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全、中草药图谱(1)

手机日志

 

中药大全:龙葵

【中药概述】
龙葵为茄科草本植物龙葵的全草。苦、微甘,寒;有小毒。归心、肾经。 
1.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配板蓝根,山豆根,连翘,赤芍,丹皮等药;疔疮肿痛,红肿热痛,如疖、痈、蜂窝组织炎及乳痈,毒蛇咬伤,配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赤芍,丹皮,甘草等药。 
2.活血消肿:用于癌肿,如肝癌、胃癌、食道癌,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豆根等药。 
3.利水:用于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尿赤、尿道灼痛等,配鱼腥草,连翘,扁蓄,瞿麦,木通,冬葵子等药。 
【药效鉴别】
龙葵与山慈菇的清热解毒散结之功相近,均可治疗疔疮痈肿及癌肿,但龙葵散结消肿之功较山慈菇为弱,治癌肿合用可增强作用。 
【临证应用】
1.治肺癌,属血瘀水阻型,颜面、胸上部浮肿,气短喘促。用本品50g(鲜)20g(干),水煎服,日1剂;
2.外敷对皮炎、湿疹有止痒作用。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皂甙、龙葵碱、甾类生物碱。有祛痰、镇咳作用。 
【用量用法】
本品9——18g,水煎服;外用适量。 
【附】
龙葵子(黑天天)(为茄科草本植物龙葵的子)。甘,温。归肺、肝、肾经。润肺止咳,温补肝肾,腰膝酸软。本品9~18g,水煎服;外用适量。

虎杖(酸桶笋)【蓼科】

中药大全:虎杖

【中药概述】
虎杖为蓼科草本植物虎杖的根茎。苦,寒。归肝、胆、肺经。 
1.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可与茜草根 益母草等配伍;跌仆肿痛,瘀阻疼痛,可与川芎,红花配伍及风湿痹痛等。 
2.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胆结石,常配茵陈蒿,金钱草等;淋浊、带下,配萆解,薏以仁等证。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及水火烫伤等。 
4.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可与黄芩,枇杷叶等同用。 
【药效鉴别】
虎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临证应用】
治慢性肝炎,属肝胆湿热型。取虎杖,大枣各30g,水煎早晚服。 
【药理作用】
1.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对流感病毒、腺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酚、大黄酸等。 
【用量用法】
10——35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翻白草(鸡腿苗)【蔷薇科】

中药大全:翻白草

【中药概述】
翻白草为蔷薇科草本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甘、微苦。归胃、大肠经。 
1.清热解毒:用于痈疽肿毒,肺热咳嗽,疟疾,肺痈,疮癣,白带,瘰疬结核,疥癣等症。 
2.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创伤出血等。 
此外,用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等。 
【临证应用】
治颈淋巴结核。取翻白草50g,用黄酒750毫升浸泡一昼夜,汤炖1小时许,以无酒味为度,加红糖适量,1次或分数次1日服完。隔日1次,连15剂。 
【化学成分】
根含鞣质及黄酮类。 
【用量用法】
本品9——26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紫萁贯众(月尔)【紫萁科】

中药大全:紫萁贯众

【中药概述】
紫萁贯众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干燥根茎。苦,寒。 
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血崩漏等证,单方煎服;外伤止血,本品焙焦研细末敷患处。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甾类化合物。 
【用量用法】
本品9——2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注】
此外,还有狗脊贯众(为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和狗脊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荚果蕨贯众(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贯众(绵马贯众)【鳞毛蕨科】

中药大全:贯众

【中药概述】
贯众为鳞毛蕨科草本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峨眉蕨、乌毛蕨科单芽狗脊的根及叶柄基部。苦、微寒。归肝、脾经。 
1.清热解毒:用于时行瘟疫、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常与双花 连翘 板蓝根 蒲公英等同用。 
2.杀虫:用于绦虫、蛔虫、钩虫等虫积腹痛之证,如(证治准绳<下虫丸>)。 
3.止血:用于崩漏或其它热证出血,有缩宫止血之效。
现代报告,用于预防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炎等,取贯众500g,放于水缸中。 
【药效鉴别】
贯众具清热解毒之功,可用治热毒疮疡;又可用于流感、麻疹,具防治双重作用。入血分而能凉血止血,是以吐衄崩漏可愈。还有杀虫之效。 
【药理作用】
1.贯众煎剂对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鞣质、挥发油、树胶、黄酮类、糖类、氨基酸。 
【用量用法】
10——3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拳参(刀枪药)【蓼科】

