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的根源及古今中医的差距

养生保健

编者注:文章后面附有中医精品视频下载,由台湾德高望重的名医胡乃文医师(修煉人)主讲,讲述内容摘选自中医古籍,包括中医药、针灸、气功保健等中医知识,带领着观众深入浅出地一窥中医的奥妙,并于节目后段有五分钟的答疑,理论与实践并重。每集的内容,或是一个名医故事加一个病症的讲解,或是一种食物加一条经络的介绍等,风格轻松。胡医师鹤发童颜,思维敏捷,口才很好,女主持人很可爱,很好看。

浅析中医的根源

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

《浅析中医的根源及古今中医的差距》

文/修炼人/王元甫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的朝代,尤其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为其钜作《千金要方》写序时,开宗明义阐明了医道的创始和医道的传承。孙思邈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

孙思邈说明了医道是创始于黄帝、岐伯与雷公,而后世医道的传承者有春秋的医和、医缓,战国的扁鹊,汉朝的仓公、张仲景与华佗。本文将以下列三个论点来探讨:

(1)中医根源于黄帝的医道,而黄帝的医道来源于“上帝”

(2)中医是“道家医学”。

(3)中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

图片 

胡乃文医师主讲节目剧照   

中医根源于黄帝的医道,而黄帝的医道来源于“上帝”

《黄帝内经》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圣经,其内有许多篇章叙述医道的根源与传承:

(1)医道根源于上帝。
(2)医道传承的顺序:上帝→先师→岐伯→黄帝→雷公。

(一)医道根源于“上帝”,后传于黄帝。

(1)上帝传医道于先师,先师再传医道于岐伯。

岐伯是黄帝的老师(黄帝称其为天师),岐伯多次谈到他的老师(先师),而岐伯的老师则是师承上帝。所以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上帝是天界的皇帝(主宰者),经文中没有详细说明,或许也是秘中之秘。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2)岐伯传医道于黄帝。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大多数篇章(112篇)是黄帝请问天师岐伯的问答经文,《素问》后几篇从《着至教论》到《解精微论》是黄帝教诲雷公的经文,另有些经文是黄帝问医学于伯高(太师)、少俞、少师、鬼臾区,有少数经文没有对话。

另有《黄帝外经》,即《外经微言》(传于清代《陈士铎医书》中),是岐伯回答伯高、鬼臾区、雷公、少师、容成、鸟师等黄帝其他臣子的医学问答录。在《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中,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级之野也。”所以《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及其他臣子的对话,而《黄帝外经》则是岐伯与黄帝其他臣子的对话,两者是有区别的。

(3)黄帝传医道于雷公,成为后世中医传承的根源。

“医道”之名首见于《素问·着至教论》,黄帝问雷公是否能通晓医道?雷公回答说能背诵也能了解一些,但是不能融会贯通。黄帝就告诉雷公医道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并传授医道予雷公。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图片
胡乃文医师主讲节目剧照  
(二)医道的传承

(1)仪式:割臂歃血之盟

 《灵枢·禁服》描述黄帝传医道给雷公(医道传承)的仪式,是非常庄严隆重的,必须行割臂歃血之盟:

①斋宿三日。
②正阳受盟。
③入斋室,雷公割臂歃血为盟。
④黄帝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
⑤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受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

(2)秘传方式: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是道家的一种秘传方法,鲜为外人所知,是师父将经文的“心法”传给弟子的方式。心法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不知心法,即使知道经文也不知如何使用。《黄帝内经》有关口传心授的记载如下:

①《灵枢·口问》有“口传”的记载: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 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②《灵枢·师传》有“心藏”(心授)的记载: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终时,可得闻乎?”

