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千古词宗(上)
手机日志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首词,都能够想象得到,纯真且喜欢幻想的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仓皇辞别祖庙之后,那离去的苍凉的背影及凄凉心境。
国破之时,李煜刚好四十岁,所以他沉痛地写下了“四十年来家国”的词句,又以“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述尽了南唐曾经的繁华,可是这一切都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临行前,李煜向祖庙作最后的辞别,面对南唐列祖列宗的画像,我们完全可想像出,此刻李煜的心情是悲痛至极,也是懊丧至极,可是悔之晚矣,一句“几曾识干戈”是李煜的反思,也是李煜的无奈。懦弱的李煜悲痛至极,只能“垂泪对宫娥”了。
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李煜这些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纱制的帽子,在城楼下听候宣判。然而,太祖赵匡胤如同他以往对待其他降王降将都给予高官厚禄一样,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只因为李煜多次违抗皇命,太祖又封他一个带有调侃意味的头衔“违命侯”,并赐早已为李煜准备好的仅次于帝宫的豪宅一座,享受王侯待遇。
一日,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席间突然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呤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咏扇》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爽朗大笑:“妙哉,妙哉!”当众评论道:“好一个翰林学士!”。
然而, 李煜尽管还享受着比较优厚的经济待遇,但面对从皇帝到囚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仍让他感到从天上跌至地狱。他无法像与他命运相类似的南汉皇帝刘鋹那样在投降后能屈能伸,生活照样过得滋滋润润。
提起南汉皇帝刘鋹,可算是够荒唐也够牛的一个皇帝了。当年,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时,被他臭骂了一顿。可是,刘鋹投降后,其表现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据《宋史》记载,刘鋹被押送至宋京都汴梁(河南开封)时,太祖责问刘鋹荒唐暴虐之罪时。刘鋹向太祖伏地叩头狡辩:“臣僭位之时,年方十六,龚澄枢、李托等,皆先朝旧人,每事悉由他们做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广州,澄枢等才是国主,臣反似臣子一般,还求陛下垂怜!”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得一干二净。宋太祖是个英明之君,自然不会相信刘鋹的话,但太祖也是少有的厚道之君,既然刘鋹如此振振有词,也就顺势赦免了刘鋹,并赐锦衣冠带,授了官职。大宝十四年(971年),还被封为恩赦侯。刘鋹能言善辩,每次朝见皇帝时总是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因此太祖时常召他入宫并赐御筵,听其谈论以为笑乐。赵光义继位后,刘鋹又变着法子讨赵光义欢心,当赵光义准备出兵攻打北汉时,他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哎呀,朝廷威德遍及,四方僭窃之主,今日尽在座中,太原不日可平,刘继元马上就会来降。为臣我率先来朝,到时候,我希望能执棒站在殿上,充当诸降王之班首。”一席话,说得宋太宗哈哈大笑。又是“赏赐甚厚”。
而李煜则不同,他深深地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为排解心中的痛苦,他常常杯不离手,不分昼夜地喝酒,以此寄情梦幻,借酒浇愁,麻痹自己。但酒力一过,一觉醒来,哀愁忧苦又一齐袭来。为此,他发自肺腑提笔写下一首又一首哀感动人的词篇——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君主不少,但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倾诉亡国之恨和家国之恋的的君主,大概就只有李煜一个人了。
赵匡胤也够宽洪大量,对此只是一笑置之。不过对李煜每日供应的酒量,却由每日三石逐渐减少,并最后停止了供应,因为他担心李煜长期如此下去,会把身体饮坏了。
开宝九年(976年)农历十月十日深夜,谁也料想不到,身体一向健壮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对于赵匡胤是如何死的,正史没有清晰的记载。后人议论纷纷,有“烛光斧影”之说,以其弟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文章评论
月满西楼【雅居布艺】
期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