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彪之子选美女及吴三桂冲冠一怒真是为红颜?
个人日记
林彪之子“选妃”选中的美女张宁
张宁身高一米六八,长腿细腰,身材很匀称。椭圆脸略显消瘦,皮肤白净,高鼻梁,一双眼睛漂亮而有神。林立果对她几乎是一见倾心。
青年时代的张宁 1973年林彪死后张宁被集中审查,出来后万念俱灰,与邱会作的一个警卫员结婚,后来离婚,生有一子。1988年儿子被害,遂皈依佛门。1990年与林赛圃结婚,定居美国。 1996年夏,张宁摄于美国家居 90年代,张宁(右)与林豆豆(中)、张清霖夫妇在一起 1965年,张宁(中接花者)随团出访,印尼文化部官员上台祝贺 吴三桂冲冠一怒真是为红颜?
去年,曾有学者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背黑锅的冠军,在我看来,虽然李鸿章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是假如当时没有李鸿章,近代史也许会更加屈辱,因为李鸿章是大清帝国里唯一能与世界列强一争短长之人。 汪精卫、李鸿章都是曾被国人骂作“卖国贼”,当然,被人骂作“卖国贼”的远不止汪精卫和李鸿章两人。将历史上溯到明末清初,最具争议的人物莫过于吴三桂了。在很多的眼中,吴三桂和汪精卫、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吴三桂真的是“卖国贼”吗?单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件事,也许吴三桂百口莫辩。但是,从吴三桂在此前和此后的表现看,则大谬不然。早在明朝天启末年,吴三桂就已经与满洲人结怨。当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担任锦州总兵,一次被四万满洲人所困,结果被吴三桂率二十余名家丁救出。从那时起,吴三桂的孝勇之举就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可见,吴三桂之骁勇和孝道远非常人可比,在其父受困之时,他和二十余名家丁去营救,可谓是自不量力,然而,他却可以出奇制胜,成就四两拨千斤之神话。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虽然吴襄最终获救,但毕竟与满洲人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 至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可见,吴三桂部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铁骑部队。虽然吴襄并未被清兵杀害,但大凌河之役的国耻家仇却足以令吴三桂怀恨终身。 那之后,清兵仍然时常犯边,企图进军中原,但是,因为有吴三桂的全力镇守,清兵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觊觎明朝疆土。吴三桂在辽东总兵的位置上一座就是13年,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最后直逼北京。崇祯皇帝深知吴三桂之智勇双全,于是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等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北京沦陷,吴三桂只得撤兵退保山海关。 此时的大明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谋反,外有清兵侵扰。李自成进京后,曾多次招吴三桂归降,但吴三桂一再犹豫。常言道:“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倘若归降,或许可以加官进爵,保荣华富贵,但是,却会留下千古骂名。吴三桂一向是忠心耿耿,绝不会在李自成的面前躬身屈膝。 吴三桂的部队虽然骁勇善战,但和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军相比,仍然显得势单力薄。假如吴三桂选择决一死战,最终的结果自然会是惨败,不仅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而且还会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此时此刻,唯一可能帮吴三桂挽救大明王朝的只有清兵,但是,引清兵入关毕竟存在很大的风险,即使借刀杀人成功,自己也可能被杀。当然,如果不选择这条路,明朝和吴三桂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加之吴襄已经被李自成拘押,并被施以酷刑,而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抢去,权衡之下,吴三桂最终选择了铤而走险。吴三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亲率大军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后,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怒,斩杀吴襄于永平(今河北卢龙)城西范家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吴家三十八口惨遭灭门。为了不让大明王朝灭亡和不让李自成实现君临天下的异志,吴三桂可以说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如果他只为一己之私考虑,绝不会选择与李自成势不两立。明代著名文学家方孝孺曾因为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结果被诛十族,吴三桂和方孝孺相比,家族命运同样是惨不忍睹。 