(3)医道后世的传承

王勃是唐朝初年人(有名的《滕王阁序》是其作品),曹元是王勃的好友,当时住在长安。根据《新唐书·王勃传》,王勃与曹元交友,从曹元学习许多医学的秘术,所以才在《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序文中透露医道传承的谱序:岐伯→黄帝→历九师→伊尹→商汤→历六师→姜太公→文王→历九师→医和→历六师→扁鹊→历九师→华佗→历六师→黄公→曹元。

图片 

胡乃文医师主讲节目剧照   

中医是“道家医学”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解释人体医学之理,称其为医道,为治病、养生的圣经。老子《道德经》是以“道”为中心,解释宇宙运行之理,为道家修炼的圣经。两者共同构成“道家”的核心。

(一)治病、养生、修炼

 依照道家的层次,下层是卜卦看风水(属小道),中层是治病(属医道),上层是修炼(属大道)。

(1)治病

古代修道的人大都兼修医术,因为医道与修炼原理是相通的;此外,行医不仅可以济世救人,还可积德行善。古代著名医家修道的相当多,有葛洪、陶弘景、杨玄操、杨上善、孙思邈、王冰、王怀隐、刘完素、马丹阳、崔嘉彦、李时珍、孙一奎、张景岳、傅青主、陈士铎等。也因为修炼更能参透天、地、人之理,因而缔造出伟大的医学成就。

(2)养生

治病是治“已病”,能力更高的(上工)治“未病”;而养生则是使人长寿,是進入修炼的必要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对道家的养生,有下列两个要点:

①养生之道:阴阳调和、形神并重。

人体是由形体(有形)与元神(无形)所构成的,养生必须形与神并重。道家的原理是阴阳,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人体亦由阴阳组成,养生是要使人体的阴阳调和。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②养生之道:精神内守、清心少欲。

道家称形体为“臭皮囊”,是后天得到的;而道家养生的精髓是要保有先天的真气,养生首重精神的修养(清心少欲,重德守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3)修炼:道家修炼成真人。

道家修炼是要修成真人,其修炼的要旨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通过修炼,将有形的“精”转化成更高能量无形的物质(“气”、“神”、“虚”),也就是将“有形”转变成“无形”。《素问·上古天真论》具体描述道家修炼得道的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炼虚合道就可以修成真人,真人是与道合一的。庄子曰:“道者,……生天生地。……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南华经·大宗师》)天地为道所生,而真人则与道合同,所以真人能掌握天地,寿命更超过天地,长生而不灭。真人因为能与道合一,所以能修炼成“无形”之体,有“无形”之体就不会有“有形”之患,所以无病无痛,不生不化,而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相传黄帝拜见广成子(为道家真人)于崆峒山,广成子授予《阴符经》(为修道之法),后黄帝潜心修道,于一百二十岁时,得道成仙,乘龙白日升天。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修道得道升天的第一人,所以被尊为道家的始祖,与老子并称“黄老”。

图片 

胡乃文医师主讲节目剧照   

(二)“神医”有“神迹”

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家是修道的,就是因为道家有完整的治病、养生、修炼原理,而经由修炼可以修出特异功能,因此展现出许多的“神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神医”是扁鹊与华佗。

(1)扁鹊的“洞垣之术”与华佗的“神目”

①扁鹊的“洞垣之术”:

明代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论述三焦是无形时,就提出扁鹊和华佗的特异功能作为证据。当时医界流行南宋陈无择的“三焦如手掌大”的“三焦有形说”。孙一奎就提出反证,举出历史记载扁鹊有“洞垣之术”(隔墙看人脏腑),为何扁鹊不说三焦如手掌大,反而说三焦是“无形之气”呢?

②华佗的“神目”:

孙一奎又引用何一阳所言说:“世传华佗神目,置人裸形于日中,洞见其脏腑,是以象图,俾后人准之,为论治规范。三国时杀人亦不少,华佗之医,不可谓无精思,岂有三焦如是乃遗而不之载哉?”华佗也有如扁鹊般透视脏腑的能力,三国战乱,杀人很多,如真有三焦如手掌大,华佗一定会说出,并画在《内照图》中。为何华佗也与扁鹊相同,说三焦是无形的呢?