中药大全:拳参

【中药概述】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苦,凉。归胃、大肠、心经。 
1.清热镇惊:用于热病惊搐,破伤风,及热毒痈疡,肝炎,慢性气管炎;外治口舌生疮,牙龈炎,痈疖肿毒,痔疮出血,子宫出血等症。 
2.除湿消肿:用于湿热泻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 
【临证应用】
拳参 大青叶 板蓝根 连翘,用于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突出者疗效尤佳。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肠炎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鞣质8.9%、淀粉12~46%、糖类6%,及果胶、树胶、粘液质等。 
【用量用法】
本品9——15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用,阴症外疡者忌服。

蚤休(草河车)【百合科】

中药大全:蚤休

【中药概述】
蚤休为百合科草本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1.清热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等证,如(外科全生集<夺命散>;治咽喉肿痛,可与牛蒡子,桔梗,玄参等配伍。 
2.熄风定惊:用于温热病高热惊风抽搐,有凉肝息风之效,常与黄芩,钩藤,蝉蜕等配伍。 
3.用治毒蛇咬伤及蜂、蝎螫伤等,如<独一散>。 
【药效鉴别】
本品解毒、祛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地丁,银花等品,故凡对毒性大的疾病,常用本品解毒护心(可免毒气内侵的意思)。 
【临证应用】
重楼根茎去皮,捣研制片,每次3g,日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共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停药3天。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双球菌、脑炎双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2.有抗炎、镇静、镇咳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甾体皂甙(蚤休士的宁甙),尚含生物碱、氨基酸。 
【用量用法】
本品9——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服用过多,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 
【注】
两种“蚤休”应分清。
中药以“蚤休”之名入药的有重楼和拳参两种。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性微寒;味苦、涩。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痔疮出血,毒蛇咬伤等。

紫花地丁(兔耳草)【堇菜科】

中药大全:紫花地丁

【中药概述】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苦、辛,寒。归心、肝经。 
1.清热解毒:用于火毒疔疮、痈肿等红肿之证,常配薄公英,银花,菊花,连翘,蚤休,赤芍等,解毒消痈作用尤为增强。如(证治准绳<紫花地丁散>)。 
2.蛇虫咬伤:用治毒蛇咬伤。外用可取鲜品捣烂敷局部。 
【药效鉴别】
地丁入血分,善解血热壅滞,以消肿痛,凉血解毒,并擅长治疔毒。清热解毒作用较强。 
【药理作用】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酯类)。 
【用量用法】
10——8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附】
地丁有几种及每种的特点地丁有几种及每种的特点地丁有几种及每种的特点地丁有几种及每种的特点。
全国常用的地丁有三种: 
1.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代的带根全草入药。特点:个株密被柔毛根长园锥形,表面土黄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具豆腥气,味淡。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椭圆形,灰绿色;花紫色,荚果棕色,内含小粒肾形黑色种子。 
2.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带根全草。特点:主根纤细,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藏果,有数粒黑色种子。木品鲜时呈青绿色,干后则呈浅绿色皱缩成一团。味苦而持久。 
3.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辽草菜及犁头草的全草。特点:根淡黄色很短,叶片披针形或长卵形,有长柄,藏果,三角状裂开,种子淡棕色,味微苦而带粘性。

