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大秦(原创)
个人日记
只要提及秦朝学界必谓之暴秦。众所周知,自周天子以诸侯分封秦国以来,秦国一向被众诸侯所不齿,因其世居西方苦寒之地,生就荒蛮戎狄之心,不懂中原礼乐之法等等,故有“天下士子不入秦”之说,而以魏国为首的六国分秦阴谋虽未全部得逞却足以说明当时秦国处境之凶险,秦国如果不更强悍也许没传到嬴政早就灭国了。
自秦孝公嬴渠梁招贤纳士,以商鞅(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故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他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后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变法施政以来,奖战功励农耕,制定平民加官进爵等激励制度,以法治国,使秦人闻战则喜而怯私斗,以耕为乐而屑懒惰......历经数代传至嬴政时,秦国国力已踞七雄之首,一扫六合乃时势必然......商鞅治国之法波及秦国贵族及官宦利益且严酷至极是事实,为此商鞅得罪了秦国很多贵族及官宦,商鞅的刚正执法也被他们诬陷为薄情寡义冷酷无情......可怜商鞅在秦孝公驾崩后不久即被他的政敌以车裂酷刑处死,尽管如此,商鞅之法已在秦国根深蒂固且深入民心,因此仍然被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直至统一六国后的秦国。史学界的所谓暴秦,国法严酷此其一也,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相信商鞅之法的确是最明智可行的强秦之策,时间也证明了这一点。
自秦孝公嬴渠梁招贤纳士,以商鞅(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故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他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后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变法施政以来,奖战功励农耕,制定平民加官进爵等激励制度,以法治国,使秦人闻战则喜而怯私斗,以耕为乐而屑懒惰......历经数代传至嬴政时,秦国国力已踞七雄之首,一扫六合乃时势必然......商鞅治国之法波及秦国贵族及官宦利益且严酷至极是事实,为此商鞅得罪了秦国很多贵族及官宦,商鞅的刚正执法也被他们诬陷为薄情寡义冷酷无情......可怜商鞅在秦孝公驾崩后不久即被他的政敌以车裂酷刑处死,尽管如此,商鞅之法已在秦国根深蒂固且深入民心,因此仍然被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直至统一六国后的秦国。史学界的所谓暴秦,国法严酷此其一也,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相信商鞅之法的确是最明智可行的强秦之策,时间也证明了这一点。
战争从来残酷,死伤在所难免。嬴政及其先辈与各诸侯国的历次战争也不例外。在那个战乱之世,人才和人口对秦国至关重要,因为秦国历来有接纳诸国人才和人口的传统,如百里奚、商鞅、李斯、张仪、范雎等等在秦国的地位与功绩都是老秦人无法相比的,难道嬴政还不知道六国人民对秦国战争的重要性吗?所以战争中伤及六国部分百姓是有的,但秦国一定是接受了六国绝大部分的人民。
首先,商鞅到秦国变法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加人口。既然打了胜仗得了土地,怎么可能又杀掉百姓呢?秦人耕战,最重要的就是赢得战争获得土地,有了土地就必须有人去耕种,才会得到更多的战备物资及更多的壮丁充军。商鞅认为“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者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者同”也说明了这一点,秦国历代国君都知道增加人口的重要性。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由秦国发动的战争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共有38次,合计131次战争,其中109次战争没有记载斩杀数量,22次战争有数据显示斩杀士卒共计181万,但是《史记》没有一次提到秦国斩杀平民的记录难道不奇怪吗?相反秦国斩杀平民却在《史记》之后的许多史料中多次出现,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秦代最近都无法统计,隔了几百年的后人是从哪里得到的证据呢?
