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的脾气

个人日记

 (题记:这篇算上篇待续的利息。不过,利息待续,却不能利滚利。 )

   风度,在文人叫风度,在俗人就只能叫脾气。文人的风度,到了魏晋,算是集大成。魏晋风度,叹为观止,是文人的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对魏晋风度看的深刻,说的尖锐。不过,魏晋风度正如鲁迅的脾气,有着明显的个性、烙着时代的特色。鲁迅先生的看法正如对鲁迅的看法,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岁月而不易。否则,就是刻舟求剑了,就是两个“凡是”的翻版了。鲁迅把魏晋风度归结为药与酒、姿容、神韵。老孙以为,魏晋风度,说的娱乐点,不过就是卖萌、耍二、装农民。
                                   
                                  (一)     
 
孙家老六,一直是个极为讲究风度的人,也是极有脾气的人。不过,他的脾气,和魏晋风度是风马牛。他不卖萌,他装成熟;不装二,装斯文;本身就是农民,总是以曾经吃商品粮自得。从小,六哥和我就亲近。他行六,我行九,其实只大我三岁。到了小学四年级,我们成了同桌。小学的成绩,其实只要记性好就不会太差。唯独六哥,成绩差,却不是记性差。六哥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他有个嗜好,就是记村里人的官名。村里人相互之间都是叫小名的,官名除了交公粮上户口外几乎不用。尤其到了老年,小名也没人叫了。六哥却不知道怎么搜罗的,而且过耳不忘。全村老幼的官名如数家珍。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的名字,连子孙也未必清楚,在六哥是脱口而出。据说蒋介石接见属下之前先要背熟待见者的字(小名),接见时口口声声叫着的小名,让对方受宠若惊。六哥相反,提起村里人总是一本正经的连名带姓。稚气未脱却老气横秋的样子常常让人笑翻。譬如说,没了牙的八十六的三爷和七十八的五婆在拉家常,让六哥说,就是:赵德彦和刘玉梅在说悄悄话。于是,大人们无聊时遇见六哥就拦住,问某某老人的官名。六哥似乎从来对答如流。六哥常对我说:“学习有什么用呢?你们长大了还不是要种地?哥不同。哥到了年龄就接你二伯班,到西宁开汽车去!你现在帮替哥做作业,哥以后罩着你!”
                                      (二 )

   六哥长大果然去了西宁。没有开汽车,他成了一名电焊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让六哥志得意满,因为正式工的条件让他娶了个漂亮的老婆。老婆有了,儿子也有了,工作却没了,六哥下岗回了村。村里只给农村户口的六嫂和孩子分了土地。没有工作没有土地,六哥觉得在家里也像寄人篱下,于是,他进渭南去找建筑队。私人建筑队里,正式的焊工还是很吃香的,六哥很快被录用了。试用期没有结束,六哥气匆匆的回来了,进门就大骂工头。原来,六哥坚持工作要像国企的节奏:每天朝九晚五,必须双休,超时算加班。工头哭笑不得:这样的条件,我自己都享受不了!跑遍了市里的建筑队,没有一个六哥满意的,六哥脾气发了:自己当老板!弄了一辆机动三轮,拉着电焊机和氧气瓶,走街串巷接散活。虽然是自己单干,六哥恪守原则。每天不到九点不出门,五点一定回家。即使左邻右舍把活计送上门,如果礼拜天,一定要放到星期一再说。乡亲们对六哥的臭讲究很窝火,但同时又喜欢他从国企学到的优点,那就是干活不偷工减料,收钱不斤斤计较。六嫂却不高兴了。两人从吵吵嚷嚷到打打闹闹,最后要离婚。偏偏六哥的丈母娘对离婚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很快就真的离了!那丈母娘早年也离婚过,改嫁给现在的果园主,两人活的风生水起,子女成群,儿孙满堂。丈母娘对六嫂说:“离婚不是坏事。你看那些桃、梨、苹果树,哪个不是长成后要重新嫁接才长的茂盛!?”六哥离婚的第二天,我从外地回去,听说后大惊,问六哥是不是真的决绝了。六哥嗫嚅道:“你还不知道哥的脾气?死也不能丢了面子!”我连忙拉着媒人赶到六嫂家,劝他们复婚。从夕阳西下说到星星满天,六嫂总算流着眼泪笑了,答应第二天早上回来。媒人告诉六哥,让他第二天好好的认个错,毕竟都是些就鸡毛蒜皮的事。六哥听说六嫂回心转意,不禁喜上眉梢。第二天下午,我去六哥家问情况,路上碰见三嫂。三嫂劈头就说:“这个老六的狗脾气啊,又把媳妇气走了!”原来,六嫂刚到门口,六哥开场白就是:还知道回来呀?六嫂于是掉头就走。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三)
    