连翘(黄花条)【木犀科】

中药大全:连翘

【中药概述】
连翘为木犀科灌木连翘的初熟或成熟果实。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1.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热病热邪入心而出现高热神昏、烦躁等症,如(温病条辨<清宫汤>);用于心火上炎而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可配银花,赤芍,黄芩,生石膏,生地,元参等。 
2.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及瘰疬结核等证,可配银花,菊花,赤芍,红花,地丁,公英等。 
3.消散温邪:用于温热病初起,温热毒邪尚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微恶寒或不恶寒,咽喉痛,可配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甘草等。如(圣济总录<连翘汤>)。 
【药效鉴别】
连翘发热及外感风热,能轻清宣散上焦诸热,表里双解之品。清热解毒,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伤寒、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2.有强心、利尿作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三萜皂甙、连翘酚、齐墩果酸、甾醇化合物、生物碱、皂甙、香豆精类及路丁。 
【用量用法】
3——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脓肿已溃者不宜。

 忍冬藤(老翁须)【忍冬科】

中药大全:忍冬藤

【中药概述】
忍冬藤为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带叶的嫩枝。甘、苦寒。归胃、肝经。 
1.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荨麻疹,大头瘟,热毒疮疡,疔肿等,可配清热解毒药同用。 
2.利痹通经: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配桑枝,石膏,知母,防己,薏以等清热通络之品。 
【药效鉴别】
金银花藤能通经活络,祛风除经络风热,对痹痛化热者用之颇宜,可配防己,秦艽等。 
【临证应用】
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热痹型,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发热恶风。忍冬藤15g,葛根20g,黄芩10g,黄连,赤芍,知母6g,水煎服,每剂煎服2次,日1剂。 
【化学成分】
含忍冬甙、黄酮、生物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12——26g,水煎服,或入剂。 
【附】
银花子(为本品之果实)性凉。功与金银花相似;叶(为本品之叶)功与金银花相似但较弱。 
【注】
忍冬藤寄生,寄生于忍冬藤上。甘苦。归肺、胃、大肠经。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金银花(忍冬花)【忍冬科】

中药大全:金银花

【中药概述】
金银花为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1.宣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发热,初起有表证者,如(温病条辨<银翘散>);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银花,连翘合<白虎汤>。 
2.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疔疖、咽喉肿痛等证,可单用,或配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3.凉血止血:用于热毒泻痢,或温热病营分证等,可单用浓煎服,如<清营汤>。 
4.肺热咳嗽:用于发热,咳嗽咯黄稠痰,或气急胸痛,常见急性气管炎、肺炎等,配鱼腥草,瓜蒌,并与麻杏石甘汤合用,疗效良好(金银花鱼腥草用量在30g以上,煎时后下)。 
【药效鉴别】
银花能消散上焦风热而解表,既清风温之热,又解血中之毒,偏于透上半身之热。 
【临证应用】
大叶肺炎初起时,可用本品配杏仁,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如肺热咳喘时,可配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连翘,黄芩,知母,薄荷等同用。 
【药理作用】
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痢疾、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氯原酸、异氯原酸、新氯原酸、多种咖啡酰鸡纳酸等。 
【用量用法】
10——10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乌蔹莓(野葡萄)【葡萄科】

中药大全:乌蔹莓

【中药概述】
乌蔹莓为葡萄科草本植物乌蔹莓的全草。苦,酸,寒。归心、肝、小肠经。 
1.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痈,目翳,丹毒,痄腮,痢疾,皮肤创伤,蛇虫咬伤等。 
2.凉血止血:用于尿血,咯血,咳血等。 
3.清热消肿:用于黄疸,小便不利,尿道涩痛,白浊等。 
4.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等,鲜品捣敷。 
【化学成分】
含阿聚糖。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酸性成分、黄酮类。 
【用量用法】
本品8——12g,水煎服,或入剂。

积雪草(连钱草)【伞形科】

中药大全:积雪草

【中药概述】
积雪草为伞形科葡匐草本植物积雪草的全草。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1.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肿作痛等。 
2.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热疖疔毒,丹毒,风火赤眼,感冒,中暑,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带状疱疹等症。 
3.利水渗湿:用于热淋涩痛,尿频不畅,血淋,湿热黄疸,湿疹等症。 
【临证应用】
治溃疡。取积雪草50g,水煎服,分3次服用。以50~60天为一疗程;用于痈疮肿毒,扁桃体炎,咽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肠炎痢疾。 
【药理作用】
对皮肤组织的作用。如顽固性创伤、皮肤结核、麻风等;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
含积雪草甙、参枯尼甙、异参枯尼甙、羟基积雪草甙、玻热模甙等。 
【用量用法】
5——12g,水煎服。或捣汁。外用适量。

