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壶口雾中“客”
个人日记
前些日子,和朋友“较真”起黄河的种种传说来:有人神色庄重地到黄河源头去了,有人咬紧牙关从黄河上漂下来了,还有人既不探源,也不漂流,而是信步走到壶口……不经意间勾起了我挥之不去黄河梦,找个星期六,索性踏上漫漫北途,去壶口圆梦。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疲惫之旅中隐约感到一条泥水之河正在脚下的深谷里缓缓流淌,急忙扑向车窗便觉愕然:这就是黄河吗?穿行了千万里的长路,在这里陡然紧束!是两岸的青山把河压挤得那么狭小,还是河把两岸的青山冲刷得如此辽阔?
激动的心,终于把我扯到了黄河岸边。
站在岸边,人,好象高居于云端,脚下和对岸都是古铜色的苍壁,黄河像一条宽阔的长涓,从脚下飞驰而去,一直飘到极遥远、极开阔的天边。黄河,这流经7个省份、全长5000多公里的来自天上之水,此刻又如一条黄龙“窜”到天上去了。
面对英奇、峭伟、青苍如铁的黄河陡岸以及激荡奔腾的浪涛,我热泪如潮。我想,人们说起陕西,自然会想到“西北风”,想到高塬和干旱,然而,有多少人能想到,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和黄河上唯一瀑布,就从这黄土高塬上迸发而来。
这时我还未能直接见到那令人仰慕的壶口飞瀑,汽车顺筑于高岸的公路溯流而上,一条100多米长的公路铁桥凌空飞架于黄河之上,汽车刚抵桥头,导游就说:“前面起雾的地方就是壶口。”
急切地伸头望去,果然在两岸之间,云蒸雾绕,仿佛大漠掀起的风暴,又似千军万马过处扬起的烟尘。隔着尘雾,我立即“意识流”起壶口的形状。我想,壶者,大肚小口,无非就像博格达峰下的天池,聚一池水,决一道口......可是,视线穿过烟云,落入眼底的两山狭峙中的河床竟然豁然开阔,两山反而向后闪退而去,我有些茫然。
突然,黄河在这里紧缩,堆成一个“滩”。那平坦、开阔的河床上,就像鬼斧神工凿下的一个一道及深邃的“谷”,河水到这里后,急速收缩,再跌入这宽10多米的“谷”中,与其说它叫瀑布,倒不如把它叫做“跌水”。
这一“跌”极为壮观,滔滔浊流,像一群雄武英勇的汉子,或像一群桀傲不羁的烈马,从上游呐喊着、嘶叫着、呼啸而来,在这谷口形成许多巨大的、千姿百态的浪头,你挤我推,互不相让,高声抗议,对天长啸,在狭窄的山谷里发出轰天动地的震响,愤怒地喷射出几十公尺高的溅沫,直扑半空。站在瀑布前,耳鼓被强烈地激荡着,那声音似千军厮杀,如万马奔腾,又像天际间无数巨雷隆然而来。
此情此景,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吗?
滔滔的黄河水,就从这壶口中“跌”下一泄千里,流过洪荒的北京人时代,见证过多少人间相残,它又吞噬了多少良田沃土,在大地上留下多少黄沙。它把千万年的水纹留在峭壁上,把惊险留在一代又一代黄河艄公的心头!
黄河,终于流到21世纪的今天,大禹治水的美好愿望终于成为现实,千万年蛮横任性的黄河,开始驯服地为人类服务,羚羊峡、青铜峡、宝鸡峡……黄河干流和支流上座座水电站为北国带来光明,黄河三角洲不再见卖儿鬻女的悲号,呈现的是五谷丰登的欢唱。我想,如果能在壶口建起一座水电站,陕北将比江南更江南……。
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离开壶口,看到瀑布下游远处的黄河平平缓缓,波澜不兴。导游突然冒出了一句:“黄河好象疲乏了”。
这种比喻实在很恰当。不过我想,黄河这条硬汉永远也不会疲乏的,经过壶口那番拼博之后,它的情绪一定会更加高涨。因为,它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文章评论
闻风
@{uin:240378912,nick:忆江南} 谢谢领导![em]e160[/em]
启明星
[em]e179[/em]
素笺听风
身临其境!
南飞雁
写的真好。堪称典范! 很多人人云亦云的来到黄河壶口,也有更多的人走这去那,游了很多地方,甚至到了欧洲。走就走了,游也游了,除了到此一游的照片和纪念品之外,就再没有什么了。空留感叹,你看人家,怎样怎样,你看人家,如何如何。却很少有人能像我妹妹这样来给黄河留下这令人难忘的纪念品——《我是壶口雾中客》。你确是壶口雾中客,好样的!如果黄河有知,壶口有知,我想,黄河会最喜欢你这样的雾中客。你才是黄河的妹子,黄河是你心中永远的老哥,老歌。 哥,到此一游,莫笑信手涂鸦。
殊筠
没去过!可以感受到妹妹的那种感觉!写的棒棒的!
闻风
@{uin:290780365,nick:殊筠} 谢谢!
闻风
@{uin:1293243201,nick:畅想梦想} 谢谢!
淰酔崬鳯
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