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说鬼,祭忠魂

个人日记


        农历7月1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鬼节。吃完早餐,婆娘问:“今天是7月14,鬼节,过吗?”
        清风答道:“过啊。”
        婆娘道:“鬼节,祭鬼啊。”
       “鬼也要祭。”清风决然说完之后,又从容阐释道,“这是我华族传统的节日,名为祭鬼,实为祭神祭祖。其实,鬼与神,名虽不同,实为一体一物。你不见杜甫的《兵车行》里,那“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地湿鸣啾啾”的诗句吗?诗中所谓的新鬼旧鬼,不都是从军死难的将士的英魂?他们生前,或为人子,或为人父,或为人夫;死后,在人们眼中都称为鬼。而在其亲人中心目中,都是神。可见,鬼神同为一体一物,都是人们为表达自己的精神寄托,而赋予逝者所谓灵魂的一种称谓罢了。”
       见婆娘认真地听着,清风继续说开去:“鬼神,虽同为一体、一物、一概念,但是,在人们心目中也还是有所区别的。传统观念认为:善者、圣人、英才,死后其灵魂能登神位,故称为神;恶人、于世无补之芸芸众生,死后其灵魂不能登上神位,故称为鬼。其实,鬼中也不乏圣者、能人,乃至功臣---------如历朝历代,为昏君、奸人所误所害的忠勇之辈。譬如:商代惨遭纣王剖心的比干,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为昏君奸臣所害、死后葬于铁丘坟的唐朝开国功臣薛仁贵一门忠烈,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如中华开国元勋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陈毅、陶铸等。尽管他们死后难登神位,但是,其功其德,却是千秋景仰,永垂青史的啊!”
        顿了顿,清风又说:“其实,鬼节祭鬼,并非迷信。主要是寄托人们对死者的哀思,对生者的祈愿而已。”

       婆娘听完,点头称是---------她知道清风并不迷信,又见他说的甚为在理,于是也不抗拗。央其代为购买鸡鸭之后,便自去准备其它祭品去了。
       自诩“宫廷御厨”,且独具慧眼的清风,很快就买来了大苗山正宗的香鸭(每斤25元,没有一丁点的脂肪,食之清甜可口)。让人给宰杀、清除鸭毛,理好内脏之后,拿回家便交给了婆娘。嘱其以清水煮之,以存其清气之性、香甜之味;然后又叫婆娘做了一大盘的莲藕圆,取莲皎洁、恬淡之性。就此两味菜肴,加之一盘果品,一壶清酒,算是准备妥帖。

       下午五时半,祭奠开始--------摆上果品佳肴,斟上三杯酒,再点燃三炷香 ,清风便祭奠开来--------先拱手三拜,接着致词:
       今日7月14。值此大节,恭请众鬼诸神、列祖列宗,来饮来食。愿古往今来为国捐躯的忠烈,及为昏君奸人所害的冤鬼英魂,永享安宁;愿历朝历代之恶鬼凶神,早日完成自我救赎,换骨投胎,化恶为善 ;祈请九天诸神、九泉众鬼,共佑我--------祖国强盛,华族富庶,子孙发达。
       即此节日,略备薄酒粗肴,望来享来食。
呜呼哀哉!
       致辞完毕,又燃纸钱一叠,然后朝阁楼外之草地,洒酒三杯,以送众鬼诸神归其神位。 

      看完祭奠,婆娘痴痴地望着清风,喟然而叹:“想不到你这家伙,心思竟然如此细腻、深沉、神奇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