仙人掌(仙巴掌)【仙人掌科】

中药大全:仙人掌

【中药概述】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全株。甘,寒。归心、肺、胃经。 
1.行气活血:用于心胃气痛,胃肠溃疡,胃酸多,痞块,痢疾,痔疮出血等症。有散瘀消肿这作用。 
2.清热解毒:用于喉痛,腮腺炎,肺痈,乳痈,疔疱,烫火伤等。 
【临证应用】
1.治疗急性乳腺炎;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冻伤(取仙人掌捣糊,敷于患处,3天换药一次);4.牙痛(急性牙髓炎、牙周炎);5.流行性腮腺炎(取仙人掌捣烂,加95%酒精50毫升调匀,外敷局部,日2次)。 
【化学成分】
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粘液质。灰分中含24%碳酸钾。 
【用量用法】
本品9——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去刺。 
【使用注意】
虚寒者忌用,其汁禁入眼内,忌铁器。 
【附】】
仙人球(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属的全株)。甘、酸,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疼:适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胃疼等症。外敷可治疗蛇虫咬伤及水火烫伤。9~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去刺。

白鲜皮(北鲜皮)【芸香科】

中药大全:白鲜皮

【中药概述】
白鲜皮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皮的根皮。苦、寒。归肺经。 
1.湿热疮毒、风疹、疥癣及皮肤瘙痒等,常与荆芥,防风,银花,蝉蜕,赤芍,生地等清热、疏风、凉血药同用,以增强解毒、止痒之效(水煎服或水煎洗)。 
2.湿热阴痒、带下、黄疸小便不利等。治湿热阴痒带下等,可与苦参,蛇床子,川椒等煎水外洗,亦可与茵陈,车前子,赤芍等配伍。 
【药效鉴别】
白鲜皮与苦参作用相近,相配可增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作用,均可治疗湿热黄疸及湿热疮疡。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20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癣碱小剂量能兴奋离体蛙心,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及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 
【化学成分】
含白鲜皮碱、折鲜皮内酯、谷甾醇、胡芦巴碱、黄柏酮酸等。 
【用量用法】
9——2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虚寒患者慎用。

苦参(凤凰爪)【豆科】

中药大全:苦参

【中药概述】
苦参为豆科灌木植物苦参的根。苦、寒。归心、肝、大肠、小肠、胃经。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能清热燥湿,如<苦参丸>、<苦参地黄丸>、(医学心悟<治痢散>)、(沈氏尊生<香参丸>);用于湿热黄疸,可与龙胆草,牛胆汁等同用。 
2.祛风杀虫:用于治皮肤瘙痒、疥癣、脓疱等,有杀虫止痒之效。单用或配百部,花椒,蛇床子等外洗,或配枯矾,苍耳子,川楝子如(蛇床子散)、(局方苦参丸)、(证治准绳<苦参散>

)。
3.利尿: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之证,可与石苇,蒲公英,木通等同用。 
【药效鉴别】
苦参燥湿,寒胜热,能清肝、胃、大肠及膀胱经湿热,泻心经火热。偏用于皮肤湿疹、荨麻疹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3.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4.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5.抗心律不齐作用:苦参碱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鼠

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 
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黄酮类成分有苦参素、次苦参素、异苦参素、去甲苦参素、苦参醇素等。 
【用量用法】
6——3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易伤阴败胃,不宜久服。
【附】 
1.《本草经集注》:“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2.《医学入门?6?1本草》:“胃弱者慎用。”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替勿服。” 
4.《本草用法研究》:“凡恶寒腹泻,体温低,尿多而清白者,皆当禁服。孕妇亦忌。”

