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笔记3

个人日记


松原梦空间心理咨询室

 
76.反移情的处理,治疗师应该:1)对自己的心理发展及生活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2)不要把病人的感情往自己身上揽;3)不要让反移情见诸行动;4)运用反移情以帮助解释;5)运用反移情愤怒去理解病人的敌意;6)检查自己的情感反应,作为了解病人动力学的线索;7)当体验到互补性反移情时,要寻找一致性的反移情。
77.看心理医生的四个过程:1)小时候曾被不恰当对待,形成有问题的人格;2) 试图改变就找心理医生,希望能够被恰当的对待;3)在治疗关系中,潜意识会不知觉的诱导心理医生像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一样不恰当的对待自己;4)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的对待病人的压力,坚决的不要不恰当的对待病人。
78.治疗师对病人的全部反应=反移情+治疗师的移情
79.治疗师的移情是指治疗师自己没有解决的内心冲突,被投射到和病人的关系中间。
80.反移情专指治疗师被病人诱导出来的东西;而治疗师的移情是指治疗师本身就有的东西。
81.互补性反移情是指治疗师跟病人的关系中,治疗师感受到病人的原始客体对病人的感受,并像病人的原始客体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病人。
82.案例督导它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指病人的移情和由病人的移情诱发出来的反移情,还包括病人对治疗的阻抗。
83.治疗师的移情不包括在案例督导的范围之内,而应包括在自我体验内。
84.自我体验的意思就是治疗师完全作为病人去另外一个治疗师那里做治疗,主要解决的呢就是自己的人格在程中间的问题
85.自我体验和案例督导泾渭分明,不可混淆,否则的话,就发展了双重关系。
86.移情的功能:使过去客体关系重现,源于早年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帮助回忆既往生活史;帮助理解在所有处境中的个人反应。
87.反移情功能:使来访者过去客体关系重现;来访者行为所致,不同的人有同样的感觉;掌握并理解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88.人格不独立边界不清晰 把别人的问题看成是自己的问题进行攻击。
89.从几乎一切的心理意义上来说,一切的心理疾病都实际上是发育的疾病,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充分长大,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90.这些心理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与性有关,客体关系与关系有关。
91.口欲期(0-12个月) 弗洛伊德认为这时候一个人获得快感和建立关系的核心部位就是他的嘴唇。
92.与口腔期相关的疾病:进食障碍,他们有不可遏止的吃或是不吃这样的冲动,其分为三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少数可以死人的心身疾病,女性与男性患率比例9:1。另一种口腔起滞留是男性吸烟。当他面临内心冲突的时候 吸烟量增加,与口腔期的时候吃奶的感觉相似;与女性相关的口腔期疾病是爱说话,唠叨。
93.肛欲期(18-36个月) 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这个关系到自己对自己身体的感觉,甚至关系到荣誉,还关系到我们跟妈妈的关系。
94.父母亲过度地控制孩子的大小便可能会导致:1)孩子可能变成对自己过度控制的状态;2)孩子可能变成对自己完全不控制的状态。
95.肛欲期,或者可以称为另外一个名字就是钢琴期,中国或华人家庭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要学钢琴。
96.心理发展阶段还停留在肛欲期的阶段,跟一个人打交道必须按照他的来,如果不是的话,要么觉得内疚,要么就需要费很大的劲来反抗他的控制。
97.一个人是固着在口欲期阶段还是肛欲期阶段,与父母的人格有很大的关系。
98.比如说让孩子过度依赖或是让孩子没办法依赖他就可能会停留在口欲期;如果父母亲有完美人格和强迫人格的倾向,会对孩子的大小便过度控制,或是对他的其他言行过度控制的话,让孩子有那种动辄得咎的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停留在与控制有关的肛欲期。
99.父母是什么人格比父母做什么要重要。健康父母的人格是超越了依赖和独立(口欲期)的问题,介于需要控制就控制,不需要控制就不控制(肛欲期)的灵活状态。
100.科胡特:父母是什么人比做什么更重要。
101.父母或爷爷奶奶做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氛围(即他们的人格)才重要。
102.祖辈们与父母间的冲突会内化孩子内心的冲突。
103.孩子的健康的关键是父母这个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关系。
104.在孩子的教育上面一定要留白。
105.心理健康的一个绝对化标准就是这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如果父母亲过度关注孩子,孩子只有跟父母打交道的经验,或他没有时间去跟另外的家庭之外的人员玩的话,那么他就没有新的客体经验,他内心的规模就会很小,而这直接就等于精神不健康。
106.大小便谁说了算,这是一个关于权利斗争的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