六嫂改嫁了,一年后,六哥也迎来新六嫂。新六嫂比他大好几岁,丈夫因病走了。新六嫂贤惠温顺持家有道,对六哥顺其自然,对孩子如同己出,对从西宁回到渭南乡下养老的二妈也很孝顺。日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过着,六哥的日子似乎定格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状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二妈回来是养病兼养老的,病根子是太胖,200多斤的体重。在城里最大的麻烦是上下楼。回到老家后,嫁到本村的堂姐和大外孙豆豆来家的次数明显增多。豆豆是二妈宠大的,也最爱他的外婆。一次豆豆来看二妈,刚好碰见六哥在顶嘴。二妈胖,一生气就呼吸紧张。豆豆看到外婆已经快晕倒了,舅舅还是喋喋不休,就走上前把舅舅从里屋往外推。六哥瘦瘦小小的身板,一下子就被推的连连后退,院子是个斜坡,六哥倒退中两脚拌蒜,骨碌碌滚了下去。外甥打舅舅!这事情不要说六哥的脾气,全中国的传统都是不能容忍的!六哥当即气的昏了过去。豆豆一看闯了大祸,转身就溜。六哥慢慢苏醒,爬起来就喊几个侄子的名字。都是隔壁对门住着,马上就有三四个侄子闻声而来。六哥双眼含泪、愧怒交集:“找到豆豆!给我打!我要清理门户!”侄子们齐声答应,出去四处找豆豆。豆豆飞快的赶回去向他妈妈求救,而后躲了出去。堂姐当机立断,拎着两瓶白酒一盘红油猪耳和一盘凉拌牛肉来了。堂姐进门时,六哥正在外屋和三哥五哥沉着脸讨论对豆豆的教训计划。六哥严肃的对堂姐说:“老孙家到这里五代了,有没有出过这种大逆不道的东西?今天,不是酒菜能了的事,拿走,统统拿走!”堂姐把酒菜往桌上重重的一顿:“装个屁!这是豆豆孝敬你的,不要拉倒!”堂姐把三哥五哥拉进里屋和二妈聊天。一会儿,四处“缉拿”豆豆的侄子们无功而返。三哥和五哥对堂姐说:“今天没找到,算那小子运气,但事情不算完。总要给老六一个交代的。外甥打舅舅,毕竟说不过去。”堂姐同意教训豆豆,说改天让豆豆负荆请罪,跪在面前随六哥要打要罚。“好。”三哥站起身,“我们去问问老六的意思。”一行人来到外屋,只见六哥歪倒在床上,红油猪耳和凉拌牛肉的盘子空空如也,一只白酒瓶也空了。六哥鼾声如雷。此情此景,三哥五哥连连摇头,堂姐笑的如花乱颤,一场风雨,烟消云散。
                                       (四)
   
六哥是个好酒无量的人。小时候喝酒,都是堂兄弟围坐对酌。家规森严的孙家,喝酒也要按资排辈。僧多粥少,一瓶酒从老大老二往下轮,轮到后面几个,只能象征性的闻闻了。长此以往,兄弟们的酒量和排行基本成正比。长大了,六哥进了城,在二伯烟酒不沾的眼睛的余光下生活了十年,酒量反倒让老七老八老十后来居上。回到老家后,老六总算可以开怀畅饮了!长期的压抑让爆发热烈而持久。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六哥极为好客。客人上门,他不泡茶,他倒酒。即使来者串个门或是借个镰刀斧头,也一定热情相邀共饮一杯。六哥酒德很好,主随客便,而且,自己总是多喝一杯。在他看来,这不是小气,而是关怀:能够和他的酒量并驾齐驱的人,可遇而不可求!我一直很纳闷六哥怎么会认为自己是个海量。每次见他和人喝酒,对方尚且面不改色,他就已经开始唱起秦腔了。唱秦腔是六哥喝酒的派生节目,是判断他喝醉与否的标尺。如果六哥在唱《智取威虎山》,说明他刚刚有了醉意;他开始唱《周仁回府》,他已经高了;他泣不成声的哼《三娘教子》,预示他就要睡着了。经过观察,我总结六哥之所以自知不明,是因为“谦虚使人骄傲”:受邀喝酒的要么吃人嘴软要么心不在焉,都谦虚的说自己不是六哥的对手。从小不懂虚与委蛇的老六信以为真,渐渐的自信了起来。即使六嫂说他喝得唱戏了,他还是不认为是酒量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比对方多喝了一杯:最多平手,那一杯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六哥隔三差五就得唱秦腔。如果他不是翻来覆去的就唱那几出秦腔戏,而是吟咏《将进酒》或是写几个毛笔字,那就俨然一派魏晋风度了。

