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儿子.房子

泥沙岁月

图片
          
1
           天不遂人愿无非就是这样子 ,倪莎的大姨生了两个儿子时,那样盼望生一个女儿,可是偏偏生的又是儿子,倪莎的父母想要一个儿子,只要一个儿子就再也不想要孩子,却偏偏生了个丫头片子。大姨看倪莎,咋看咋稀罕,母亲看倪莎却咋看咋不顺眼。倪莎看大姨的三儿子也是咋看咋好,大姨就提议互换。大姨抱着倪莎前面走,倪莎的母亲却突然对这个不稀罕的破丫头片子千般不舍万种叮咛,唠叨到大姨把倪莎送回怀里为止。倪莎之后,接连又来三个丫头片子,即使是一次次失望,父母却再也没有滋生把女儿送人的想法。
          虽然家境清贫,虽然六口人挤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倪莎父母却越来越盼望能有一个儿子。 倪莎父母就是超生游击队的现实版,倪莎13岁时,父母终于如愿以偿。31年过去了,倪莎的记忆里,父母喜不自禁的笑容依然清晰如昨 。
          按理说,盼子多年的家庭里,只要是儿子,长得再丑也会当做心肝宝贝儿 ,而倪莎的小弟偏偏争气,长得眉目俊朗,人见人爱。父母自是如获至宝,当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弟还聪明,从小会讨父母欢心。倪莎的姥姥家在外省,每逢佳节,倪莎的母亲就会想念亲人,又不识多少字,不会写信。那时通讯也不发达,想家的时候,母亲就唉声叹气。弟弟三四岁时,就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娶四个媳妇儿,一个给你做饭,一个给你洗衣服,一个给你扫地,还有一个开火车的,带你去我姥姥家。”他还许诺长大了挣很多很多的钱,给爸爸妈妈盖好大好大的房子。倪莎父母听了真是喜笑颜开。     
         
有了儿子,还是这样聪明可爱的儿子,倪莎父亲更卖力赚钱,不管多苦多累,回到家里都是哼着歌儿。倪莎记得父亲唱得最多的就是《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倪莎觉得,父亲的心情就像朵朵梅花开,只要有了儿子,生活的艰难困苦何所惧!
        为了儿子,父母不想让女儿读书,倪莎是表姐领着送去学校,才有了读书的机会,父母却为了弟弟,让倪莎放弃重点高中转而选择国家培养的卫校。为了弟弟,父母要求女儿们都像倪莎一样考中专,考不上免费的学校至少也要考上重点才能继续就读。儿子读书才是为父母读书。那聪明的儿子到了初中就经常逃学。倪莎四妹有一次安排工作的机会,倪莎父母对小女儿说:“我就一个儿子,也不好好学习,以后不一定有安排工作的机会了,你是女孩子,自己有手艺,能赚钱,把机会让给弟弟吧!”倪莎弟弟不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四个姐姐也分外疼爱他。倪莎小妹欣然答应了。为了儿子能进厂,托人改了儿子的年龄,因为彼时,儿子还不满十八周岁。为了儿子能得到一个轻松些的岗位,不惜找关系走后门,儿子去了仪表车间,父母颇为满意。
        倪莎父亲下一个愿望就是攒钱翻盖新房 。一分一毛的攒,一砖一瓦的买, 敞敞亮亮北京平式四间正房终于建成。 四方大院,格局规整。杂物都放在平台的格子间里,院落分外整洁。天气晴好的时候,倪莎一家会把餐桌挪到屋外的平台上,院子里蔬菜正绿,花儿正香,那是最好的时光。那时的倪莎就想,
生活,安安稳稳,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惊不扰,就是最好。院子外的大树成荫,可是大树那枝枝杈杈总让倪莎联想到兄弟姊妹,终有一天,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终会像大树一样分枝分杈,所以,倪莎在心里祈祷:希望 阳光能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图片 
 
          
2
        倪莎小弟厌烦了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父母自然不答应他辞职,小弟就偷偷的扔下工作跑到别处打工去了。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小弟遇到了弟妹。倪莎小弟二十岁,正是翩翩美少年,弟妹比小弟年长一岁,可以说对小弟是一见钟情。虽然父母最初不满意,可是看到弟妹对小弟的一片痴情,最后还是隆重地举办了婚礼。                   