龙胆草(水龙胆)【龙胆科】

中药大全:龙胆草

【中药概述】
龙胆草为龙胆科草本植物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根及根茎。苦、寒。归肝、胆经。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阴痒阴肿、小便频数、带下、湿疹,清除下焦湿热等,常配黄柏,泽泻,石苇,扁蓄,木通,苦参,竹叶,茯苓等。 
2.清肝利胆:用于清泻肝胆火热,如(和剂局方<龙胆泻肝汤>);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者,如(龙胆草散)。 
3.泻火定惊:用于肝经热盛生风之高热、惊风、手足抽搐,如<凉惊丸>。 
【药效鉴别】
龙胆草专泻肝胆实火,善清下焦湿热。“龙胆为胃家正药,——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本品对肝胆火盛生风之证,因其清泻肝胆实火,可间接收
到息风之效。 
【临证应用】
龙胆草配夏枯草 板蓝根 金钱草,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应用与配伍】 
1.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疽尿赤。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阴肿明痒,女子带下黄稠,男子阴囊肿痛,湿疹痞痒等,常配黄柏、苦参、苍术等药;

用治肝胆湿热,黄疽、尿赤,可与茵陈、桅子、黄相等同用。 
2.用于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本品苦寒沉降,能泻肝胆实火,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本品能清泻肝胆实火,多与牛黄、钩藤、黄连等同用,能协奏清肝息风的作用,如凉惊丸。若小儿惊痫配白芍、获神、麦冬等清心安

神之品同用。 
此外,用于热毒壅滞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用龙胆草也取其清热泻火之功。现代还用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药理作用】 
1、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16~1:4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石膏样毛癣菌及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3、除黄疸:龙胆注射液25g/kg皮下注射对a-萘异硫氰酸所致小鼠实验性黄疸模型(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可明显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4、其他作用:本品含龙胆苦甙等,味苦,口服刺激味觉感受器,能反射性的促进胃液分泌。龙胆水提物对氯化苦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龙胆碱及龙胆三糖。尚含微量的当药甙和苦龙胆酯甙。开花期和果期的地上部分含龙胆苦甙。 
【用量用法】
5——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极易伤脾胃。心气虚、血虚、脾胃虚,无湿热、实火者忌。 
【附】
酒龙胆草:微苦,寒。归肝、胆经。能清泻肝胆实火,治因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肿痛、胸胁疼痛及耳鸣肿痛等,如(龙胆泻肝汤)。

黄柏(元柏)【芸香科】

中药大全:黄柏

【中药概述】
黄柏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檗的树皮。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脚膝肿痛及热淋等,如<止带丸>、<三妙丸>、(伤寒论<栀子柏皮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 
2.泻火解毒:用于疮疡肿毒、湿疹,多与黄连,栀子等配伍。 
3.清热退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梦遗滑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伍地黄,龟板等,以滋肾阴,兼泻相火。一般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欲其入肾经降相火、退虚热,多盐炒用。 
【药效鉴别】
黄柏沉降,能直走下焦,清泻肾、膀胱、大肠三经蕴结之湿热。方如(兰室秘藏<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 
【临证应用】
黄柏 地榆 白及各等份,焙干研末,香油调敷。治烧伤。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水煎剂对白色含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孤菌有杀灭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2.可增强动物白血球的吞噬能力。 
【化学成分】
含小檗碱、防己碱、木兰碱、药根碱及黄柏甙等。 
【用量用法】
5——3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不宜。 
【附】
盐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可缓和苦燥之性,不伤脾胃,而能增强泻相火之力。用于肾虚火旺,盗汗骨蒸,常与知母、熟地、丹皮、山茱萸等同用。 
酒黄柏:苦,微寒。归肾、膀胱经。能治上焦之湿热,且能入血分,治血分之病,常与白头翁、秦皮、黄连等。

