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家
个人日记
家,有人觉得有着多少平米的地方才是家,有人觉得有爱的地方就是家。而我的母亲,她的要求不高,一个不再流动的窝,就是她现在想要的家。而近日,八十多岁的母亲完成了她在近五年内的第四次搬家,终于安稳。
母亲在近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我,她在我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我才开始对她有了生动的印象。那时的她基本是忙碌的,四个儿女的衣食住行的重担,都担在她柔弱的肩膀上。我在家最小,不谙世事,不知愁苦,整天只知道疯玩,母女俩聊天的印象都几乎没有。那时的她太忙了,除了上班就是家务,让我们不受冷,能吃饱就是她最大的心愿。父亲因为那场政治浩劫远在天边,母亲的家,就是我们姊妹兄弟四个围拢在一起,而这样日子维持了很长的时间。
那段时间是我儿时快乐的时光,因为年少,所有尘世间的疾苦都不懂,只知道读书和玩。贪玩是天性,读书也找到了乐趣,和老师的关系很是亲近。只是每到开学初期交学费的时候,都有一场和母亲之间的抗衡。那时母亲总会说,你去和老师说说,书先读着,十五号发了工资再交学费。而我怕老师不同意而从此没有书读,总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和母亲据理力争,年少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体谅母亲的当时处境。这样一年又一年,我的小学总算毕业了,家里的条件也因为父亲的归来而慢慢改善了一些。
父亲回来以后的家,对母亲来说是一个战场,整天的硝烟弥漫。家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也是人性最释放的地方。平反归来后的父亲,人生的艰难际遇让他脾气更加暴虐,和母亲,儿女的关系每天都仿佛箭在弦上。而脾气同样执拗的母亲,艰苦守候盼来的日子让她很失望伤心,于是日复一日的战争愈演愈烈。那个年代好像就是那样,人们好像都不懂得舒缓自己的情绪,隔壁也时常会传来桌椅碗筷高空坠落的声音。我们这些孩子,就在这样的交响乐中成长了。
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老了,儿女长大了。我们终于逃出了那场硝烟,逃出了他们的视线,各自奔着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有几年的时间,母亲淡出了我们四个的生活。父亲因为对城里的生活很是厌倦回去了老家,母亲过后也随了他回去。后来母亲说,她是怕父亲糟蹋了补发的那些工资,孩子以后还得成家。回去后的母亲过起了乡居的生活,但她终于还是没能管住父亲口袋里的钱,父亲用钱买了鸡鸭,建了鱼塘,种了桔树。偶尔我们回去,看到母亲还能挑着肥料去桔园施肥,粗茶淡饭的生活让母亲身体很健朗,只是还得忍受父亲的臭脾气。
一零年的正月初七,倔强的父亲在乡下留下了一栋刚刚建好还没入住的小楼,突然离世,母亲年岁已近八十,孤单一人无人照顾,只好随儿女回到了城里,一辈子的争吵戛然而止。乡下的新家成了一个空壳。
回来五年的生活,因为种种原因,母亲一直居无定所。常常一个地方没住多久,又得搬迁。她一直坚持不和儿女住一起,说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前几年春节,母亲也是在儿女家吃了饭就回去自己住的地方。当爆竹声响彻整个除夕夜的时候,我的心一直不得安宁。前年正月,我实在没有办法去了她的老同事家,正好遇上母亲也到她那串门。我本来是想阿姨帮着劝劝母亲过来与我一起住,阿姨却反倒是劝我,依了母亲才是真对她老人家好。母亲一辈子执着,年纪大了更是如此,我也只有顺从她的心愿。年轻时独自撑起一个家让她没学会依赖任何人,哪怕是儿女。而现在更多的时候,她不愿增加儿女的麻烦。
前天,我终于帮母亲搬了最后一次家,新装修的房子,虽小却很方便住行。母亲说, 她整夜整夜没睡着,想起了父亲,如果他还在的话一起住多好。一辈子的争吵,终究还是一辈子的夫妻。
我的母亲,我要在隔壁房间安一张小床,隔三差五的日子,来与你度以后的时光,把年少时没有与您聊的天,一点点的补回来。有人与我说,有爱的地方就是家,而母亲的家,也是我的家。。。
