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九十九个巨大差异!
佛法学苑
出家修行,远远胜过在家修行——九十九个巨大差异!
《十住毗婆沙论》如是详尽解说:
(一)在家则有无量过恶,出家能成无量功德。
(二)在家则溃闹,出家则闲静。
(三)在家则属垢,出家则无属。
(四)在家是恶行处,出家是善行处。
(五)在家则染诸尘垢,出家则离诸尘垢。
(六)在家则没五欲泥,出家则出五欲泥。
(七)在家难得净命,出家易得净命。
(八)在家则多怨贼,出家则无怨贼。
(九)在家则多恼碍,出家则无恼碍。
(十)在家是忧处,出家是喜处。
(十一)在家是恶道门,出家是利益门。
(十二)在家是系缚,出家是解脱。
(十三)在家则杂畏,出家则无畏。
(十四)在家有鞭杖,出家无鞭杖。
(十五)在家有刀槊,出家无刀槊。
(十六)在家有悔热,出家无悔热。
(十七)在家多求故苦,出家无求故乐。
(十八)在家则戏调,出家则寂灭。
(十九)在家是可愍,出家无可愍。
(二十)在家则愁悴,出家无愁悴。
(二十一)在家则卑下,出家则高显。
(二十二)在家则炽然,出家则寂灭。
(二十三)在家则为他,出家则自为。
(二十四)在家少势力,出家多势力。
(二十五)在家随顺垢门,出家随顺净门。
(二十六)在家增刺棘,出家破刺棘。
(二十七)在家成就小法,出家成就大法。
(二十八)在家作不善,出家则修善。
(二十九)在家则有悔,出家则无悔。
(三十)在家增泪乳血海,出家竭泪乳血海。
(三十一)在家则为诸佛辟支佛声闻所呵贱,出家则为诸佛辟支佛声闻所称叹。
(三十二)在家则不知足,出家则知足。
(三十三)在家则魔喜,出家则魔忧。
(三十四)在家后有衰,出家后无衰。
(三十五)在家则易破,出家则难破。
(三十六)在家是奴仆,出家则为主。
(三十七)在家永在生死,出家究竟涅槃。
(三十八)在家则堕坑,出家则出坑。
(三十九)在家则黑暗,出家则明显。
(四十)在家不能降伏诸根,出家则能降伏诸根。
(四十一)在家则傲诞,出家则谦逊。
(四十二)在家则鄙陋,出家则尊贵。
(四十三)在家有所由,出家无所由。
(四十四)在家则多务,出家则小务。
(四十五)在家则果小,出家则果大。
(四十六)在家则谄曲,出家则质直。
(四十七)在家则多忧,出家则多喜。
(四十八)在家如箭在身,出家如身离箭。
(四十九)在家则有病,出家则病愈。
(五十)在家行恶法故速老,出家行善法故少壮。
(五十一)在家放逸为死,出家有智慧命。
(五十二)在家则欺诳,出家则真实。
(五十三)在家则多求,出家则少求。
(五十四)在家则饮杂毒浆,出家则饮甘露浆。
(五十五)在家多侵害,出家无侵害。
(五十六)在家则衰耗,出家无衰耗。
(五十七)在家如毒树果,出家如甘露果。
(五十八)在家则怨憎和合,出家则离怨憎会苦。
(五十九)在家则爱别离苦,出家则亲爱和合。
(六十)在家则痴重,出家则痴轻。
(六十一)在家则失净行,出家则得净行。
(六十二)在家则破深心,出家则成深心。
(六十三)在家则无救,出家则有救。
(六十四)在家则孤穷,出家不孤穷。
(六十五)在家则无舍,出家则有舍。
(六十六)在家则无归,出家则有归。
(六十七)在家则多瞋,出家则多慈。
(六十八)在家则重担,出家则舍担。
(六十九)在家则事务无尽,出家则无有事务。
(七十)在家则罪会,出家则福会。
(七十一)在家则苦恼,出家则无苦恼。
(七十二)在家则有热,出家则无热。
(七十三)在家则有诤,出家则无诤。
(七十四)在家则染着,出家无染着。
(七十五)在家有我慢,出家无我慢。
(七十六)在家贵财物,出家贵功德。
(七十七)在家有灾害,出家灭灾害。
(七十八)在家则减失,出家则增益。
(七十九)在家则易得,出家则难遇千万劫中时乃一得。
(八十)在家则易行,出家则难行。
(八十一)在家则顺流,出家则逆流。
(八十二)在家则漂流,出家则乘筏。
(八十三)在家则为烦恼所漂,出家则有桥梁自度。
(八十四)在家是此岸,出家是彼岸。
(八十五)在家则缠缚,出家离缠缚。
(八十六)在家怀结恨,出家离结恨。
(八十七)在家随官法,出家随佛法。
(八十八)在家有事故,出家无事故。
(八十九)在家有苦果,出家有乐果。
(九十)在家则轻躁,出家则威重。
(九十一)在家伴易得,出家伴难得。
(九十二)在家以妇为伴,出家坚心为伴。
(九十三)在家则入围,出家则解围。
(九十四)在家则以侵恼他为贵,出家则以利益他为贵。
(九十五)在家则贵财施,出家则贵法施。
(九十六)在家则持魔幢,出家则持佛幢。
(九十七)在家有归处,出家坏诸归处。
(九十八)在家增长身,出家则离身。
(九十九)在家入深榛,出家出深榛。
由此观之,如是“九十九种”,即为在家与出家之差异,此为吾等学佛修道者不可不知。
何以故?盖出家多功德,是了脱生死,超出三界所必须,诸如无障碍,离诸垢,离诸恶,除尘垢处,离欲淤泥,远愚人法,无怨家,得正命,无怖畏等。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者,为了脱生死、超出三界,势必要选择“身心皆出家(如古今中外‘明心见性’之高僧)”,至少也要选择“身不出家而心出家(如唯摩诘居士,庞居士,傅大士,王龙舒居士,彭际清居士等大德)”,俱足上述“出家之功德”,方能“明心见性”,或上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俟证得“八地(不动地)菩萨”果位后,再倒驾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众生,满菩提愿。
否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什可怖畏”、“六欲天上现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文章评论
落英缤纷 丶
[em]e100[/em]合十感恩您的法布施。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