黄芩(山茶根)【唇形科】

中药大全:黄芩

【中药概述】
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的根。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温、热淋等,如(<伤寒论>黄芩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火府丹)。 
2.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温病壮热烦渴及热毒疮痈,用治肺热咳嗽,常与知母 桑白皮同用;如燥热咳嗽,还可配合天冬 麦冬等同用。如(清咽宁肺汤)、(<张氏医通>黄芩泻肺汤)。 
3.泻火解毒:用于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与生地 白茅根同用,以凉血止血。 
4.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常与白术同用。 
【药效鉴别】
黄芩既能清热,又可止血,故对热盛迫血外溢之证,有标本兼顾之妙。 
【临证应用】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用50%的黄芩煎剂,每日1岁以下6ml,1岁以上8~10ml,5岁以上酌加,皆服3次。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对多种革蓝氏阳性、阴性细菌有抑菌作用。其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2.有抗过敏性哮喘、抗肺炎作用;
3.有利胆、保肝作用。 
【化学成分】
含黄芩素(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等。 
【用量用法】
3——3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 
【注】
枯芩:黄芩老根中空而枯的,也称片芩。善清上焦湿热,尤长于泻肺火,欲其上行可酒炒。
子芩:新根中部坚实的,也称条芩。长于清除中、下焦的实热或湿热。 
酒蒸芩:微苦,微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入血分,引药上行,可治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多用于目赤肿痛,瘀血壅盛。常配牛蒡子,连翘,薄荷,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

散邪药,可治头瘟,如<普济消毒饮>;配川芎,白芷可治风热上攻及头风热痛,如<秘方茶调散>;配杏仁,桔梗,枳壳,栀子等,具有清肺利气作用亦可配桑白皮,知母,麦冬等同用,如<清

肺汤>。

黄连(鸡爪连)【毛茛科】

中药大全:黄连

【中药概述】
黄连为毛茛科草本植物黄连、三角黄连的根。苦、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 
1.清热燥湿:用于多种湿热证,尤以治胃肠湿热的泻痢,呕吐为最常用。如(<和剂局方>香连丸)、(葛根黄芩黄连汤)、(<丹溪心法>左金丸)、(<伤寒论>黄连汤)。 
2.泻火解毒: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等心火亢盛之证,若胃火牙痛,或牙龈红肿、口臭牙宣者可与升麻 石膏 生地等同用。 
3.用于热毒痈肿、湿热疮疡等。可与连翘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等同用。如(<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 
【药效鉴别】
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作用胜于黄芩长于清心胃肠湿热。 
【药理作用】
1.对革蓝氏阳性、革蓝氏阴性多种细水长流有不同的抑菌作用,小檗碱及水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
2.有明显的利胆、保肝、降谷丙转氨酸作用;
3.有某些肾上腺样作用;
4.有抗癌、抗炎作用。 
【化学成分】
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及药根碱。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胃寒呕吐、脾虚泄泻不宜。 
酒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引药上行,善清上焦头目之火。肝火偏旺,目赤肿痛,常配龙胆草 黄芩等。

旱红莲(红莲)【蒲黄科】

【中药概述】
旱红莲为蒲黄科草本植物黄海棠的地上部分。微苦,寒。归肝、胆经。 
1.清泄肝火,凉血止血:用于肝火头痛,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等。 
2.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疮疖肿痛,黄疸,湿疹,黄水疮,水火烫伤,痢疾,跌打伤痛等症。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用量用法】
本品8——10g,水煎服,或入剂。

蔷薇花(刺玫)【蔷薇科】

中药大全:蔷薇花

【中药概述】
蔷薇花为蔷薇科小灌木多花蔷薇的花朵。甘,凉。归胃、肝经。 
清暑化浊,顺气和胃:适用于暑热口渴,还可用于不思饮食,呕吐,口疮口靡等症。 
【用量用法】
本品12——25g,水煎服,或代茶饮。 
【注】
蔷薇根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外涂患处。治烧伤烫伤。

 鲜地黄(生地)【玄参科】

中药大全:鲜地黄

【中药概述】
鲜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温热病、高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对于热入营血,灼伤阴液,津少口渴之症尤为适宜,常与犀角,丹皮,玄参等同用。如(<

