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墨之乡小洲村

个人日记


                      王晔冲    /

                      2013.1.6

“北有周庄,南有瀛洲”。广州的小洲村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着搞艺术的我常去参观。

  201313日中午,我怀着期待写点小洲村旅游心得的心思,走进广州这座大都市里极富艺术的水墨之乡——小洲村。

  中午1点钟,我从广州天河区的广州东站公交车站乘坐45路公交车出发,一路大致经过繁华的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和宏伟的猎德大桥,过了壮观的琶洲会展中心,公车在海珠区的土华村转入曲曲折折的小马路,一路颠颠簸簸,但并不影响我的旅行心情。因为小洲村,这座“民俗博物馆”、“广东最美丽的乡村”很快就要展现我的眼前了。

    公交走了半个钟左右,很快,45分车就到小洲村总站。一下车,抬头就见到车站旁边紧贴着一间大型美术培训机构——大学城美术教育,名字很谐气,校栏上粘贴着满满的考上美术学院的学生的姓名和成绩。左观右望,不远处还有几间这样绘画培训机构映入眼帘中。

   45路车站往前50米,就到小洲桥的村碑坊,(小洲村的碑坊,并不抢眼,很朴素,上面只刻着大大的“瀛洲”二字,小洲村的旧称“瀛洲”),路的左右边有好几户农民阿婆阿叔在卖菜、卖肉、卖水果。简古的村碑和杂乱的马路,或许就是想告诉你粗犷、古老、朴实是小洲村的一种风格,或许也是这个岭南最美水乡小洲村对你说的开场白吧!

果然如此,我跨进碑坊,马上要走上一座横在小河溪的古雅小石桥。我轻步漫过去,看到一条细溪横绕着村座,还有一座很有气势的黄色粉墙的“小洲人民礼堂”充斥了我的艺术视野。我马上走向前看了看,这里前堂的牌子写着这样的活动介绍:《2012年度“小洲群落”生态报告艺术大展》,《小洲艺术成果展》、《我型我塑——2012年小洲雕塑作品展》、《小洲艺术培训成果展》、《艺术行动11项目》……哩哩啰啰的好多艺术性展览。单看展题,就让人感到很震撼。实为艺术展馆的村庄礼堂旁有着两个木制的垃圾箱,象两个默默谈情的的木屋紧挨在一起,特别精致。

   很多人都知道小洲村村口有专门的小洲村庄旅游地图购买,但我没有去购买。因为我知道在小洲村里每一条路巷巷相连,河道环绕着全村,但再怎么绕也不会迷路的,尚且,我喜欢无拘无束的旅游。

    只要你往大礼堂左走,沿着细河的石路你会一路走到瀛洲生态公园;往右拐,通过小洲石桥,过另一侧则是很多美术培训机构矗立的瀛南书画培训大街。

    好吧!感受艺术水乡小洲开始了。

因为我首先看到礼堂边右边有间命名为“瑞朴堂”的画廊,前面还有几间朴实、淡雅的工艺店,所以酷爱艺术的我不作思索就往左边石路走。这条小巷名叫拱北三巷,紧粘着巷肩的河涌蜿蜓细致,沉静狭窄,小巷的路边则是一间间小资又艺术的小艺廊。这些小工艺店由私营个体户经营,商品琳琅满目,游人不少,以年轻学生情侣居多。各小店的门面设计很有创意,如用一顶大竹藤帽子吊着色彩绚丽古朴小调的布袋出售,很是惬意!当然再往前走,你就会撞见一间挂满长条灯笼的古屋,这里是“柔软时光”小资情调店,一切都很柔和温软似的,带你入月亮般的空间一样。外面挂着叮叮当当的菜谱小牌“咖啡”、“铁观音”、“红酒”、“爽芦荟计”“自助烧烤”、“花茶”、“洛神汤”、“柳橙汁”、“奶昔”、“芒果汁”都有供应,绝对食有所值,艺感一流。往前不远的地主有更特别的饰品店,以“姑娘走过的地方”命名并把店特写在麻布上(手写感很是强烈)的精品店。我经过该店时,正好看到好几对情侣在挑选饰品,生意很火爆的。我实在走累了,坐在路边的长长的石凳上休息一会,突然看到几条大狗出现在路上,本以为它们会很恶很凶地冲我吼叫,但它们都很安祥,似是已经习惯地懂得了欢迎游人的礼仪似的。

