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一封信,今天看起来很好,贴上是为了不丢失
个人日记
河川你好!
现在经常看你的博客。看到玮华都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真不错!河川培养的孩子个个都棒,也许你是否更适合做教育家?我们家康梓也得到恩惠,心灵在不断成长。大恩不言谢,嘿嘿。
上次,我把你的信转给康梓。康梓反思自己了。她今天跟我视频谈话时说自己的观念还有待转变,觉得自己是戴了有色眼镜看人。近来跟室友好像融洽了一些。这看上去是小事,但康梓首先开眼界,接受碰撞,然后经过思考后调适自己,于是就有了进步。
康梓每周去教堂。她跟我说,看英文版的圣经似乎比中文版的更流畅和更明白。她建议我也去看看圣经,并要看英文版的。她点评我说,妈妈你信佛教,但并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解脱。我说,妈妈还谈不上信教,充其量只是边缘人物而已,拜拜佛,并不深入研究,只是佛教的一些理念有很多认同。我说,也许宗教的宗旨应该有许多相容。我们作为边缘人,也是吸取各种宗教文化的精髓去调整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行为准则。
总之,两种文化的碰撞,让康梓有了些许的思考,使我感到欣慰,我就觉得康梓在进步。我那天听她说英文,也觉得有些美国味,我确实不知道地道的美国味,但觉得与在家里是有不同,那就是被美国浸染了有了美国味吧。呵呵。
我分享了你今天的博客《为何女性到了美国不愿回国》,里面的绝大多数我们都很认同。但是对于社交这一点,我和康梓还是比较喜欢国内的交友圈。我有许多能交心的和可以交流思想的各类男女朋友。我自己从较为广泛的朋友圈上获得了许多的东西和快乐,让自己心灵不断得到滋养。我认为,有些东西很难从家里和亲人那里能得到啊。美国的社交圈很受限吗?我们工作和生活圈内,有时会有一些聚会,同事朋友聚聚很快乐,但要把它当作常态而应酬,那我们确实不喜欢,但我们不是领导,所以不常态,所以没那么不喜欢,甚至有时希望聚聚很高兴。呵呵。
康梓告诉我川叔叔邀请她去你那里过圣诞节很高兴。她那天说她的一个朋友也想去,问我合适不,我说不合适,要她不要提出,结果她还是说了。她告诉我,川叔叔说,提出来是对的。在美国有想法提出来是对的,接受拒绝很正常,不要觉得尴尬。我还是认为凡事自己要首先想一想是否合适才能提出来。总之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了调整才是进步吧。呵呵。
想到哪,就说了哪。祝好!
文章评论
小草
照片上反映康梓同学在美国的生活丰富多彩,越来越有美国范了!
Yiwen
[em]e100[/em]
漫步云端
看到你女儿在美国健康、快乐的生活,做妈妈的就更开心吧!为你们高兴。[em]e163[/em]
语笑嫣然
分享到你的幸福也是一种难言的快乐,希望妹妹有一日也能跟姐姐一样出息![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