地黄煎>生地黄汁,生门冬汁,白沙蜜酥)。 
【药效鉴别】
鲜地黄甘寒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效。 
【用量用法】
本品10——30g,水煎服,或入剂。 
【注注注注】
鲜地黄,古代文献称为生地黄,而现今则称干地黄为生地,为避免混淆起见,故分别标出“鲜”、“干”以示区别。

 玄参(苦玄参)【玄参科】

中药大全:玄参

【中药概述】
玄参为玄参科草本植物玄参的根。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1.凉血滋阴:用于温热病入营分,阴伤、烦热口渴,夜寐不安,或温病热毒发斑等,有凉血解毒之效,如(清营汤、化斑汤)、(<温病条辨>增液汤)。 
2.解毒软坚:用于咽喉肿痛,属于外感者,可与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属虚火上炎者,可与生地黄,麦门冬等配伍;瘰疬、痰核等,常配牡蛎,浙贝母等。如(消瘰丸)、(<外科正宗>玄参

解毒汤)。 
【药效鉴别】
元参不但能滋阴降火,而且有凉血解毒的作用。玄参以祛邪为主。 
【药理作用】
有降血压、降血糖、中枢抑制、解热等作用;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利胆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玄参素、植物甾醇、生物碱、脂肪酸,微量挥发油及维生素A类物质。 
【用量用法】
10——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者忌。本品反藜芦(诸参辛芍叛藜芦)。

 大青叶(蓝腚叶)【十字花科】

中药大全:大青叶

【中药大全】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叶。苦、大寒。归心、胃经。 
1.清热凉血:用于温病或温疫,出现高热、烦渴等,若热邪已入营血,而致发斑、神昏者,如(<活人书>犀角大青汤)。如治心胃火毒上攻,发为咽喉肿痛、口舌糜烂、面赤心烦而又大便秘

结者,如(<沈氏尊生>大青汤)。 
2.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喉痹、口疮、疮疖、丹毒及痄腮(单味研末外敷),可单用或复方。 
【药效鉴别】
大青叶能入血分,功能清热凉血,为治温热病症,热入血分身发斑疹之要药。又能清热解毒,可治瘟疫高热,疮疡诸疾,清热作用显著,尤为凉血解毒之佳品。 
【临证应用】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大青叶15~30g,水300毫升煎煮,为一日量,2~3次分服。 
【药理作用】
1.水煎剂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炎、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2.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还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单纯疱疹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 
【化学成分】
含靛红烷B(大青素B)。化学结构属吲哚甙的靛甙和大青素B能水解生成吲哚醇,吲哚醇在空气中氧化而生成靛蓝。 
【用量用法】
15——6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非实热火毒证及脾胃虚寒者不宜。 
【注】
全国各地的大青叶来源各异,有:
1.爵床科植物马蓝;
2.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及大青;
3.蓼科植物蓼蓝;
4.豆科植物木蓝。以上植物的叶,都作为大青叶使用,也均能作为制青黛的原料;除木蓝外,其根亦均作为板蓝根使用。

紫草(紫丹)【紫草科】

中药大全:紫草

【中药大全】
紫草为紫草科草本植物紫草或新疆假紫草的根。甘、寒。归心、肝经。 
1.凉血退疹:用于温病热入营血,温病邪热迫血妄行,麻疹,因血热毒盛而斑疹透发不畅等,如(紫草如圣汤)(<证治准绳>紫草快斑汤)(<中医儿科学>紫草三豆饮)。 
2.清热解毒:用于疮疡溃破、湿疹阴痒、水火烫伤等,如(生肌玉红膏、紫草润肌膏)、(<张氏医通>紫草消毒饮)。 
【药效鉴别】
紫草为心、肝两经血分药,长于凉血活血,凉血解毒透疹,并能滑肠。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疗效;并有降低生育率、解热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色素成份,有紫草素、乙酰紫草素、三乙酰紫草素、二苯甲酰紫草素、紫草烷、紫草红、异丁基紫草素、脱氧紫草素等。 
【用量用法】
6——2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若疹出顺畅不可妄投。

