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卷第二篇《雄才伟略晋献公》

闲话春秋

听到晋献公恐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贪恋女色,荒淫无道最后导致国家祸乱的昏君吧。但是历史上是否真的是这样子呢。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晋献公是一个很有武略的英雄之主。晋国就是在他的统治下成为北方除齐国之外的强国。他的一生战功赫赫,其中最有名的当算假道灭虢了,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推广下,知名度直线上升。
  废话不说,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一探晋献公其人其事吧。
  晋献公的名字叫诡诸,是因为晋武公活捉了狄人的首领诡诸而得名的(有些像成吉思汗的名字由来,成吉思汗的名字铁木真就是因为他爸爸抓了塔塔尔部落首领铁木真兀格而来的)。
  晋献公刚刚即位,年轻气盛,发现虽然自己是国君,但是仍然有一股势力隐隐威胁着自己的地位。那就是一群“富公子”,这群人是帮助武公和自己一起造反的功臣,这些人屡立战功,多有分封,势力极大。让晋献公如坐针毯,非常的不舒服。可是如果自己乱杀功臣必定引起祸乱,于国于己都不是好事。
  就在晋献公头疼的时候,一个叫士蒍大夫向献公献上了自己的计策。计策分两步走,先离间桓叔、庄伯的子弟和“富公子”,让他们发生内讧,等除掉“富公子”后,晋献公发兵把桓叔、庄伯的子弟全部围在车厢城,桓、庄之族多被杀,残存者逃往虢国。一箭双雕,真是一着毒计。
  这个士蒍非常厉害,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祖先。他善于法度,是晋国刑法的制定者,成为晋国后世刑法的模板,直至到晋悼公时期,仍然要右行辛学习士蒍之法,以为国用。 后来他的职务是司空(西周称为司工,宋国改"司空"为"司城",是为避宋武公的名讳而改。)也就是干建筑的。国都绛就是他重新扩建的,俨然是一座巍巍巨城。妹的,什么时候搞工程建筑的玩阴谋也这么犀利?
  解决完内部的事务之后,晋献公迅速的讲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雄心勃勃的他马上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外带着规划了附近那些国家及其君主的人生。
  首先遭殃的是狄。晋献公五年(前672),在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对她们十分宠爱。这为后来晋国祸乱埋下了祸端,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骊姬之乱,晋文公重耳又怎么能登上国君之位,成为霸业呢?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十六年(前662),晋献公还把军队扩大一倍,由一军增加到两军。晋献公建立二军。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由赵夙驾战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讨伐灭亡了霍、魏、耿,这个时候晋国已经成为北方的大国了。等全军回到晋后,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后来,三家分晋魏国的先祖)(掌卜的大夫郭偃(记住这个郭偃,后面还会多次出现,非常牛。)说:“毕万的后代一定有大发展。万,是个满数;魏又是个高大的名字。把魏赏赐给毕万,是上天保佑毕万啊。天子有兆民,诸侯有万民,今天给它大名,又随从满数,它必定会有众多的人。”当初,毕万在晋国占卜自己的官运,遇到《屯(zhūn,谆)卦》演成《比卦》。辛廖占卜说:“这是吉利,屯预示坚固,比预示深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
  太子申生的权位一天天的上升,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是有人却为此很担心,就是士蒍。他语出惊人说,太子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因为晋献公把故都分给他,爵位是卿,预先把太子的禄位提高到极点,又怎么能即位呢!太子不仅不能即位而且即将大祸临头(由当时的情况来看,此人目光独到,此人真是奇才啊)。于是他对太子说,你不如仿效吴太伯,这样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太子没有听从。(可惜啊,功高者危位高者寒!申生明显没有足够的政治警惕性,他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大概已经注定了)
  十七年(前661),晋献公又想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的皋落氏。里克听说后很着急,赶紧跑去和献公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的祭品、早晚检查国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太子就跟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军队的统帅必定专心谋划;发布号令,是国君与正卿的专职,这不是太子的事情。军队的统帅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太子请命于国君,则没有威严;如独断专行,又会不孝。所以国君的继位嫡子不可以统帅军队。国君以太子为军队统帅是错命官职,统帅没有威严,又怎样用他呢?”(分析透彻!晋献公身边个个都是人才)
  这个时候献公说了一句极度脑残的话,我有几个儿子,不知道立谁为太子(妹的,你脑子被门夹了?)。里克没有回答赶紧退了出来,转身去见太子。太子问:“我将要被废掉吧?”里克说:“太子努力吧,让您统帅下军,怕的应该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废掉您呢?况且您怕的是不孝,不应怕不能即位。自己注意修身养性,不去责难别人,就可以免除灾难。”太子统率军队,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异色的偏衣,佩戴上金玦(这件事后来也成为晋献公要废了太子的征兆之一,在当时,衣服是身分的标志,佩饰是心意的旗帜,赐他穿杂色衣服,是说明父子离心,让他佩戴金玦,玦意味决绝。杂色意谓冷薄,金象征寒冷。)玦是玉佩的一种,在当时,佩戴玉佩很有多的讲究,道德修养高深者则佩环,能大道德即佩琨,能决嫌疑即佩玦。所以看见佩带什么就知道善长什么,和后世不同,身份低下的人也可以佩戴玉佩,农夫佩耒耜形饰品,工匠佩斧形饰品,妇女佩针缕亦佩玉。
  太子去讨伐东山的皋落氏,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从太子。(明哲保身吧)
  正当晋献公春风得意之时,一个不长眼的国家,数侵犯晋国边界。左传记载“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左传里解释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也就是说虢国没有通知就进攻了晋国,这与周礼违背,是非礼的。当时晋国军制里其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实行的是国人兵役制。统治者居“国”,被统治者居“野”,国人当兵,野人就不行。所以兵源不足,不能保证每个关卡都设置军队。在左传里,这种偷袭随处可见。)
  虢国这种行为确实很愚蠢,换成谁都无法忍受,何况正在到处寻求对手的晋献公。
  虢国虽然不是一个大国,但是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虢国的地理位置大致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地区,是出入中原,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它正好处在王都洛邑的西北边,对周王室尤为重要,从周王多次出奔都跑到虢国可见一斑。所以周平王、桓王都一心要立虢国君为王室卿士,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一通道。周王室"跨河南北有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对于晋国,虢国同样拥有超于寻常的作用,一旦晋国灭了虢国,就可以更好的对周王室加以控制,这是政治目的。
  而且虢国辖有控扼出入关中的崤函关隘,"这样一块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晋国据有崤函之地,就可以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这是对外的战略目的。
  晋献公就怕没有借口攻打,这次自己找上门来,不灭了你,我就不姓姬!
  于是晋献公立即召开了军事大会,讨论战略方案。
  这时,士蒍又跳了出来(他不用去工地吗?)。士蒍说:“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
  意思是说,虢公为人骄傲自大,现在突然稍稍赢了我国,一定会不爱惜百姓,我们等他失去民心才讨伐他,到时候谁能帮助他呢?
  这句话足够看出士蒍是一个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姑息养奸,一战可擒!
  晋献公同意了他的看法,暂时打消了进攻虢国的计划。看着这块大肥肉就在眼前而能忍住,不马上吃的,寻常人是不能做到的。
 