母亲在近四十岁的时候才生下我,她在我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我才开始对她有了生动的印象。那时的她基本是忙碌的,四个儿女的衣食住行的重担,都担在她柔弱的肩膀上。我在家最小,不谙世事,不知愁苦,整天只知道疯玩,母女俩聊天的印象都几乎没有。那时的她太忙了,除了上班就是家务,让我们不受冷,能吃饱就是她最大的心愿。父亲因为那场政治浩劫远在天边,母亲的家,就是我们姊妹兄弟四个围拢在一起,而这样日子维持了很长的时间。
那段时间是我儿时快乐的时光,因为年少,所有尘世间的疾苦都不懂,只知道读书和玩。贪玩是天性,读书也找到了乐趣,和老师的关系很是亲近。只是每到开学初期交学费的时候,都有一场和母亲之间的抗衡。那时母亲总会说,你去和老师说说,书先读着,十五号发了工资再交学费。而我怕老师不同意而从此没有书读,总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和母亲据理力争,年少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体谅母亲的当时处境。这样一年又一年,我的小学总算毕业了,家里的条件也因为父亲的归来而慢慢改善了一些。
父亲回来以后的家,对母亲来说是一个战场,整天的硝烟弥漫。家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也是人性最释放的地方。平反归来后的父亲,人生的艰难际遇让他脾气更加暴虐,和母亲,儿女的关系每天都仿佛箭在弦上。而脾气同样执拗的母亲,艰苦守候盼来的日子让她很失望伤心,于是日复一日的战争愈演愈烈。那个年代好像就是那样,人们好像都不懂得舒缓自己的情绪,隔壁也时常会传来桌椅碗筷高空坠落的声音。我们这些孩子,就在这样的交响乐中成长了。
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老了,儿女长大了。我们终于逃出了那场硝烟,逃出了他们的视线,各自奔着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有几年的时间,母亲淡出了我们四个的生活。父亲因为对城里的生活很是厌倦回去了老家,母亲过后也随了他回去。后来母亲说,她是怕父亲糟蹋了补发的那些工资,孩子以后还得成家。回去后的母亲过起了乡居的生活,但她终于还是没能管住父亲口袋里的钱,父亲用钱买了鸡鸭,建了鱼塘,种了桔树。偶尔我们回去,看到母亲还能挑着肥料去桔园施肥,粗茶淡饭的生活让母亲身体很健朗,只是还得忍受父亲的臭脾气。
一零年的正月初七,倔强的父亲在乡下留下了一栋刚刚建好还没入住的小楼,突然离世,母亲年岁已近八十,孤单一人无人照顾,只好随儿女回到了城里,一辈子的争吵戛然而止。乡下的新家成了一个空壳。
回来五年的生活,因为种种原因,母亲一直居无定所。常常一个地方没住多久,又得搬迁。她一直坚持不和儿女住一起,说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前几年春节,母亲也是在儿女家吃了饭就回去自己住的地方。当爆竹声响彻整个除夕夜的时候,我的心一直不得安宁。前年正月,我实在没有办法去了她的老同事家,正好遇上母亲也到她那串门。我本来是想阿姨帮着劝劝母亲过来与我一起住,阿姨却反倒是劝我,依了母亲才是真对她老人家好。母亲一辈子执着,年纪大了更是如此,我也只有顺从她的心愿。年轻时独自撑起一个家让她没学会依赖任何人,哪怕是儿女。而现在更多的时候,她不愿增加儿女的麻烦。
前天,我终于帮母亲搬了最后一次家,新装修的房子,虽小却很方便住行。母亲说, 她整夜整夜没睡着,想起了父亲,如果他还在的话一起住多好。一辈子的争吵,终究还是一辈子的夫妻。
我的母亲,我要在隔壁房间安一张小床,隔三差五的日子,来与你度以后的时光,把年少时没有与您聊的天,一点点的补回来。有人与我说,有爱的地方就是家,而母亲的家,也是我的家。。。
文章评论
安若,安若
母亲的家是最温暖的归处!
胡杨
平凡的母亲不平凡的母爱,祝福所有母亲健康长寿。
天际
你的心,从此也得到告慰。
SのSの
抚州好闺女,老娘好福气[em]e179[/em]
悟莲
好感动,写的真好!
无名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温暖的亲情,滋养着我们的一生。[em]e121[/em]
linlin
美女,你又侯我[em]e105[/em]
肖
感同身受,阿姨因你会感到欣慰,也祝福老人家健康、快乐!
花语
给母亲一份温暖,给自己一份慰藉。对老娘一份深深的祝福,祝福老娘身体安康。
天使.依稀
从你的字里行间,读到了天下儿女对父母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