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别纠结了,这八种“病”根本不用治!治也治不好!

个人日记

纠结了,这八种“病”根本不用治!治也治不好!

近日,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的徐先生转战两家医院花掉了31万元治疗“性病”后无果,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所谓的“尖锐湿疣”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炎,花费156元即治愈。

为此,小编特别总结了“8种非常唬人的疾病”,但其实这些疾病大部分,根本不用治!





乳腺增生——注意定期复查即可

一个体检下来,十个女生八个有乳腺问题——乳腺增生。不少女性赶紧跑去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要吃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姨妈过了胀痛就突然消失了。另外,经常为了“有沟必火”穿过紧内衣,或者近段时间发生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贾国丛指出,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食品,坚持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宫颈糜烂——名字听着很唬人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指出,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许多女性被街边小广告忽悠,通过所谓“物理治疗”处理宫颈糜烂、宫颈炎,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无谓的感染,钱包受伤的同时还伤身,简直是大整蛊!

子宫肌瘤——大多数都相安无事

“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洪莉指出,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痔疮——几乎人人都有

俗话说“十人九痔”,据调查,25岁以上的人群,70%~80%有痔疮;40~50岁的人群,90%有痔疮。广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梁劲军表示,痔疮其实就是“血管性肛管垫”。排便困难、排便次数过多或过少、久坐的人,都容易引发痔疮。痔疮的症状主要是出血、脱垂、疼痛、肛门异物感。

一般来说,本身“火旺”体质的,饮食不当、熬夜而“上火”或脾虚体弱的人较容易长出痔疮。只有出现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如果确实已影响工作、生活时,才需要治疗。只要平时无症状,完全可以不用治疗。

骨刺——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医师张文财介绍,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比如减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药物止痛等。

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有的人说,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白杨介绍,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

心脏早博——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
很多人认为出现早搏要立即治疗。事实上是治了一个本无需治疗的病。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潘洪涛提醒,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建议这些人平时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正常作息,少熬夜。而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心律失常药对症治疗。

飞蚊症——眼睛的正常衰老

随着年龄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飞蚊症。眼前常出现如发丝、灰云、小圈、蚊虫、苍蝇、小黑点、线条,甚至一幅图画等黑影,眼睛本身不痛不红,不影响视力。临床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飞蚊症发病率达60%以上。

宁夏人民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徐惠芳介绍,飞蚊症是因为玻璃体的老化,再加上用眼过度、疲劳等引起的。人在年轻时,玻璃体保持均匀的凝胶状,但到了40岁以后,凝胶状玻璃体逐渐变成水样,出现液化空间,随着眼球的转动而摇晃,眼前就会出现黑影。因而,飞蚊症的医学名称是“玻璃体混浊”。

事实上,大多数飞蚊症患者眼里的小黑点属于“普通蚊子”,是生理性的,不影响视觉机能,完全不用治疗。只要合理保养,慢慢适应,学会对这些“蚊子”视而不见即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