       倪莎小弟被父母宠溺,被四个姐姐疼爱,总像长不大的孩子,从来没有成家立业的观念。虽然倪莎主张分家另过,可是父母心甘情愿为儿子付出,父亲赚钱养家,母亲操持家务,弟弟和弟妹都有收入却分文不交,小日子是相当滋润,最初的几年相安无事。后来倪莎父亲看母亲过于操劳,也曾拎了米面给儿子,让他分开另过。无奈小弟和弟妹都不愿意分开,下班后还照常过去吃饭。倪莎曾问过的弟妹的想法,弟妹直言不讳:“要动迁了,分开过只能得两个60平的楼房,我喜欢大房子,在一起能要120平的。”弟妹还主张在院子里盖些小房,动迁时还能多得,这样的做法比比皆是,倪莎的父母也同意。可是弟妹说自己没钱,如果公公婆婆也没钱,就出主意让公公婆婆向四个女儿借,以后再还。
        倪莎父母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盖起了厢房。四间正房,八间厢房,弟妹说,这样算下来,就能得到三处楼房,她准备要一处住宅居住,要两处商品房用来出租。倪莎问弟妹,父母住哪里?
      弟妹早有安排,说,父母都不爱上楼,干脆去承包的大田地里压两间小棚子住。
      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晚年,却冷冷清清住在远离人烟的大田地里,吃一口水都成问题。倪莎不同意,当着弟妹面马上说服了父母。
      自从笨笨熊家里出现房产纷争,倪莎当着小弟和弟妹面说,家家如此,老人和财产,谁赡养谁得,小弟和弟妹都认同。问到自家,小弟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有我这儿子在呢!从来也没把你们算在内。”这也是父母的意愿,养儿防老,在倪莎父母思想意识里根深蒂固。倪莎又和三个妹妹达成了共识,父母均无退休金,只能以房养老。。60多岁的父亲闻听此言,对儿女们说:“我咋也还能再干五年,70岁以后就干不动体力活了,只能打更贴补家用了,赚得就少了。”别人的父亲60岁就退休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倪莎的父亲60多岁了,还在用辛勤的双手任劳任怨地干着体力活,手掌早已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倪莎是长女,很多事情必须做表率,既然弟弟和弟妹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可是倪莎不希望弟妹因为倪莎回娘家吃住而引起任何不满,所以,每一次回娘家,都是进家门前就买好了吃喝,春节时更是如此。笨笨熊比倪莎想得更周到,米、面、油,鱼、虾、菜,烟、酒、茶,样样带全。倪莎母亲看得直咋舌:这是半个家都搬回来了。当着小弟和弟妹的面,笨笨熊还给了倪莎父母2000元现金。倪莎和笨笨熊都觉得,只要弟弟和弟妹对父母好,只要父母过得开心快乐,离家在外就放心了。
        倪莎想着娘家不会有赡养和财产的纷争,没有后顾之忧,分外享受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欢欢乐乐、热热闹闹的娘家时光,相机手机里,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合影。
 
 
3

        2013年的夏季格外酷热,倪莎的老家最热时达到37°,倪莎的父亲还坚持上班去。笨笨熊心疼岳父,打电话让岳父歇歇伏,岳父不肯,倪莎只好叮嘱母亲每天熬煮绿豆汤给父亲带上消暑。每一次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总知足地说:“今年的活不累,隔个把小时往机器里填料,还是在室内工作,晒不到的,放心吧!”倪莎如何能放心呢?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坐着不动浑身都是汗淋淋的,高龄高温重体力,辛苦是不必言的。
        母亲也心疼父亲,对小弟说,:“你爸爸年龄越来越大了,赚钱越来越不易,平时不用你们交生活费,今年冬天买煤你们小两口出一半吧。”两家每年总要用三四吨煤 ,小弟不好拒绝,答应给母亲拿500元,弟妹看小弟要递给母亲,边抢边说:“500也不给!”抢到手里就回自己屋了。母亲见此,胳膊疼着也不敢让小弟去买药,其实小弟医疗卡里有钱,母亲找小女儿买的膏药贴。
        最热那几天,母亲张罗着买风扇,恰好弟妹打电话找小弟买东西,小弟就说,正好带母亲去买风扇,弟妹一听就说:“买什么风扇买风扇!”母亲最心疼的儿子回答:“人家自己花钱买,又不用咱们拿钱。”儿子屋子里,风扇不停地转着。
        母亲啥都没说,不过,从儿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31年光阴,一定是一点一滴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吧。
         
