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之《字辈里的秘密》

个人日记

尚之信,是平南亲王尚可喜的次子,因大哥之忠过继其伯父尚可进,因此在尚王诸子中之信被称为长兄。之信生于1636年,出生便为王子,因为当年年初,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之信 “天资高迈,饶远略,爱人礼士,夙著贤声”,在随父从军中勇猛无敌,“临阵遇危,瞋目一呼,千人俱废,故终身无劲敌”。1654年,平南王尚可喜从广州派之信入侍北京,出任顺治皇帝的贴身侍卫,深得顺治赏识,封为“俺答公”,俺答在满语中即为朋友的意思,是皇帝的朋友。当时在京入侍的还有吴三桂之子吴应雄,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尚之信是三藩入侍子嗣中唯一获得爵位封号的,可见尚之信确实是一个相当杰出的人才。
1677年,尚之信因镇守广东有功,康熙皇帝授封其为平南亲王。1680年八月十七日,尚之信蒙冤受难,被康熙赐死,自缢于广州。而其妻子籍没入官,财产充公,眷属入官家为奴。为了逃生,之信一夫人携孩子逃亡贵州,隐姓埋名,藏匿于贵州省瓮安县和余庆县,怕官兵追杀,改尚姓为田姓王姓和凯姓,并另起字辈,唯恐后世子孙忘掉祖宗,不敢文字记载,只能代代口口相传,300年来,一真沿用至今。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入黔始祖们颇有心迹,在各自的字辈之中隐藏着秘密,告诫后人。如尚易田姓的字辈:文长世治士,安大有余人,德肇光明远,国开启再荣。 “安大有余人”,这里的“安大”即为“俺答”,也就是指安达公尚之信。意思是说尚之信的家人没有被全杀掉,还有后人。再如凯姓的字辈,是这样的:尚登天廷仕万正,文章齐发仲科名,族宗有功光祖德,诗书世代受国恩。“族宗有功光祖德”这里暗藏着秘密,“祖”是指平南亲王尚可喜,他“世笃忠贞,劳绩茂著”,忠贞是尚可喜的人生美德,这是千古一帝康熙给予的赞美之词。“族”是指尚易凯姓族人,“宗”是指尚之信这一支脉,“族宗”是指凯姓的祖宗尚之信。结合300年前的历史背景,尚之信于1680年八月十七日,受诬陷,康熙赐死,蒙冤受难。而实际上,尚之信并没有谋反,他没有罪,他是康熙撤藩的政治牺牲品,不但无过而且有功。他“阳为顺逆,实保地方,大军一到,即为归正”,市井不乱,人民安生。康熙册曰:之信感戴国恩,克承父志,屡次密奏,约会大兵进粤,率在省文武官吏,及绅士军民,倾心归正,市肆不惊,人民安堵,恢复粤省,绥定岩疆,忠贞可嘉,劳绩茂著,特命尔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康熙封完之信平南亲王又后悔了,没有实现撤藩的最终目的,于是违心使用了政治手腕,之信“奉旨勘问,闻旨下马解胄,自系铁组”,不作任何反抗,并令王府官兵积极配合调查。这样才保证了康熙顺利撤藩,去除了康熙的心腹大患,清庭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实现真正的统一,之信至死有功。他不但没有给先祖脸上抹灰,相反他有功,给先祖增了光。也正如此,1701年康熙给尚之信平反,“特旨赐公妻子归宗完聚”,这与吴三桂、耿精忠满门抄斩是截然相反的。“族宗有功光祖德”,现在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连起来意思是:本族的祖宗尚之信对国家是有功的,他光耀了先祖尚可喜忠贞的美德。
今天解读了田姓和凯姓字辈的秘密,忽然感慨,一个田姓和凯姓竞有如此秘密,世界之大,家族之多,民族之广,人口之众,那里隐藏着多少的秘密多少的故事啊。末了还要说那句话,如果您有兴趣,我们一道在史海里“垂钓钩沉”,让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重见天日。
于2014-10-10
注:本文中引号部份引自尚氏宗谱。

文章评论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要多学习、多了解我们的家族史,多了解我们的先王尚可喜戎马一生,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多了解我们的先祖尚之信在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广东免受战乱,采取“降吴”之策,因此被害遇难,成为历史冤案, 多了解之信夫人王氏带着儿子逃亡贵州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