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柳--------靖边县红墩界千年古柳

个人日记

 红墩界镇位于靖边县城北40公里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西、北与内蒙乌审旗相接。

   神树涧有这样的古柳大约300余棵,大都独具特色,据说有六百年历史,有几棵已近千年。

   尽管古柳各不相同,但树干都有宽厚的质感,如铁铸的面具,如老人脸上放大的皱纹,从他们身上透出的灵气与气质,是一种坚韧不拔,无所畏惧,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哪是树,这是雕塑、是化石、是精灵,只有生长在这高原上、大漠中的生灵才有如此的气质与神韵,也只有身经风刀霜剑的生命才是有如此傲视苍生的气魄。

   这些柳树不管粗细,它们一概地被拦颈砍去了树冠。原来黄土地上树木稀少,农人们要盖房子、搭棚舍、扎篱笆,柳枝便成了最最理想的材料,柳树叶也是畜群过冬的重要饲料之一。当地民众修房盖屋不仅板材、柱头要靠它,而且需要量特别大的木椽、檩子也是由柳树的粗枝条制作。据当地人介绍:新发的柳树枝条三年就能长成粗粗的椽子。靖边柳树长出的椽子,长而坚固,其中红墩界一带的柳椽端庄均匀,虫子不蛀。

   一位朴实的陕北农民说:“陕北塞上柳,成了一株株母亲的树。它们一年年蓬蓬勃勃长起枝条,且让那些枝条,那些自己无穷无尽的子女,长粗、长直、长得茂盛,让困苦的农人来砍伐、收割,帮衬一些他们生活的艰难。柳树耐活。砍去了树枝,来年可以再发。”

 在困苦的环境里,人们就是这样让菲薄的资源发挥着最大的效益,也造就了一株株千年的古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