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春秋10

原创手稿

第十章 厉公复霸

 修复联盟

前581年秋,鲁成公到晋国朝见,晋国人怀疑鲁国因为汶阳之田事件怨恨秘密勾结楚国,把他强制扣留,准备等出使楚国的大夫籴伐回国后验证。

前580年,晋大夫郤犨出使鲁国,代表晋国与鲁结盟。郤犨的这次出使不仅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两国关系,自己还和鲁国大夫公孙婴齐(鲁文公之孙,叔肸之子,史称子叔声伯)结了亲戚。

郤犨向公孙婴齐求婚,子叔声伯为了示好霸主,强自己已经出嫁的同母异父妹妹离婚,嫁给了郤犨。郤犨与鲁国关系更为紧密。

夏,鲁国正卿季文子回访晋,并参加两国盟誓。

(厉公元年),刚继位的晋厉公,为了跟诸侯搞好关系,便约定秦桓公令狐会盟。晋厉公先到,秦桓公却不肯渡河,住在王城(今陕西大荔东,在黄河西岸)。两国只好派使者往返于令狐和王城之间订盟约。厉公刚回国,秦就背盟,又召来狄人与楚人晋。

前580年秋,晋上卿与周鄇(今河南武陟县)争田,这里近郤至的封地温,起初疆界并不严格,随着开发土地越来越重要。周简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之于晋。郤至说:“温地,是我的封邑,不能失。”刘康公、单襄公说:“早在周武王克商后,分诸侯。温就是当时的司寇忿姓,氏,有苏氏之后,周初司寇,与妲己同族。辅佐武王克商,被封温地,又任命为司寇的封地,与檀伯达tán一起被封在黄河后来苏氏投奔狄,又投奔卫。温地没了主人襄王为了慰劳晋文公把温地赐给晋即使在晋,也是狐氏(狐溱)、阳氏(阳处父)先占了这里,后来才封给你。若考问其故,温自古是天子王官之邑,子安得之?”晋厉公命郤至不要争了。

 

 第一次弭兵之盟

当初,晋申巫臣扶助吴人,牵制楚国,使楚应顾不暇。同时,晋由于频发内乱,秦和白狄也联合晋。在此情况下,晋、楚都有意谋和。

执政右师华元,既与晋正卿栾武栾书关系密切亦与令尹子交情匪浅前580年秋,听说晋大夫籴伐访楚,楚国已经答应和平提议,籴伐也已回国复命。当年冬天,华元先南下楚,再北上晋,以自己优异的办事能力,最终促成了晋、楚两国的第一次弭兵。

公元前579年5月,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在宋都商丘的西门外会盟。盟曰: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

年秋,晋大夫郤至使楚。冬,楚大夫公子罢使晋,两国互相聘问,晋楚两国之间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此次会盟史称第一次弭兵之盟。这次会盟很不稳定。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并非一朝一夕或一个盟约所能化解,晋楚双方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时,都希望通过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而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撕毁盟约,发起新的进攻。

 

 麻隧之战

秦晋失欢后,两国冲突不断,几十年间两国共经历大小十余战,晋国胜多败少。晋厉公继位后,向秦桓公作出了和平试探,两君约定在晋地令狐相会。归国后,秦桓公即背叛了令狐之盟,联络楚国和狄人共谋伐晋。楚共王拒绝了秦国的要求,并向晋国通报了情况,楚秦因此绝交。

公元前579年秋,秦国趁晋楚两国在宋国会盟之机,唆使白狄出兵侵犯了晋国边境。晋国返兵大败白狄于交刚(山西隰县)

为了报复秦国的教唆和挑衅,前578年春,晋厉公与栾书(即中行宣子,荀林父之子)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雒邑洛阳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军队会师,筹划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

夏四月,晋大夫吕相(魏相)奉命赴秦,历数秦国罪状正式宣布与秦绝交。随后,厉公联合诸侯西进伐秦,双方在麻隧(今陕西泾阳县北)展开激战,秦军大败,俘虏秦将成差又渡过泾水,一直打到秦侯丽晋厉公亲自来到秦新楚,示威而去。

在这次讨秦战争中,曹宣公卒于军旅,为晋国的争霸事业壮烈捐躯。其时曹公子子臧曹宣公之子到晋国恭迎曹伯的灵柩,公子负刍监国,负刍趁机杀太子华而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诸侯向晋厉公请求曹,以公子负刍擅杀曹太子之罪,晋厉公推辞说:“兵将疲惫,且待他年。”诸侯心怀不平,各自撤兵回国。

