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宛如正能量文章.人格特质
胡宛如原创
有关人格结构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试图确定和标明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以用来描述个体行为. 常见的特点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畏缩等.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特点时,我们称其为人格特质. 这些特质越是稳定,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在描述个体行为时就显得越重要. 人格结构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试图确定和标明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以用来描述个体行为. 常见的特点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畏缩等.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特点时,我们称其为人格特质. 这些特质越是稳定,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在描述个体行为时就显得越重要.
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1]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认为特质 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波特是在他哥哥、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高尔顿·弗劳德·奥尔波特的影响下考 人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的。他曾在一个有著名心理学家在场的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人 格特质论,但他发言后,全场一片沉默。他没有气馁,于1937年出版了《人格:一种 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两年后,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他经常谈到 与弗洛伊德唯一的一次见面,因为这次见面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22岁参观访 问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这时就在城里,想与其会面,弗洛伊德大 方地接待了他,但只是一声不响地坐着。奥尔波特试图找话题,提到来弗洛伊德办公 室的途中,听到一个小孩告诉他母亲说:他想避开一些很脏的东西。这个小孩显露出对脏乱的恐惧,然而他母亲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质非凡,奥尔波特认为这与小孩 畏惧脏乱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弗洛伊德用那双仁慈的、治病救人的眼神看着奥尔波特说:“那小孩是你 本人吗? ”奥尔波特目瞪口呆,只好转换了话题。他后来回忆道:“这次经验告诉我, 深层心理学研究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它容易钻牛角尖,而心理学家在深人潜意识的世 界以前,能够把动机等事情说清楚,也同样可以获得认可。”
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他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 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质。它是 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从共同特质看,个体间 的差异,只不过是指个人所具备这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已。奥尔波特提出了人 格的14种共同特质,如:支配一顺从,外向一内向,自信一自卑,合群一孤独,理论 兴趣高一理论兴趣低等。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独特的行为倾向。奥尔波特特别重视个人 特质。他指出:“严格地说,只有个人特质是真实的特质。因为第一,特质是个人的 而不是地区社会的;第二,特质是以个人经验独特方式发展起来的动力倾向,所以共 同特质不是真正的特质。”在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特质是完全相同的,即使两个 人在共同特质上是相似的,但他们行为上所表现的仍各具独特性。例如有两个人的攻 击性特质(共同特质)可能相似,但两个人对人或对物作攻击表现时,仍有差异。所 以个人特质不能在个人间彼此比较。
除此之外,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视为一种组织结构,每一种特质在这个人的人格 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与其他的特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
他因而区分了3种不同的个人特质:
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 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
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性格的核心成分。
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 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显然,某种特质是一个人的首要特质,但在另一个人身上 却是中心特质,在第三个人身上可能只是次要特质。人们通常用中心特质来说明一个 人的性格。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以一种层次结构集中在一起的:顶层是一个人的 首要特征或关键特质;其下是一些中心特质,也就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凝聚焦点; 最后在这一切之下的,是一大堆次要特质,每种次要特质都是由少数特殊的刺激引起的。
人格: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品价值体现。行为体现,处事体现等在社会人中的一种价值体现。人格: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品价值体现。行为体现,处事体现等在社会人中的一种价值体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