                                   (五) 

      主雅客来勤。村里人爱来六哥家串门,不仅仅为了蹭酒或者爱看六哥喝了酒唱戏。六哥也爱谝闲传。谝闲传是陕西话,就是吹牛,就是摆龙门阵。六哥从小就是谝闲传的天才,上文说他对别人的官名如数家珍,他对各种奇闻异事也是过目不忘。加之他在外生活多年,谈资自然多些。但即便街谈巷议的话题,他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真知灼见固然不多,奇谈怪论却是不少。谝闲传嘛,大伙无非图个痛快,于是六哥深受爱戴。老六吹牛,一不抬高声调,二不变换姿势,总是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就能语惊四座。六哥每每说完一个段子,听众们笑的人仰马翻,他眉毛也不皱,若无其事的在鞋帮边弹烟灰。谝闲传时六哥有一个固定的Pose:抬头后仰30度,食拇二指相钳,在下巴来回的啄。他有这个动作已经三十几年了。我俩小学同桌时,我看他上课老是这么仰着,以为他发现了教室屋顶有鸟窝。问他时,六哥神秘一笑:“我这是学三大大拔胡子。”他的三大大就是我的老爸。老爸确实有这样拔胡子的习惯。既像是仰观天象,又好似苦思冥想。相对来说,老爸是上一辈里最“文”而“雅”的人,于是,六哥见贤思齐,在没有胡子的时候就认真的模仿三大大拔胡子,可谓苦心孤诣了。

   六哥不仅仅学三大大拔胡子,而是内外兼修:三大大酒量好,他就拼命练酒量;三大大走路左肩高右肩低,他也这样走;三大大开口前总是哈哈一笑,他也“朱唇未启笑先闻”。他才不管三大大拔胡子是因为买不起剃须刀,酒量好是因为经常陪新郎迎亲,走路颠是因为腿骨增生,只要是三大大的,就是要学习的!四十不惑,六哥到底还是开窍了!他觉得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拿来主义。除了拔胡子这个POSE根深蒂固改不了,其他的习惯,六哥保留了两样:酒和石头镜。

                                    (六)

      在举国上下大谈中国梦的一个下午,六哥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懒洋洋的太阳照在懒洋洋的六哥身上。六哥仰着头,食指和拇指熟练的在下巴上对几根崭露头角的胡子刨根问底。在揪出最后一根胡子后,六哥对坐在旁边的对门铁娃和斜对门发娃描绘了他的梦想:“在朋娃结婚第二天,就退居二线。门口摆张躺椅,每天这个时候,我戴上一副石头镜,半躺半坐着,眯着眼往路上看。有人走过的时候,如果高兴,就请他抽烟喝酒,如果懒得搭理,我就装睡着。叫我我也不答应!”铁娃说:“躺椅好说。石头镜难弄。你三大的石头镜可是要留给老九的。”六哥摇摇头:“老九不会玩那个。再说,他红娃敢跟我争?!”“即使红娃不要,也不一定给你,还有老二老三他们呢?你争的过那几个?”老六顿觉言之有理,当晚就找去我老爸。老六开门见山:“三大,你现在得了这个病,你说估计好不了,那我问你,你的石头镜留给谁?”老爸被他的直言不讳弄得好气又好笑:“混账东西!老子还没死呢,你就来分遗物?这眼镜啊,谁孝顺给谁!”六哥欢呼雀跃:“这就好、这就好!我当然比红娃孝顺,三大你就看表现吧。”老爸最后的那段日子,六哥昏定晨省,风雨无阻,日日不辍。三天送牛奶,五天献瓜果。老爷子的最后一顿年夜饭,也是和六哥喝酒吃饺子。

送走老爸的第二天,兄弟们一起喝茶。我把那副石头镜和一个烟嘴摆在桌上,给六哥说:“眼镜三大留给你了,其实,他几年前就给我说石头镜是留给你的。知子莫若父,三大说只有到了你手里,这副石头镜才算有了好下家。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你爱扎势(方言,摆谱)呢,就把势扎老些。我另外送你一个烟嘴,要不要?”老六连连点头:“当然要,今年后巷乐娃小儿子上了一本,整天叼个烟嘴满村晃,这下看他还显摆个屁?”

