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个人日记

 【转】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附: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