(2)扁鹊与华佗的“外科手术”

《列子》(战国列御寇所着,列子为道家真人)曾记载扁鹊的“换心术”,两个活人(公扈、齐婴)互相交换心脏,但是换心成功后,两人走错家门,公扈回到齐婴的家,齐婴回到公扈的家,引来纷争,告到官府,后来扁鹊告诉其中的原委。《三国志》与《后汉书》都有记载华佗做腹部手术的“神迹”,先用麻沸散麻醉病人,然后剖腹、切肠、取肿瘤(积聚),后缝合、涂以神膏。

(3)张元素的“奇梦”

金代张元素(洁古老人)曾经跟张吉甫(兰泉老人)讲述他有一个奇特的梦。有天晚上张元素在睡梦中,有人用斧头、凿子将他的心窍打开,然后放進书好几卷,看到书名是《内经主治备要》,然后突然惊醒,觉得心口很痛,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不敢告诉其他人。但是从此之后张元素心目洞彻(一种特异功能,包括他心通与天目),完全通晓黄帝、岐伯与扁鹊的学问,并首创中药的升降浮沉与归经。这是后来张吉甫为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写序时透露出来的。

图片 

胡乃文医师主讲节目剧照   

中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神医”扁鹊与华佗治病会有“神迹”呢?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但却是中医非常关键的问题。道家有许多东西都是秘传的、口传心授的,经书中虽然有提到,但是都没有明讲,外人很难窥其玄妙的,所以称为秘中之秘。

(1)在中国古代,中医大夫基本上都是有特异功能的。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家都是修炼道家的,所以能修出特异功能,因此治病就能显现出“神迹”,这是相当普遍的情形。

(2)华佗看到曹操脑中有瘤子,要开颅做手术取瘤。华佗为什么知道?他看到了嘛,这是我们人的特异功能,过去的大医学家都具备这个本事。

(3)中国古代的医学是相当发达的,远远超过现在的医学。

《黄帝内经》有许多篇章是论述人体“无形”的部分,例如气、元神、三焦等,这些都是肉眼所看不到的,是用天目看到的,并不是凭空想像或杜撰来的。这些就是中医精华的部分,也是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可惜现代中医不了解,反而批判它,丢弃它。

图片

结语

古代的大医学家治病有“神迹”,是因为中医是神传文化。“神传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医道有形的医理(文字)是神(上帝)所传的,(2)医道无形的内涵则反映出修炼的“神迹”(特异功能),因为中医是“道家医学”,而道家从治病、养生到修炼都是以“道”来一以贯之的。经由岐伯及其先师,黄帝受医道于上帝,后又受《阴符经》于广成子而修炼得道,这就是中医是神传文化最好的明证。

现代中医所继承的只是皮毛(药方与经验),反而把中医精华的东西(医道)视为迷信,所以治病就显不出奇效。更有甚者,现代中医抛弃固有的医道(《黄帝内经》),却把现代西方医学的研究方法尊为圭臬,医道已经失传了。

图片

【编者附】:中国古代中医,注意这里说的是古代中医而不是现代中医。中医的起源应该从黄帝开始,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开篇讲的都是道家修炼的事情,中医来源于道术。古代医学家往往是修炼有素者,具备超常特异功能,能够看到和触及到深层微观物质。比如说脉。现代西医解剖看不到脉,但是稍微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脉对人来讲太重要了,人的肉体、骨骼甚至内脏受损,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脉要是受伤,轻者残废、重者死亡。现代中医在唯物论、无神论的打击下,一度不承认经脉的存在,直到西方国家用高科技仪器,测绘出人体经脉图后,才不得不承认。而古代中医几千年前就画出了人体脉络图。用的不是现代仪器,而是人通过修炼,具备的特异功能,观察到的,并能触及、控制人体经脉。针灸一针病好,针到病除,甚至起死回生的古代治病例子比比皆是。经脉是更微观物质,真实存在于人体另外空间,但是却更有能量、力量和更真实。越微观能量越强大,比人肉眼看得见的物质越稳定、越不坏,密度越大,因此越真实。所以柏拉图说“那看得见的是看不见的所投下的影子”因为与微观强大物质相比,表面看得见的物质就显得脆弱、不稳定、短暂、虚得象影子一样。中医讲精气神都是指微观物质,人眼看不到,但却是人的精华。中医用的草药为什么现代无神论的中医使用,就没有古代那样大的效果呢?因为用现代中医手段制成的中成药,与古代中医用的药差别太大。古代中医用药,用的是各种药性物质发出的微观物质场,治病就象打仗一样,君臣佐使,根据病情随意组合微观物质药性,五行相生相克,药到病除。现代中医只剩下一个壳,也没那个功能看不到病,只能根据药方经验,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或借用西医仪器,也只能看到有限的表面,又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合成中药,萃取有形物质的同时,已经毁坏、祸乱了微观药性的能量场。