        
4
         小弟突然打短信约倪莎QQ聊天。
         原来是弟妹说了一句话,是任谁都想不到的话。是打死倪莎也不肯相信的话。 
         小弟问:“那她说谎的目的何在?”
         倪莎直言是为了房子。
         动迁没了消息,弟妹早有意用倪莎父母的积蓄先买一套楼房,小弟却不肯。现在撒谎的本意无非是告诉小弟,不能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了,必须买房了。可是谎言过于狠毒了。这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倪莎站在中立的场合帮小弟分析:“不是谎言,你们不得不搬出去:是谎言,你们也不得不搬出去。”小弟懂这个道理,别无他法了。
         果不其然,小弟找倪莎的头一天,已经找到倪莎三妹借钱了。弟妹的打算是,公公婆婆手里的积蓄拿出来,四个姐姐再各拿一万。
         倪莎问弟妹攒了多少?弟妹说,一共有四万五,手里只有一万,其余三万五被她母亲借走了。结婚近十年,吃住不花钱,小弟月薪三五千,弟妹也有一千多。倪莎父亲赚得和儿子差不多,倪莎母亲只做家务,积蓄不会多。
        再说,那么狠毒的话都说得出来,还明确表示以后也不能伺候公公婆婆,那凭什么让公公婆婆出钱买楼呢?
        弟妹笑:“小弟告诉你干啥呀?我也不想出去住,只是想先把这个楼买下来。”
        可是弟妹是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说出的话是要责任的。如何还能在一起住呢?

 
5
 
    
        
倪莎正在工作,笨笨熊打来电话,原来是老家那边弟妹和和小弟办理离婚 去了,二妹拉不住,情急之下给笨笨熊打电话,笨笨熊只好找倪莎。
         闻听此言,排队等候的人都表示理解,让倪莎先打电话处理家事。
         倪莎是相当传统的人,再说,婚姻伤害最深的只有孩子,倪莎心疼聪明可爱的侄女。倪莎直接打给弟妹,意欲阻拦。听不出弟妹有离婚的伤心欲绝,听筒里传来她不急不恼的答复:“大姐,这么说吧,让爸和妈给我买楼,不给我买楼就分我一半房子,这两个条件都不答应,我就和你弟弟离婚!” 
        离婚本应该是夫妻之间的事情,弟妹的离婚竟然是因为父母房产,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倪莎怕父母接受不了这个结果,赶紧打电话给父母,转述了弟妹的两个条件,父母一口回绝了。倪莎说,两个条件都不答应,她离婚咋办?父母的冷静出乎倪莎意料:“离就离吧!”
       不是伤透了心,视儿子如生命的父母如何能忍心儿子离婚呢?
       倪莎再打电话,小弟说只差一个签字了,事已至此,倪莎只好对小弟说:“如果是一时冲动离的婚,以后可以复婚,如果是早晚都得离,那早离比晚离强。” 
        倪莎翻看着春节时一大家子的合影,想着月再圆,人也没机会这样团圆,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再想一想父母,虽然语气里是轻松,可是心里如何能轻松?    
       
       戏剧性的一幕是,不一会儿小弟就打电话说不离婚了,和弟妹商量好搬出去住了。
       买不起房子,只好租房,租房和生活费加一起,差不多就是小弟一个人的工资,此时,小弟和弟妹才意识到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可惜为时已晚。倪莎母亲说:“她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父亲更伤心,说,小学课本就学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自己就是那个农夫。    
        如果是婆媳不和,如果是夫妻矛盾,倪莎都可以劝和,可是这样自作孽,谁能救赎得了呢?
       
          
           


文章评论

地主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也莫急啊,现在我们QQ聊天[em]e144[/em]

地主

这个世界就是有些人苦钱,有些人花钱[em]e120[/em]

一朵云

老子、儿子、房子,折腾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