据部分史料估计晋国联军兵力约十二万人,秦国兵力约五六万人,双方实力悬殊,且晋以有道伐无道,秦国战败实属咎由自取。该战役双方出动兵马达十八万人左右,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

麻隧后,晋国后顾之忧基本解除,势力更盛,中原诸国实为晋之属国

 

 三郤倾朝

公元前577年春,卫定公携夫人定姜前往晋国朝聘。时卫大夫孙林父已奔晋国居住七年前584年孙林父与卫定公不和逃往晋,晋厉公强要定公会见孙林父,卫定公坚辞不见,厉公只得作罢。

同年夏天,卫定公动身返回卫国,晋厉公让大夫郤犨护送孙林父随同卫定公归国。郤犨向卫定公说明了此事,卫定公当场想拒绝,夫人定姜劝谏说:“林父乃先君宗卿之嗣,今又为大国所请,君虽恶之,不如宥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经过定姜的劝说,定公才答应让孙林父归国,并恢复他的官职与食邑。

事情完毕后,卫定公宴请了郤犨宴会上,郤犨态度傲慢,欣欣然面有德色。卫上卿宁殖(宁惠子)私下里对定公说:“郤犨必亡。古之享食,观威仪,省祸福。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言行孤傲,此取祸之道也。”后来,郤家果然为厉公所灭,宁殖的预言不幸言中。

年,中军佐荀庚去世,子中行偃荀偃入八正。栾书与郤锜的矛盾日益升级。

栾书为拉拢中行氏,安排资历尚浅的中行偃佐上军。郤锜也不示弱,安排自己叔父郤犨将新军,任公族大夫形成三郤集团。

时八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士燮

上军将

郤锜

上军佐

荀偃

下军将

韩厥

下军佐

荀罃

新军将

郤犨

新军佐

郤至

晋国的四军八卿,仅郤家一门就占据卿,此外,还有五个大夫郤犨之子毅、至之弟晋深受卿族一家独大之害。576年,大夫伯宗看不过眼,屡次向厉公进言,“郤氏族大势盛,应该稍抑其权。”伯宗之子伯州犁感觉到危险,劝父亲小心。厉公不但没采纳谏议,反而把伯宗的话告诉了三郤。三郤联名上奏,请厉公严查伯宗诽谤朝政之罪。厉公没办法,只好命人将伯宗关起来。

三郤驱逐伯州犁,伯州犁只好逃到楚国,楚任命他为太宰。三郤又奏伯宗通楚之罪。厉公带三郤到关押伯宗的地方,让伯宗申辩。伯宗却愤怒地咬断自己的舌头,把舌头吐到三郤面前。厉公捡起那截舌头,放到郤锜袍中,叹息道:“有种!”便转身走了。郤锜将伯宗的舌头扔到地上,用脚碾碎,对伯宗说:“这舌头怎么吐出来的,你就要怎么吞下去。”伯宗狂笑,一头撞在墙上,气尽身亡。

伯宗因喜欢直言进谏而遭此横祸。当时引起晋国上下一片惊骇。韩厥当时就说:郤家恐怕要完了吧。善人,是天地的纲纪,他们如此杀害,不亡还等什么!

这次遇害的还有一个栾弗忌,可能是伯宗的同党,但应该是栾家的人,恐怕免不了也得罪了栾书。

 

 攻略荆楚

577年,郑伐楚的附庸许国,许国被迫割叔申之封田求和。郑国的所作所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自然要引起楚的干涉。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了有利的借口

公元前576年春,晋厉公邀请卫侯、鲁公、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在卫戚邑会盟,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二次会盟。这次盟会的主题是履行诺言,讨伐曹成公,以惩其擅杀曹太子之罪。盟会结束时,晋厉公命人拘执了曹成公曹成公是一国诸侯,晋厉公也不敢自决,就派人把曹伯押解到了京师,交由周王发落。诸侯子臧为曹君,子臧再三推辞说:“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志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逃到宋国。

晋楚两国本有弭兵之盟,但晋国经常邀合诸侯东征西讨,在诸侯间的势力有愈来愈强的趋势,楚共王心里很不平衡,就率先背盟挑起了诸侯间的战争。

为报复郑国伐许,前576年6月,楚暴隧(河南原阳西),掳掠一番后,又侵卫地首止(河南睢县东)。郑国大夫子罕也奉命率兵反击,攻取了楚新石(今河南叶县)晋正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