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孩子做作业慢的原因
手机日志
家庭作业,目的在于让孩子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许多孩子在做作业时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开始对作业产生厌倦甚至畏惧情绪。大部分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后,不去细心的寻找背后的原因,只是武断的认为这是孩子根本没学好或者学习不用心,应对方法不得要领,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实,造成孩子做作业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孩子的主观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
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肢体协调
不可争辩的是,部分孩子做作业慢确实是因为课堂知识没有掌握好。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很多孩子在课堂上心有旁骛,听课不认真,笔记凌乱甚至根本就不做,下课后该掌握的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想要回炉锤炼也倒不出多少料水。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对家庭作业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在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这样一来自然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完成作业的速度理所当然也会慢下来。
对于孩子,特别是年龄还很小的孩子来说,肢体的动作跟上思维的跳跃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有孩子心里边和明镜似的,明明什么题都会做,但就是写得慢。这种情况其实是孩子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神经肌肉发育得还不充分,手和眼协调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行动比较缓慢,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同龄孩子一般水平的学生而言,他的动作就会更慢。对于写作业来说,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孩子在书写时的速度,有的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肌肉不够灵活,手指过于僵硬;还有的孩子手和眼协调能力发展不够,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而且由于书写错误较多而重复地进行修改,因此浪费了许多时间。
家庭环境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工作的时候如果旁边有额外的噪音或者其他扰乱思绪的事是很闹心的。孩子做作业也是如此。有的家庭里,家长一边责怪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一边两口子吵吵闹闹,试问在这种环境下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学习?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自己要安下心来。家长必须明白,良好的学习是以一个安静的、无噪音的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为条件的。有的家庭纠纷不断;一些家长自己下班回来只顾自己娱乐;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时经常干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或批评)”、“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总被打断。
另外,家长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学习态度。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孩子的叛逆性格以及学习态度
很多孩子小时候是“小皇帝”,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能坚持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长大后,父母觉得这样一味迁就就不行,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拒绝,不听话就打骂孩子,孩子从小皇帝变成了小奴隶。在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中,孩子慢慢变得任性起来,有时候偏偏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越是催促快点做作业,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另外,由于在大多数孩子眼里,放学回家就是自己的时间。作业是对他们自由的一种剥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都会对家庭作业有着很强的抵触心理。但是迫于父母在身边“虎视眈眈”,不得不硬逼着自己做。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虽然面前摆着作业,但心却早就飞到玩耍上去了。三心二意,效率怎么可能高得起来?而且很多家长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意犹未尽”,另外给孩子“加餐”,结果在日常活动中,孩子基本上除了学习以外不做任何其他事情。由于缺少锻炼和经验积累,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不知道如何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长时间下来,孩子慢慢就对作业差生了厌烦、畏惧的情绪。
总之,左右孩子做作业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家长们要仔细分析原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比如知识不牢固就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做一下辅导,如果是孩子的态度问题就要考虑平时的教育方式,而且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在旁边打扰,给孩子一个完全安静的学习环境等。
孩子做作业慢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注意就是孩子的整个心理活动持续集中的在某个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这里面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孩子的心理活动选择在某一个方向(对象)上;第二,心理活动集中在这个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且在此期间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孩子的心理活动在某一事物上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习惯和环境所造成。本文主要和父母讨论一下孩子在非病理的情况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对策。其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重要因素。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这类孩子的特点是:
1、当孩子面对他不感兴趣、不明白或者认为太容易的事情时,往往表现为自我监控能力弱,易走神;
2、注意指向分散,意识紧张度不足,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
3、思维容易分散,注意稳定性低,做事做不下去,三心二意;
4、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如看电视、做手工、玩电脑游戏、观察小动物等)往往能够做到注意力十分集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如果发现孩子具备以上几种特点,这就说明您的孩子没有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这很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不良或父母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习惯造成的。比如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她的书桌上总是堆着几件小玩具和果汁、点心之类的东西。家长在看着孩子写作业的同时,打电话和同事聊天。具有这些特点的孩子,当做一件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所以,要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首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笥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老师会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唱唱歌、做做操,使他们的大脑疲劳度得到缓解,以便在下而后时间里集中精力学习。到了中年级,孩子坚持的时间虽然稍长一些,但是有经验的老师会在讲课讲到重点时,语速由快到慢一点,语调由低到高一些,或者把板书的重点用彩色粉笔圈一下,让声音的变化刺激孩子的耳朵,颜色刺激孩子的眼睛,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老师发现有的孩子走神了,会用眼神沟通一下,或者提醒一下孩子:“某某同学做好准备,要回答我的问题了!”既把他的思维拉回来,又不损害他的自尊。
父母在家也可以借鉴。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2、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3、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离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4、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注意力更不可能集中。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5、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能逐步提高时,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6、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但要先辈训练,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7、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 。有些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忽然出现注意力下降、爱发愣、内向、脾气暴燥、爱哭等情况,这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会给孩子带来过度兴奋、激动、恐惧、愤怒、伤心、忧虑等情绪体验,使他们在短期内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下降。父母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关心、理解和正确引导,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心态,注意力水平也就相应恢复正常。
第二、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看恐怖片、临近考试等)或者孩子饮食习惯不良,都可使其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提供身体营养的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生理性的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这些也都是造成孩子注意力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必要时父母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协助发现问题,尽快恢复孩子正常的睡眠、饮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便可相应得到解决。
另外,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让孩子多跑步、拍球、跳绳,常进行有氧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也是防止孩子精神疲倦、锻炼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的好方法。
文章评论
谦空
ok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