详情请看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正见

图片 

点此帆樯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华佗/胁肋痛2010-03-11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张子和/头痛2010-03-04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医和/胃痛2010-02-26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张仲景/松果体2010-02-19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徐文伯/腰腿痛2010-02-12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皇甫谧/下视丘2010-02-05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李时珍/胰脏2010-01-22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郭玉/副甲状腺2010-01-15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淳于意/脑下垂体2010-01-08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孙思邈/甲状腺异常2009-12-25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扁鹊(三)/糖尿病2009-12-18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扁鹊(二)/赢瘦2009-12-10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名医故事扁鹊(一) / 肥胖2009-12-04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小儿呕吐/医案(三十六)/手脚龟裂小偏方2009-10-30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小儿流鼻涕/医案(三十五)/冬令進补2009-10-23Flv下载录像文件 (67.8MB)   
认识中医:小儿咳喘/医案34/耳鸣小偏方2009-10-16Flv下载录像文件 (68.7MB)    
认识中医:预告2009-10-12FLV 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孩子为啥吵2009-09-25Flv下载录像文件 (73.6MB)    
认识中医:小孩与玩具2009-09-18Flv下载录像文件 (66.8MB)   
认识中医:轻松做月子/青春痘2009-09-11Flv下载录像文件 (80.6MB)      
认识中医 -胃酸(一)/医案Flv下载录像文件 (66.9MB)
认识中医:小儿发烧/医案(31)/五十肩小偏方2009-08-28下载录像文件 (71.4MB)    
认识中医:他想长高/腮腺炎(中医小偏方)2009-08-21Flv下载录像文件 (65.3MB)
认识中医:汗液(二)/医案(十一)/呃逆小偏方Flv下载录像文件 (64.4MB)
认识中医:青光眼/医案(五)/喉咙痛小偏方2009-08-07Flv下载录像文件 (66.0MB)
认识中医:流涎/医案(二)/高血压小偏方(二)2009-07-31Flv下载录像文件 (66.4MB)
认识中医:掉发/医案(一)/高血压小偏方(一)2009-07-24Flv下载录像文件 (69.2MB)
认识中医: 尿有毒 / 小儿保健2009-07-17Flv下载录像文件 (69.7MB)
认识中医: 流汗/ 小偏方2009-07-10Flv下载录像文件 (66.7MB)
认识中医:痰饮/医案(八)/小儿发烧小偏方2009-07-03Flv下载录像文件 (80.5MB)
认识中医:聤耳 / 医案(七)/ 牙痛小偏方2009-06-27Flv下载录像文件 (72.5MB)
《认识中医》DVD出版2009-06-25Flv下载录像文件 (1.8MB)       
认识中医:幻觉肢 / 医案(四) / 心脏病急救偏方2009-06-19Flv下载录像文件 (70.0MB)
认识中医:读镜花缘谈稻米 /阳谷穴阴谷穴 /字解中医-膀2009-06-17FLV下载录像文件 (2.4MB)
认识中医:读镜花缘谈药物 /通谷穴 /字解中医-肠2009-06-17下载录像文件 (14.8MB)  
认识中医:读老残士人诊病 /漏谷穴 /字解中医-胃2009-06-17下载录像文件 (15.4MB)    
认识中医:读西遊谈穿山甲 /涌泉穴 /字解中医-骨2009-06-17下载录像文件 (15.1MB)    
认识中医:读红楼谈茶水 /阳陵泉阴陵泉 /字解中医-筋2009-06-17下载录像文件 (15.1MB)  
认识中医:流眼泪/医案(三)/感冒小偏方2009-06-12Flv下载录像文件 (73.6MB)
认识中医:流涎/医案(二)/高血压小偏方(二)2009-06-05Flv下载录像文件 (69.4MB)