历史很多时候都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李自成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皇帝运会昙花一现,而当时的人们也绝不会预料到满清会入主中原。至今广为流传的宋代诗人邵雍《梅花诗》第四节有云:“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这几句诗若有所指,难道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在冥冥中已经注定? 吴三桂在清兵入关后虽然被封平西王,但他的内心并未真正归顺大清,因其雄踞一方,顺治皇帝虽有剔除他之意,但一直是有心无力。直到康熙皇帝即位后,对吴三桂的威胁才真正开始。康熙皇帝提出削藩后,遭到了吴三桂的巨大阻力,有相当一段时间,英明神武的玄烨几乎被吴三桂逼到墙角。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对于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帝而言,吴三桂当年的开关可谓是功不可没,当然,满清皇帝也很清楚,吴三桂其实也只是想利用清兵而已。历代的开国功臣为何往往不得善终?就是因为很多都自恃功高,让皇帝感觉到不安全,所以,明智的功臣会懂得功成身退。范蠡之所以最后要泛舟五湖,就是因为他深谙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之人。 康熙提出削藩,对于吴三桂而言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一旦削藩成功,自己很可能就会被杀害。康熙起初想不费一兵一卒来实现他削藩的宏愿,但是,年迈的吴三桂却老谋深算,对康熙的心思一清二楚,想方设法地不与康熙面对面接触。在表面的君臣关系被打破后,吴三桂与康熙只能是兵戎相见。无奈,虽然吴三桂在云南揭竿而起后获得诸省响应,但最终还是被雄才大略的康熙踏平。 康熙与吴三桂之战其实并非没有悬念,康熙打败吴三桂只能算是险胜,如果当时稍有闪失,历史就得改写。吴三桂一生戎马倥偬,国破家亡悲剧集于一身的他需要承受比常人多得多的痛苦与悲伤。他是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将领,却也是大清帝国不折不扣的逆臣。从吴三桂英勇救父到最后的挥师北上,吴三桂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与 “卖国贼”的称谓挂钩。 中国的历史是成王败寇的历史,而一般的国人也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本意是想借清兵剿灭李自成,但不幸的是,清兵虽然帮他实现了剿灭李自成的愿望,但也让他复明的愿望永远化为了泡影。谈起吴三桂,不能不提到历史上的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申包胥。 楚人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都城郢。危急之际,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对是否出兵犹豫不决,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救楚。楚国最终因为秦国的援助而得以复国。 吴三桂和申包胥的举动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结果不同而已,倘若清兵入关以后,在剿灭李自成后能自觉退出,吴三桂也许就会像申包胥那样风光无限并名垂青史。很多人都爱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为了吸引读者,小说家可以这么写,但作为学者,如果也这样人云亦云,则不禁令人悲哀。
文章评论
仁在旅途
来阅读朋友的文章了!
〆幽谷百合〆
[M][ft=,2,][url=http://b2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d1f78b6500eb4ac0916a2f69145399f5b5b364c0c2fff212d69447664e0482998214161fad75546db97bc234d525e749a79acc69c42661bcfdc4ae8dfb545305fa95281a5a9d79493daf9121b4e7ec9509bbd530&a=26&b=26][img]http://b2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d1f78b6500eb4ac0916a2f69145399f5b5b364c0c2fff212d69447664e0482998214161fad75546db97bc234d525e749a79acc69c42661bcfdc4ae8dfb545305fa95281a5a9d79493daf9121b4e7ec9509bbd530&a=26&b=26[/img][/url][/ft][/M]
yi敬
[ft=,2,][/ft] [ft=,2,] [ft=#ff3366,4,] 大部分人认为,由于他作为[/ft][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1504.htm][ft=#ff3366,4,]汉人[/ft][/url][ft=#ff3366,4,],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等明朝皇皇帝与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因此故经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ft] [/ft]