板蓝根(靛青根)【十字花科】

中药大全:板蓝根

【中药概述】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根。苦、寒。归心、胃经。 
1.凉血解毒:用于温热病及温疫热盛发斑、痄腮、丹毒及热毒疮痈等证,如(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 
2.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单双乳蛾等,常配黄芩,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连翘,银花等。 
3.近年用于治疗许多病毒性的热性病亦颇有效。 
【药效鉴别】
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偏于治血分热毒壅滞,咽喉热痛肿烂。 
【临证应用】
1.板蓝根90g,水煎服,治流行性腮腺炎;
2.板蓝根,双花,连翘,牛蒡子,桔梗15g,水煎服。治扁桃体炎。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2.有抗病毒作用;
3.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化学成分】
含靛甙、靛红、多种氨基酸、糖类、蛋白质、树脂类等。 
【用量用法】
本品9——35g,水煎服,或入剂,亦可单用。

 牡丹皮(粉丹皮)【毛茛科】

中药大全:牡丹皮

【中药概述】
牡丹皮为毛茛科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1.清热凉血:用于温病热入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常伍生地黄 赤芍等;病情重者加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2.清退虚热:用于温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阴虚发热,骨蒸无汗之证,如(青蒿鳖甲汤)(<和剂局方>牡丹散)。 
3.用于肝郁火旺的发热,头痛头晕、目赤颧红,及月经不调、经期提前、胁痛乳胀、或经前发热等证,如(丹栀逍遥散)。 
4.活血散瘀:用于血热壅滞的痈疡肿毒及血瘀经闭、痛经、腹中包块,跌打损伤等证,如(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汤)、(活血膏)、(<证治准绳>牡丹皮散)。 
【药效鉴别】
丹皮清透血分伏火,凉血,故为疗无汗骨蒸之佳品。又为血中气药,入血分,能行气滞。一切血气为病,均可随症配伍。 
【临证应用】
治疗阑尾炎:用复方大黄牡丹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完。 
【药理作用】
水煎剂与丹皮酚对动物实验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化学成分】
含丹皮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苯甲芍药羟基芍药甙等。 
【用量用法】
6——3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凡血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赤芍(木芍药)【毛茛科】

中药大全:赤芍

【中药概述】
赤芍为毛茛科草本植物芍药、草芍药或川赤芍的根。苦、微寒。归肝经。 
1.清热凉血:用于温病热入血分,身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症。常与鲜地黄 牡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紫草快斑汤)。 
2.活血散瘀:用于血热瘀滞之心腹疼痛、经闭、痛经,可与当归,丹皮,川芎等同用;血热痈肿,能凉血活血,散瘀止痛,或脑震荡后遗症。如(血府逐瘀汤)、(<证治准绳>赤芍药散)。 
3.用于肝热目赤、胁肋疼痛。 
【药效鉴别】
赤芍与丹皮功能相近,两药配用,能增强清血分实热及活血行瘀作用。赤芍活血行瘀作用较丹皮为强。 
【药理作用】
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亦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对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溃疡、抗菌、解热等作用;并对某些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芍药甙、苯甲酸、酚类、树脂、挥发油、鞣质、生物碱及色素等。 
【用量用法】
6——30g,水煎服,亦可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凡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千里光(九里明)【菊科】

中药大全:千里光

【中药概述】
千里光为菊科草本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1.用于热毒疮痈、肠痈、湿疹等证。单用煎汁,也可配伍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或湿热泻痢。单用或与凤尾草,铁苋等配伍。 
3.用于目赤肿痛。可与夏枯草,野菊花等配伍。 
近代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肠炎痢疾,阑尾炎,丹毒疖肿等。千里光50g,加水50毫升水煎,日服3次。 
【药效鉴别】
千里光只宜于眼疾实热证。与其他清肝明目药不同的是:清热解毒作用好,临床应用广。 
【药理作用】
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伤寒、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
含毛茛黄素、菊黄质、对羟基苯乙酸、水扬酸、香草酸氢醌及生物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9——2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