                                    (七) 

六哥梦想的实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儿子鹏鹏的婚事。对象是谈好了,结婚却是个麻烦。六哥手里没钱。鹏鹏开挖土机四五年了,收入不少,不过,鹏鹏的积蓄被前六嫂代管着,当时的理由是担心六哥把儿子的薪水喝了酒。鹏鹏结婚,前六嫂成心要出六哥的洋相。她告诉鹏鹏只有结婚以后才把全部存款交给小两口。六哥只好向堂姐求援。堂姐一如既往的干脆,甩手就给了两万。六哥更干脆,一个电话订了五十箱喜酒。人还没到家,钱就去了大半。好在家族庞大,侄子外甥卖啥的都有,电脑、空调、家具短短几天全赊欠来了。更运气的是,六哥撞了个好亲家。亲家是隔壁村的金娃。金娃是个养牛专业户,牛圈里奶牛肉牛不下百头。据媒人透露,金娃的存款在七位数。六哥掐着手指数了七下,不禁呆住了。金娃和六哥性格很不同。金娃是勤快人,从小就勤快。我外婆家和金娃同村,我和金娃算是总角之交。他初中毕业就在村边建了个磨面房。每次回来找他聊天,得陪他一边听着磨面机的轰鸣一边扯着嗓子喊。金娃的家当,纯粹来源于一个字:勤。这样的两亲家,唯一的共同点,都是一根筋的脾气。六哥爱体面,金哥爱争气。金哥让媒人传话:嫁妆他全包了,不要鹏鹏一分钱聘礼。条件是,将来小两口生的第一个男娃要随金娃的姓。(金娃没有儿子)六哥仰天拔了半天胡子,最后慢慢腾腾的朝着媒人点点头。媒人走后,六哥破天荒没有喝酒却唱起了《智取威虎山》。六哥笑眯眯的对六嫂说:“人都说金娃精明,我看就是个瓜娃子。这么多年的辛苦,顶个屁?还不是给我孙子打工?不要说第一个孙子随他姓,都随他姓也没关系!血脉归根到底还不是老孙家的?,,。”搞定亲家后,六哥意气风发,整天在门口吹牛。说是要在鹏鹏的婚事上实现老孙家的伟大复兴。他说,据村里老人相传,当年我们爷爷给太婆做七十大寿时吃的是流水席,过路的小商小贩乞丐车夫统统请进去吃了酒席,寿宴过后,后厨的猪毛里竟然扒拉出了整头猪!这次也要这么干!风声传到了金娃耳中,金娃在牛屁股上重重的一拍:“流水席?哼,走着瞧。”

鹏鹏大婚那天,六哥家门庭若市、鼓乐喧天。院子里外摆满了几十张桌子。六哥戴着石头镜站在门口,仰头斜睨着邻村的方向,一副有恃无恐的泰然。新娘家预先报了二十桌客人,连带自家客人,大概得四十席,为了有备无患,老六准备了五十席。吉时将至,只见从邻村过来的路上出现了一道人流。开始是几辆轿车,接着是几十辆摩托车,最后是一串自行车。院子里很快座无虚席,就大门外还有几张桌子空着。六哥暗自庆幸:早料到金娃来者不善,多亏准备的宽裕。邻村村口又涌出一股人流。人群慢慢的向六哥家走来。这是一群步行者。几十个老头老太太拄着拐棍互相搀扶着,在金娃的带领下蹒跚而至。金娃看着门口发呆的六哥,笑呵呵的说:“亲家,早听说咱今儿个要摆个流水席。图个喜庆,,我把村里这些老人都搬来了,让他们见识见识一下亲家的体面!亲家,不会坐不下吧?”六哥看着黑压压的人群,猛然打了个冷战,石头镜跌在了地上,,,。

 
(《六爷的脾气》就像王妈的裹脚,越拉越长, 啥时候是个头?算了,到此打住。有劳大家了 )

 

 



















文章评论

花开花落

才知道,额的风度属于魏晋风度。[em]e120[/em]期待续~

红叶漫天飞

这六哥没罩着你?又是未完待续。期待下文。晚安[em]e175[/em]

素心人

这故事讲的着实有味道。[em]e179[/em]

春和

[em]e120[/em] 六爷就是咱们父母辈那样的人,恪守自己的信条,时光也冲刷不动,还要把自己的生活固化成型,然后希望子子孙孙都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轨道走下去。经过了光阴岁月,折回头去看他们,一个个颇有喜感。其实,他们都很善良,一辈子也不曾为非作歹,不过是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牢固掌控而已。东方先生写的着实妙哇![em]e179[/em]

忘忧草

孙家九哥的文字,总是亦庄亦谐余韵悠长[em]e179[/em] [em]e128[/em]

丽泽

西安有个作家叫叶广芩,这样的讲故事,读出了叶的手法,六哥,可爱至极!!

稻香

这么好的文字,没了后续是个遗憾。但这么好的文字若齐整整得长无尽头也是个缺陷。两难啊![em]e120[/em][em]e120[/em][em]e120[/em]

红叶漫天飞

又续了?晚上来接着看。这会儿没空。先把茶水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