然不是很有钱,不过如果你乖就会有钱。如果你成为坏小孩,就没有钱哦!”
  
  “那么,我要成为乖小孩子,你帮我买糖果。”
  
  “笨蛋!”
  
  被孩子说“贫穷”,好像受到小孩子的侮辱,而使母亲稍微有点情绪化。小孩子。说“我们家很贫穷”,其实并不是想要让人泄气;这位母亲的口气,听起来好像买糖果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时候,最好是这样回答:
  
  “只要是必要的东西,妈妈都会帮你买。可是,我们没有闲钱去买那些奢侈品,或是不需要的东西。”
  
  此外,还可以追加说:
  
  “你可以买其他的东西,在这之前,已经买过糖果了。你已经吃了很多,而且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还容易长蛀牙。”
  
  如此温柔地说明,孩子应该能够接受。


图片 

  
  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最好是不要使用“笨蛋”或“呆瓜”这种字眼。因为父母亲使用这些字眼,孩子会马上记住,而用在朋友身上。所以要特别留意。
  
  傍晚时分。母亲很疲倦,四岁的洋洋问道:
  
  “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成为老奶奶呢?”
  
  “大概是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吧。不过,如果你总是很淘气,不让妈妈省心,妈妈可能会更早成为老奶奶了。”
  
  “恩。”
  
  其实,孩子的意思是怕妈妈过早的变老,心里非常害怕。他希望妈妈更有活力、更有精神。这时候,妈妈可以回答:
  
  “没有关系,妈妈不会那么快就成为老奶奶的。妈妈只是今天稍微累了一点,稍微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这么回答孩子,孩子很快地就不会担心了。
  
  另外,妈妈回答“在你上大学的时候”。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这时,应该说:
  
  “等你长大以后,结婚,生小孩后。那么,妈妈就会做奶奶,那时候,人家就会‘奶奶,奶奶’地叫我了。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小孩子经常都会希望母亲年轻又美丽。他们并不希望母亲有像奶奶一样的自警和满是皱纹的脸。一个憔悴的母亲并不是孩子所期望的。因此,应该告诉孩子,要变成老奶奶还很早,在这之前孩子会结婚,生小孩。这么回答孩子,会让孩子抱有希望。

图片 

诉诸感情,消除恐惧心
  
  六岁的男孩在家中饲养金琵琶,问道:
  
  “为什么母的金琵琶会吃掉公的金琵琶呢?”
  
  “大概是没有东西吃吧!”
  
  “可是,我喂她吃了茄子和鱼片呀!”
  
  “母的金琵琶为了生娃娃,所以要吃很多东西来增加体力。其实,有时候,公的也会吃母的。这是昆虫世界中常的有事。”
  
  四岁的女孩看过图片后,问道:“蛇会吃松鼠吗?”
  
  “是呀!森林中的食物并不多,所以比较强的动物就会吃掉比较弱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帮助比较弱小的动物呢?”
  
  “是呀!我们人也会有比较弱的人,所以对于老年人必须要和蔼、亲切一些。因此,像蛇真是不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