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法?

规范标准

 

施工技术丨史上最全的工法讲座,手把手教你做工法编制达人

2015-07-16 21万人點击關注 施工技术

什么是工法?


工法一词起源于日本并由来已久。当建筑业还处于手工操作时期,就已使用“工法”一词了。它是一种习惯叫法,也是一种泛指,大体包括新的工程结构构造、设备、材料和新的工艺方法。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施工方法。


工法是具有指导工程施工与管理作用的一种规范化的技术文件,是对先进的施工方法的提炼与总结提高。也是企业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法怎样分类?


根据2014年颁布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工法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

同时,我国工法分为三级,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

级别
国家级(一级)省(部)级(二级)企业级(三级)
关键技
术水平
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省(部)级先进水平本企业先进水平
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较好一定



工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工法具有先进性

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首先应强调必须具有先进性。

其表现为:通过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而形成工法;专项施工技术已达到或超过本企业的先进水平;对类似的工法有所创新和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工法。


工法具有实践性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它来自工程实践,通过总结出确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并反馈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这就是工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工法只能产生于施工实践之后,而不能产生于施工实践之前。工法是对先进的施工技术的总结与提高,编制施工工法的技术必须是经过施工实践验证过的成熟的或者比较成熟的技术。


工法具有系统性

工法是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施工规律性的总结和提高,因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工法的服务对象是工程的施工,工法可以用于相似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法不论是针对分部工程的还是针对分项工程的,都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工法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总结出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工法具有时效性

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并为管理层服务。工法应具有新颖性、适用性,从而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的作用。简而言之,工法是要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工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工法的内容组成、编写格式和语言结构都有严格的规范。一篇完整的工法必须按照以下的顺序展开:

0) 前言:简述本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鉴定和获奖情况等内容。包括“工法的形成过程”“关键技术的鉴定情况”和“关键技术的获奖情况”。


1) 工法特点:说明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该项内容中要避免将特点和效益混淆,有些特点与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因果关系,指出特点即可,将效益放在“效益分析”中去叙述。注意不要将本章仅写成本技术在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工法中含有技术与管理的内容,技术只是工法中的一部分。


2) 适用范围:说明最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有的工法还要规定最佳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工法是一个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因而在本章中也不要仅仅强调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3) 工艺原理: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核心部分的原理和理论依据。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点内容和工法的核心。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然后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也可以辅以必要的图表。


5) 材料与设备:说明本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施工机械等的名称和要求。


6) 劳动组织:说明本工法所需的工种及其构成、人员数量以及技术要求。工种构成、人员数量以一个最佳劳动组合或单位工程量为计算单位。单位工程量宜采用一个工程流水段或施工单元作为确定依据。同时也应该说明各工种的技术等级,对于特殊工种需要持证上岗的情况也应该加以说明。


7) 质量控制:说明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要求。应说明本工法所必须执行的国家、地方或者主管部门制定的质量验收标准的名称,尤其应该说明现行标准或者规范中所没有规定的内容。


8) 安全措施:说明应该遵循的安全规定和在现场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安全保护措施不要泛泛而谈,也不要仅仅列出相应的安全规定的名称。工法中有特殊要求的措施应叙述到位,还应列出现场必须采取的主要安全设施和必要的应急措施和资源。


9) 环保措施:说明应该遵循的环境法规和在现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0) 效益分析: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工程实践效果分析本工法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宜采取一些合理的参照物,所谓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既可以是直接效益,也可以是间接效益。在进行效益分析的时候,应该注意在不同的工程相同的指标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应该尽可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数据。


11) 应用实例:说明采用了本工法的具体工程的名称、实物工程量和应用效果。工程量应该是提供采用本工法或本技术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描述。一项工法的形成通常需要三个工程的应用实例,最少需要一个工程实例。



工法与施工技术的区别?


工法的核心是施工技术 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方法,就是工法的核心,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机械设备,如何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这个核心的顺利实施。

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 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中不仅应该包含施工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等技术上的要求,还应该含有劳动组织、安全措施等管理上的要求,以综合反映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工法与施工方案的区别?


相同点 工法与施工方案都是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法。

不同点 工法是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施工规律性的综合体现,是在施工之后形成的;施工方案则是针对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法,它来自过去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产生在新的工程施工之前。


施工方案经过工程实践之后,通过再认识也可以总结形成工法。这就是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积累,以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区别?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积累施工技术而编制的通用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可以采用已有的工法成果。所以工法可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模块,从而简化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但是,工法不能直接取代施工组织设计,也不能取代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案。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施工技术》编辑整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