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花开【青衣素颜】
需心静细读,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原创手稿
第七章 晋襄公时期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文公之子,其名“晋侯驩”(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欢,简曰“晋欢”),为偪姞所生。
晋文公的夫人开始有季槐,齐姜,后来又取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怀嬴后来又称文嬴,生公子乐,死后谥号是“辰”,又叫“辰嬴”。还有杜祁(公子雍之母),偪姞(其实是偪姬,晋襄公之母)。杜祁由于晋襄公之故,让位给襄公生母偪姞而使她在上;由于强邻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文公妻妾中位次是文嬴(辰嬴)、偪姞、季隗、杜祁、齐姜。
晋襄公遣使至各国报丧,诸侯皆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唯独身为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没来发丧。
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都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秦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都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十二月,秦穆公趁文公新亡,不听百里奚、蹇叔等人劝阻,拜孟明视(虞国人,今山西平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为大将,西乞术(蹇叔之子,姓蹇,名术,字西乞。一说为秦少数民族将领)、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为副将,率秦军跨越晋境偷袭郑国。
次年春二月,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南境,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缑氏镇),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献上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驻郑秦将所居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驻郑的秦将说:君等久留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现在听说君等要离开,郑有原圃,就像秦有具囿(秦畜养禽兽的猎场。在今陕西凤翔县境内)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撤军途中顺带灭了晋之附属滑国(与郑相邻,滑国先在今河南滑县,后迁至以今偃师市府店镇为中心,偃师东南巩义西南及登封北部一带,国都在府店村北一公里偏东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古滑国都城所在地,流经这里的一条小河就叫滑城河)。
晋国朝野震惊。晋襄公问计于众臣。中军将先轸力主伐秦,下军将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襄公被先轸说服。襄公戴孝,以先轸为元帅,命三军臂系黑布,率军出征。先轸考察分析地利,将大军埋伏在秦军必过之崤山(亦名肴谷,位于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之中,只等秦人前来。
前627年四月,秦军过崤函(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入埋伏圈。晋军与姜戎将秦军围在山谷之中。
当时,晋军擒住了秦军战俘,晋襄公命车右将军(春秋时将职,做战时在主将车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地位仅次于主将)莱驹去砍战俘的脑袋,不想战俘大吼一声,吓了莱驹一跳,手中的戈也掉在地上,狼瞫(读审)捡起戈砍死战俘夹着莱驹追上襄公,于是襄公当即任命狼瞫为车右将军。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全军覆没。秦军三将皆成为阶下囚,晋军凯旋而归。
此役史称“崤之战”,是“秦晋之好”的终点。此役过后,秦国彻底丧失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襄公借此次大胜声名远播,坐稳霸主之位。
文公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襄公嫡母。她请求把俘虏的秦军三将释放回国,让秦穆公去惩罚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答应了,随即将三人释放。
《东周列国志》载:先轸方在家用饭,闻晋侯已赦三帅,吐哺(吐出嘴里食物)入见。怒气冲冲问襄公:“秦囚何在?”襄公曰:“母夫人请放归即刑。寡人已从之矣。”先轸勃然唾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至于是吐到地上还是襄公脸上,历来有争议)襄公方才醒悟,拭面而谢曰:“寡人之过也!”
《左氏春秋》也记载,先轸朝见时问起秦国囚犯,襄公说:“应母亲的请求,我已经把他们给放了。”先轸非常气愤:“武将花了很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擒获他们,妇人说几句谎话转眼之间就把他们赦免: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头也不回就往地上啐唾沫。
史臣有诗赞襄公能容先轸,所以能嗣伯业。诗曰:
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
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襄公醒悟后,遂派大夫阳处父(因封邑于阳地,今太谷阳邑村,遂以阳为氏)去追捕。阳处父追到黄河东岸,见秦国三帅刚坐上渡船,阳处父知一时寻不到船只,于是心生一计,故意解下自己所乘的左骖之马,假托是晋襄公要送给孟明视的礼物,让三帅上岸接受。孟明视心有提防,他立于船头拜谢,并不上岸受礼,阳处父的虚饵之计落空。
先轸盛怒之下,不顾尊卑而口不择言,称襄公之母文嬴为“妇人”,又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态度很不好。事后先轸很后悔,向襄公请罪辞职,襄公因为他的忠诚而原谅了他,甚至向他道歉,让其继续担任元帅。先轸思前想后,越发自责。
秦国三帅被夫人文嬴救下,临走前发了鸿愿,要三年后重来拜谢。果然,三年后即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帅秦军来复仇,两国再次交锋于彭衙。
崤之战硝烟未散,前627年秋,西北白狄乘机犯晋。八月,晋襄公率晋军在箕地(今山西蒲县东北)迎战狄人。先轸在箕谷中设伏,大败狄军,而且受胥臣推荐的郤缺在战斗中生俘白狄子(狄部落首领),大胜狄人。此战史称“箕之战”。
先轸为了赎罪,说道,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图一时痛快而没有受到惩罚,现在岂敢不自罚!于是便在战斗中单骑入翟营,“免胄殉翟”,死于阵中。之后狄人将先轸头颅送回晋军,其面色犹如活人。
箕之战后,晋襄公命令先轸之子先且居为中军将;命令郤缺为晋卿,并把冀地赏赐给郤缺;把已绝后的晋大夫先茅的封地赏给臼季(胥臣),表彰他荐举之功。
这年冬,壮志未酬楚成王也趁晋文公新丧,出兵征服了陈、蔡,然后讨伐郑国。
晋襄公迅速命大夫阳处父伐蔡。楚令尹子上(鬬勃,字子上)率兵救蔡,双方在泜水(zhī)相遇。阳处父给子上下战表:“咱们这样相峙着也没个结果。如果你们有胆量过河进攻,咱们马上交战;要不你们退一步,让我们渡河进攻。怎么样?”子上的谋士说:“我们不能先渡河,晋人无信,如果我们渡过一半他进攻怎么办?我们还是退,让他们来。”于是楚军稍稍后退,狡猾的阳初父让士兵高呼:“楚军逃跑喽!楚军逃跑喽!”也没追击就回国交差,而楚军也撤回了。子上遭到楚太子商臣的诬陷,说他通敌叛国,楚成王怒杀子上。
襄公即位的第一年,就面对秦、翟、楚三大强敌,三战皆捷,比起文公时代的战果更加辉煌,晋国朝野上下信心爆棚,其霸主之气势比之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战史称“泜水之役”。
附:
陈国(前1045年—前478年)西周至春秋诸侯国,,出土金文资料作敶。国君妫姓陈氏,是虞舜后裔。建国君主是曾任周文王陶正之职,掌管制陶器的虞阏父(又称遏父)之子满,为陈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00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蔡国,姬姓。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所封之蔡原在祭,“蔡”“祭”古音同,建都于蔡,大致在现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二 讨伐卫国
文公时代的三巨头“文公、狐偃、先轸”都离开了人世,晋国正式进入了襄公时代,“襄公、赵衰、先且居”组建成晋国新一代统治结构,即:襄公坐朝,赵衰执政,先且居执军事,诸卿辅佐。第二代统治阶层的这三个人性格相对文公集团要温和、大度的多。
先轸死后,晋国的六卿将佐基本如下:
中军将 | 先且居 | 中军佐 | 赵衰 | 新上军将 | 先都 | 新上军佐 | 荀林父 |
上军将 | 栾枝 | 上军佐 | 胥臣 | 新下军将 |
文章评论梧桐花开【青衣素颜】需心静细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