   走到巷尾,到拱北大街牌坊,我见到一条大石柱上粘贴有破破碎碎“娘妈桥艇仔粥”广告塑纸字。这是有名的娘妈桥。里面有娘妈桥美食,经营着“娘妈桥艇仔街”、“猪脚姜”、“萝卜糕”、“猪肠粉”、“河粉”、“水饺”等,仿佛又让人联想起小洲村的原居民,终年漂泊在水上的“疍民”(疍民原来以瀛州岛捕鱼为生,后来又以种植果树瀛生),收获季节疍民会划着艇仔把水果运往广州和香港,经过娘妈桥吃艇仔粥的画面。

   走逛了许久,口实在有点渴,我进了一间娘妈桥店买了一碗7元钱的艇仔粥热热身,吃完了原津原味的艇仔粥,我又起身往前走,前面己是瀛洲生态公园的入口了。我没有进公园去,又回头走,重温一下刚才的旅游路线,回到大礼堂。

   我回到小洲大礼堂,往礼堂右走,右边展望大多是以“三间二过厢一天井”的布置的民屋。我径自穿入右边的西园直街去,不几分钟到达了一条非常有艺术味道的艺术街巷--中华大街。

   中华大街是我最想游逛一条街。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她的情趣。大街沿着细溪石路展开,隔着几小步就有间艺术家工作室,每间艺术工作室都有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意,连路上的树儿都是经过艺术家的刻意设计过。这民房改成的工作坊、工艺坊、小食坊、塘水店,错综呼连;麻石板铺砌的街巷,造型怪异的小桥,还有倚着河边的古祠民宅,马上勾画出一幅有细溪,大树、灰垣、素瓦等交织错综的具有岭南水乡之美的水墨画来!

   从二千禧年来,岭南大画家黎雄才、关山月等画家陆陆续续居住小洲,就吸引不少流浪文人、艺人和“隐士”聚集于此,使这条古村落的文化气围有如北宋宋庄一样热闹。

我仔细地沿着中华大街游览,发现了很多比人们公认的瀛洲八景的“古市榕萌”、“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孖涌赏荔”,“崩川烟雨”,“古渡归航”,“松径观鱼”更为真实更能观赏的精雅景致。如在路边上我见到一棵干枯的树木头上,被人为地放了一盘大绿叶盘景,盘景单独放摆并不显特色,可被在枯树上这么一放,则显得情趣盎然,一枯一荣的结合,仿佛在告诉游客的我,古老沉寂的小洲村又开始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了。

再看河涌的水的顔色就像油画布那样土里土气,枯水静得好像静物一样,有如画模停止扭动的身躯,任由游人拍摄,游人也觉察出她的“臭“美,但却很是享受。河上的绿树也故作姿势,摆出傲慢动作配合臭河的“臭”美,树枝故作弯弯曲曲的,让我捕捉他最矫健的身姿。

   河里停摆着的小木舟,如画家特意安排在河中的写生道具,小木舟静静地靠在河侧,一身是啡古色,小船里甚至灌满积水,但他在岸边民宅的倒影、大树伸出的小树叶的陪衬,居然美得特别雅致!仿佛在小洲村,乃至江南最美水乡,莫过是此处了!郁郁葱葱的古树下、小河里的小木舟是那么的幽静和质美。我故意把相机俯视着向下,拍下这美丽的水乡景色。恬静安详的小木舟,让我内心无比享受。

在中华大街上,我无意中发现我的书法恩师、老书法篆刻家周树坚老师的艺术馆。听说先生从区长位退后,经常在小洲村隐修艺术。只可惜今天我无缘遇上我的老师一面,还记得当年老师常在老师家里教导我书艺。

一路走着,我发现有很多民宅在重修或重建,是有些杂乱。还看见到建筑工推着沙车,扛着砖头,扛着发电机;听见运水泥的拖拉车嘟嘟声。“咔嚓”一声,我对正在一块民宅宅基地施工的一位建筑工拍了一张工作照,民工既然对我笑了笑!我想肯定是部份村民为了赚取更多房租款。可惜这到处建民房,会破坏了风情如画的小洲村的整体美景。我走进一间工作室,问了里面的画家,问他在不在意村民建房干扰,他一面愁眉苦脸地说:“那能不在意呢!现在安静我艺术空间没了,正打算搬走。”我听了很愕然!不过任何东西都有瑕疵,就当作艺术家泼墨时,一不小心时滴下的一滴墨水,沾污了画画的美丽吧!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到瀛山简公祠,祠门上扣着大锁,爱搞新意的我知道里面摆着很多雕像。透过门隙,清清楚楚看到墙上一妇女带着一男童和一女孩,下面是很优雅的三个裸少女并肩坐在一起,侧边大概是音乐家马思聪在全神贯注的演奏小提琴,右边肯定是大指挥家了。我说过爱搞新意,就很有创意地隔着门隙拍下里面的画像。瞄一下相机里的画面,看了存储的画面的摄像效果,果然非常不错。未闭紧的大门犹如八十年代的旧电影院里大屏幕两边的幕布,一幕大型的隆重的音乐剧正在徐徐开幕似地……