yi敬
[ft=#ff3366,4,]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两者两败俱伤,更有向多尔衮要求立明朝太子(明思宗的儿子[/ft][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410834.htm][ft=#ff3366,4,]朱慈烺[/ft][/url][ft=#ff3366,4,])为皇帝。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不应影响他做为爱国英雄的地位。 [/ft]
楚楚
[ft=#ff3399,4,]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家族的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ft][ft=#ff3399,4,]吴梅村[/ft][ft=#ff3399,4,]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ft][ft=#ff3399,4,]国子监祭酒[/ft][ft=#ff3399,4,]侍讲[/ft][ft=#ff3399,4,],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ft]
楚楚
[ft=#cc3399,4,] 他孝忠于明朝,明朝却灭亡了;想与李自成议和,其家被抄且心爱的女人被李的部下霸占。于走投无路之际选择了“骑墙借兵”,落下“汉奸”的千古骂名,民众基础丧失殆尽。决策上的优柔寡断又使他坐失举兵反清的大好时机;既没能平息他“借兵复明”之说辞所引起的民怨;又没圆就他称帝为王的政治野心。最后在万般无奈中撒手归西…… [/ft]
谈天说地
[ft=#ff3366,5,] 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 [/ft]
清湶
[ft=,4,楷体_gb2312]拜读了股票先生的日志,让我更加了解了吴三桂。[/ft][ft=#000000,4,楷体_gb2312]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吴三桂曾经是明朝的忠臣,清朝的功臣。他因开关降清,被明人指为汉奸。又因为举兵反清,被青朝定为反贼。吴三桂一直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是,无论吴三桂是降清还是反清,都曾牵动了历史的命肪,成为决定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吴三桂起伏跌宕,充满变数的一生,赋予了这个人物太多的传奇色彩,他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艳丽故事,又有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铁血篇章,还有为权力、私欲而角逐、拼杀、无视忠义的不耻行径。谢谢股票先生带领我们回顾了中国明清历史![/ft]
谈天说地
[ft=#ffff99,5,]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两极化。 [/ft]
简单生活(70y)
拜读了
家在永顺
[ft=,2,][/ft] [ft=,2,][ft=,3,][/ft][/ft] [ft=,2,][ft=,3,] [/ft][/ft][ft=#ffcc66,4,]时势造英雄。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吴三桂这个卓而不群的特殊人物。 他是英雄吗? 为了国仇家恨,这位15岁就血战救父,又经历了明清松锦大战而崛起的颇具军事天才的青年统帅,用他的机诈权变,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领兵入侵京师,大战山海关。破闯河北,为大清帝国打下了半壁江山,成为雄踞西南一隅的平西王…… 他孝忠于明朝,明朝却灭亡了;想与李自成议和,其家被抄且心爱的女人被李的部下霸占。于走投无路之际选择了“骑墙借兵”,落下“汉奸”的千古骂名,民众基础丧失殆尽。决策上的优柔寡断又使他坐失举兵反清的大好时机;既没能平息他“借兵复明”之说辞所引起的民怨;又没圆就他称帝为王的政治野心。最后在万般无奈中撒手归西…… [/ft][ft=,2,] [/ft]
家在永顺
[ft=#ff3366,4,]年少时,为一个心爱的姑娘于迷途荒野中陷入蛇嘴虎口;年长后,为了“色甲天下”的名妓陈圆圆,他费尽心机,为享尽其艳情意娇与痴爱,在烽火硝烟的戎马生活中经历了他一生中的三大转折——三投三逆;然而在他称王长江而做着“天子”梦时,陈圆圆却背弃他而遁入了空门…… [/ft]
家在永顺
[ft=#cc0066,4,]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ft]
谈天说地
[ft=,2,] [/ft][ft=#ff3366,4,]张宁身受的“林府选妃”这幕大闹剧,在中国历史上虽可能绝后,却并不空前,我们如果想找出个倾国倾城受害美人,于事后来现身说法,美人自道,那三千年来,就只此一人了。朋友,你能说张宁这本“妃子自传”不是一本“今古奇书”[/ft] [ft=#ff3366,4,] 张宁这本书之所以为奇书者,实是她底故事所包括的虽然只是她个人的前半生,尤其是她青少年期,前后不过三十年的血泪史,但它却显示出过去中国的女青年(尤其是美女)悲剧的各种典型。远的从龙漓帝后,燕啄王孙;近的到珍妃投井,云珠自缢,她都一身当之。集封建、帝制、极权、民主各时代,三千年来可叹可惊的各种悲喜艳剧于一人。[/ft]
一世.天边
拜读[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