认识中医:读镜花缘谈稻米/阳谷穴阴谷穴/字解中医-膀2009-05-29Flv下载录像文件 (66.9MB)
认识中医:读红楼看养病 /然谷穴 /字解中医-肌2009-05-20下载录像文件 (14.5MB)
认识中医:读红楼看心病 /合谷穴 /字解中医-胪2009-05-20下载录像文件 (14.8MB)
认识中医:读西遊记看处方 /章门穴 /字解中医-脉2009-05-20下载录像文件 (14.4MB)
认识中医:读红楼看四诊 /期门穴 /字解中医-皮2009-05-20下载录像文件 (14.1MB)
认识中医:读西遊记看四诊(二)/关门穴/字解中医-脏腑2009-05-20下载录像文件 (14.3MB)
认识中医:读西遊记看四诊(一)/云门穴/字解中医-心2009-05-13下载录像文件 (14.5MB)
认识中医:曹操之幻觉 /命门穴 /字解中医-肾2009-05-13下载录像文件 (14.4MB)
认识中医:刮骨疗伤 /神门穴 /字解中医-肺2009-05-13下载录像文件 (14.3MB)
认识中医:恼人的白带 /气海穴 /字解中医-脾2009-05-13下载录像文件 (14.6MB)
认识中医:月经淋漓 /血海穴 /字解中医-肝2009-05-13下载录像文件 (14.2MB)
认识中医:读西遊谈山甲/涌泉穴/字解中医-骨2009-05-08下载录像文件 (44.1MB)
认识中医:血崩 / 小海穴 / 便秘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9MB)
认识中医:痛经 / 少海穴 / 腹泻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6MB)
认识中医:经期早来晚到 / 照海穴 / 痛经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8MB)
认识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外关穴 / 更年期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9MB)
认识中医:法于阴阳 / 临泣穴 / 经前头痛之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3.6MB)
认识中医:虚邪贼风(二) / 申脉穴 / 感冒答疑(二)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0MB)
认识中医:虚邪贼风(一) / 后溪穴 / 咳嗽食疗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5MB)
认识中医:七七天癸竭 /内关穴 /感冒答疑(一)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8MB)
认识中医:二七二癸至 /公孙穴 /感冒食疗(二)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9MB)
认识中医:恬淡虚无 /奇经八脉考 /感冒食疗(一)2009-02-19下载录像文件 (14.2MB)
认识中医:中医养生之道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14.0MB)
认识中医:小儿蛀牙 / 医案38 / 扁桃腺炎小偏方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22.0MB)
认识中医:小儿皮肤痒 / 医案37 / 忧郁小偏方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23.2MB)
认识中医:小儿呕吐 / 医案36 / 手脚龟裂小偏方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22.6MB)
认识中医:小儿流鼻涕 / 医案35 / 冬令進补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22.9MB)
认识中医:小儿咳喘 / 医案34 / 耳鸣小偏方2009-01-05下载录像文件 (22.0MB)
认识中医:小儿受惊 / 医案33 / 近视小偏方2009-01-04下载录像文件 (15.0MB)
认识中医:小儿腹泻 / 医案32 / 睡不着小偏方  FLV下载录像文件 (67.1MB)
认识中医:强制退烧 / 医案31 / 五十肩小偏方2008-11-13下载录像文件 (22.8MB)
认识中医:小孩与玩具 / 医案30 / 增加记忆力小偏方2008-11-13下载录像文件 (21.9MB)
认识中医:孩子为啥不吃 / 医案29 / 痔疮小偏方2008-11-11下载录像文件 (16.2MB)
认识中医:孩子为啥吵 / 医案28 / 痛经小偏方2008-11-11下载录像文件 (17.9MB)
认识中医:产后情绪管理 / 医案27 / 退化性关节炎2008-11-11下载录像文件 (18.2MB)
认识中医:产后保健 / 医案26 / 手汗症2008-11-11下载录像文件 (14.2MB)
认识中医:染发 / 医案25 / 手脚冰冷2008-11-11下载录像文件 (15.2MB)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