到现在原来中午还是空腹的我,此时已经满满装着小洲村的一物一景、一砖一瓦和巷巷河河。

    中华大街观赏的脚步还未停下来,我已经迈过了小洲石桥别一侧。哦,忘记介绍,兜兜转转的我在那个林坑街还看到一间精致的画家工作室,外面的墙居然用真树皮,当作外砖。还有一间蚝壳屋,建筑材料居然是蚝壳,这可不是画家故意做的,而是小洲村的古居民从沙泥里就地取材,以两面并排,黄泥砌成。坑坑洼洼的蚝壳屋,据说原来有一百多内,这间是唯一存在的蚝壳小屋。你瞧,小洲村的先民原来就那么有艺术细胞,难怪现在的小洲村会吸取那么多艺术家来岛居住了。

    哦,不多说了,我已经过了小洲村石桥不远的地方了,这里是南瀛大街,大街两边聚集了许许多多美术培训机构,如广州701画室、美达美术、三一画室、新大陆美术教育基地等等,当然还有文具,画料店相关产业的店,如店名为“博业美术用品店”、“911画具城”等,街上还有专为学画画的学生开的小饭店等。为了学画,有很多学生住于小洲村,学于小洲村。我经过的画室都会看到很多学生在画室学画画。这些美术办学机构带动了小洲村的经济发展,也为小洲村抹上浓厚的艺术色彩。好了,天色已渐黄昏,我依然未逛完整个小洲村。小小的水乡小洲村里,居然匿藏着多多的艺术空间。

已是下午5点,我打算打道回府,下次再来逛小洲了。于是又我顺着走过的路,回到小洲村大礼堂,最后走出朴实的瀛洲牌坊。回到车站等45路车候车。不一会儿,公交车开了,车渐渐离开了小洲村。

公车经过来时的小乡路后很快走上通畅车道,猎德大桥,珠江新城......半个钟后就又回到广州市中心。虽然我知道自己又回到喧闹的都市,但是小洲村给我水墨画一样的印象仍然如磁一般吸引着我的思绪。心中正如小洲村的一间艺栈所言:“瀛洲水乡古韵常在,小洲艺村情意犹在!”

 

 


QQ570205695     

 

 

 

 

作者简略:

     王晔冲艺名,曾用名:王华聪、王冲,实名:王华冲。男,1975年生于广东遂溪县,现籍广州,平面设计师、广铁青工书画家、广州铁路集团广州东站职工。愚人乡村长大,但从小勤奋好学,平时很爱好写写画画,小学时参加全镇小学作文比赛获得第一名,考试县一中,初中获得湛江市全市初中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一等奖,获得免试晋进一中资格,但由于家庭原因(父亲重病四年,在我读初二下学期去世了,而我母亲在我只有三岁时也病逝了,我读初中开始实际由一位哥哥和两位姐姐供读)我被迫放弃读大学的梦想,在初中读考了一九九二年也很难考的中专,很幸运我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国家重点中专株洲铁路机械学校铁路运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铁集团广州东站工作。

    一九九六年来到广州,虽然从事普通又艰辛的铁路运输一线工作,但是在大都市广州我有了艺术广阔的视野和学习空间。我开始更疯狂的学习书法、篆刻、国画、平面设计,广告文案,自创签名设计技法,为很多人设计名字,写信拜学天津大学王学仲书画研究所王学仲教授,业余学习于广州书画专修学院书画研修班,常常到岭南书画名人周树坚、冼剑民教授、赵沈多等人家里乞学书画技艺。散文见于《广州日报》2011年《南方天空下》栏目,个人简略见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艺坛新秀》上。曾连续三次获得广深铁路股份公司书画摄影展赛书画一等奖。爱好文案策划、广告创意,现报读中山大学网络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希望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愚人的书画作品、散文、诗歌、文章散见于《金龙书画报》、《广州日报》、《广州铁道报》、铁道部《安全监察》杂志、广铁文联《先行》杂志、广深股份《新时速》杂志、《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等。天道酬勤,我相信自己不断的努力,平凡的我真金不怕火炼,一定能够遇到生命中的伯乐!但愿,2013,新的一年梦想成真。

 

 

 

 

 

 

 

 

 

 

文章评论

黄景新

[em]e179[/em]舅子写得真好!

骆驼

摄影作品呢?王老师!!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