首先,商鞅到秦国变法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加人口。既然打了胜仗得了土地,怎么可能又杀掉百姓呢?秦人耕战,最重要的就是赢得战争获得土地,有了土地就必须有人去耕种,才会得到更多的战备物资及更多的壮丁充军。商鞅认为“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者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者同”也说明了这一点,秦国历代国君都知道增加人口的重要性。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由秦国发动的战争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共有38次,合计131次战争,其中109次战争没有记载斩杀数量,22次战争有数据显示斩杀士卒共计181万,但是《史记》没有一次提到秦国斩杀平民的记录难道不奇怪吗?相反秦国斩杀平民却在《史记》之后的许多史料中多次出现,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秦代最近都无法统计,隔了几百年的后人是从哪里得到的证据呢?
其次,秦人耕战需要大量人口,不可能每占一城就大量屠杀诸国人民,如此下去得到的土地谁人耕种?根据《中国人口史》中战国时期各国人口及兵力推算,估计当时人口总数在两千万左右,而战国后期及秦统一时,人口数字也大致为两千万左右。如果秦国在剪灭诸国期间大量屠杀诸国人民,怎么会统一前后人口基本持平呢?而常年的战争和大量人口屠杀都会造成人口大减,这是众所周知的。据《汉书》记载,西汉鼎盛时期户数1235.649万,人口数5767万。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加之自然灾害致人口数量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仅3500万左右。东汉末年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人口数1616万。以上史料充分说明秦国在统一战争中并没有肆意屠杀六国人民。所谓暴秦,从何说起呢?
第三,秦国剪灭六国后,对六国王室及贵族“尽收其地,全部改为郡县”“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还有一些配套措施,如销毁武器、毁坏战备、巡行郡县等等。如果说将六国王室贵胄斩尽杀绝只是《史记》里一个语法修辞我自然信,否则当陈涉起义后诸如项梁、项羽叔侄及张良等六国王室贵胄怎么可能云集影从很快就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呢?至于《史记》里记载项梁、项羽叔侄之所以逃亡那是因为他们杀了人触犯了秦法......事实也许是:秦国及嬴政对六国投降的王室贵胄并未屠杀而是尽量安抚。可六国王室贵胄没了往日的雍容华贵且丧失了封地也就与秦国普通老百姓基本无异,如想恢复贵族身份只能按秦国森严的加官进爵制度一步一步去做,试想这些六国王室贵胄怎么愿意去做呢?因此他们不愿仕秦,也就暗地里做着反秦的准备,秦朝亡国后他们反倒把秦国王室贵胄几乎斩尽杀绝。谁暴谁仁一目了然。
第四,据《史记》记载,始皇帝嬴政在位期间未见滥杀枉杀秦国大臣的任何记录,绝大部分文臣武将及其后代均享尽天年寿终正寝;各级官吏及治下百姓均知秦法细致而严酷,因此均不敢僭越律法;即使荆轲行刺后嬴政愤怒之极也未下令在燕国屠城;至于焚书坑儒、征用几十万刑徒建造自己的陵墓和防御匈奴的长城也的确无可厚非,想想历朝历代的皇帝哪个不兴文字狱、不修陵寝、不建国防设施?!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的昏庸无能和宦官赵高的专权更使暴秦之说落井下石。
第五,《史记》即是编年史也是断代史,其记载的史实基本可信,但仔细研读会发现,每段史实记载之后都有一段评论,而这些评论则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可以认为是司马迁对每个史实的个人看法。众所周知,司马迁曾因同情李陵而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所以作为汉朝的史官,他既要如实记载史实又要维护汉朝替代秦朝的正统性及合理性,就只能在记载有关秦朝的史实后面违心地加上一段带有贬义的个人评论,以此向当朝皇帝表明自己对前朝暴政的态度和立场,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历代传下来,暴秦之说自然由来已久、言之凿凿了。
在此无意评论《史记》,只想说明:中国的千古大帝秦始皇嬴政,统帅着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一扫六合,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规矩,将南越大地最终纳入华夏版图......奠定了中国封建治国的基础,他不是暴君,他是华夏开疆扩土的中兴之君!
文章评论
滴水穿石
暴政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避免出现所以要知道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