  晋献公十九年春(前659),献公决定举兵进攻虢国。但是进攻虢国要经过虞国,而且虢国与虞国时代交好,如果一次对付两个国家,对晋国恐怕有不小的压力。所以他开始求助他的谋士们。大夫荀息献策说把“屈产之乘”的宝马和“垂棘之璧”这是晋国的国宝送给虞国国君来当见面礼,晋献公非常喜爱。晋献公说,我不舍得啊,这些都是我的宝物。
  荀息接着解释道,把这些宝物给虞国,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策,到时候连虞国一起灭了,不是相当于把宝物寄存到虞国吗?
  晋献公点头说,你说的对,但是虞国有谋士宫之奇,他一定能看破这个计策。荀息说,宫之奇有智谋但是没有勇气,所以他会进谏却不会死谏。虞国君王贪图小利,一定不听的。
  果然宫之奇听说晋国要假道灭虢,劝谏虞国国君不要同意。可惜这时虞国国君眼里只剩下了宝马和宝玉,根本听不进去。心想晋献公又傻又大方,过路费给的太多了,你以为这是去美洲挖金矿啊!
  上兵伐谋,荀息的计策其实不是很高明,但是虞国国君确实一个十足的小人。《孙子兵法》里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晋献公十九年(前659)夏,里克、荀息带兵出击虢国。虞国还在后面加油助威,并给晋国提供军粮。  在桑田(以前是沧海?)晋国军队击败了虢国的军队,拿下了下阳。
  这年,神棍郭偃说,虢国一定会灭国,他不依靠百姓而去依靠天神,这就是灭亡的征兆。这句话其实挺对的,但是由一个神棍说出来好不别扭,实在是太给力了。
 
  献公二十二年(前656),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这次宫之奇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来规劝虞国国君,还是没有成功。
  宫之奇没有办法,叹息道:“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意思是说,虞国恐怕没有机会举行年终的腊祭了。回去后举家逃跑。
  八月,晋献公包围住了虢国的国都上阳。一时攻打不下来,晋献公很着急,就去问神棍郭偃,我们什么时候能攻下上阳呢?
  郭偃回答说,在九月和十月之间吧。很遗憾,神棍没有算对,这是一张口头支票。(大神棍算错命了……)
  直到十二月,晋国才攻下虢国的国都上阳,虢国宣布灭亡(由晋国宣布,自己没法宣布了)。
  但是在虢国国土留有一个小虢国(传说这个小虢国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陕州之虢;第二是说羌族别种),直到秦国统一中国的时候才灭了这个小虢国。
  凯旋回朝时路过虞国,虞国国君多远就看见了,仪仗队旌旗蔽日,士兵鳞甲耀日。
  虞国国君赶上一步,握着晋献公的手就不放,比自己打了胜仗还开心,说您回来了,茶水、歌舞都准备好了您留下来过个夜吧。
  晋献公看着虞国国君很是满意,接着回头对士兵说,打他妈的。虞国宣布灭亡。
  二十六年夏,晋献公病的很重,估计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听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他很想去看看这个盛会,于是硬撑的起来。没走多远,遇到了周王室的太宰孔,太宰孔对晋献公说,你别去了齐桓公面有骄色,“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一定不会再亲近他,你先看看形势在说吧。
  晋献公听说后,就回去了,半路上病死了。一代雄主就此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从我们重新回顾下,晋献公的一生吧。他在公元前677年即位,卒于前651年。一共在位26年。
  在他统治下晋国消灭的小国已经不可考了,有记载的17个,像耿、霍、魏、虢、虞等国,都是晋献公时所灭。不至于此,他的附庸国甚至达到了38个之多。《韩非子·难二》里说,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如封公子重耳于蒲的蒲,封夷吾于屈的屈地,原都是狄人的地区。

 

文章评论

雪飘布拉格

谁说文公他爹不行啊,要不然怎么谥号为献呢?

禹步致灵

嗯,是啊,献公确属英明只是最后毁在骊姬手上,晋文公出逃恐怕会给献公带来不少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