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对真信仰的误解
个人日记
天主教不是一个普通的宗教,“天主”不是一般意义下的“神”,天主教的信仰因此也有其非常独特的一面。在探讨天主教信仰之前,让我们首先澄清一些对真宗教或真信仰的误解。
一、真信仰不纯是“心灵寄讬”
信仰充实人生,使人生有所寄讬;但信仰并不单单是一种寄讬。寄讬源于生活的无聊、空虚、寂寞,对一切感到迷惘、无助。
但真正的宗教信仰却是正视人生、积极进取、信心坚定、与神与人共融、甘心为神为人而献身的。他自信有神明的助佑,所以失败而不气馁,受苦而不畏缩,甚至失望也不绝望。有神在远处向他招手,在他身旁扶持,在他耳边细语,他会无恐无惧,百折不挠,一心依恃地奋勇前进。
他不会只顾把心灵寄讬于神身上,相反地,由于信仰的充实,他自己反而会成为其他弱小兄弟姊妹的寄讬!
二、真信仰并非只为“祈福免祸”
天主有能力福佑我们,使我们免于灾祸;也愿意把最好的东西赐给我们。但信仰却不单单为了祈福免祸。
祈福免祸心理源于逃避现实、贪图侥幸、找寻己益,令到与神的交往渐渐变成一种交易;求而不得的时候,更易对神失去信心。
真正的信仰却是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力求上进、讲求牺牲与奉献。他知道神已经把他视为“成年人”,所以乐于看到他独立生存、勇敢奋斗。这时人应做的就是“尽人力而听天命”,而且要“足踏尘世路,肩担古今愁”,绝不贪生怕死,只顾自私地苟存性命于乱世。
三、真宗教不单在“教人为善”
绝大部分的宗教都教人为善,也要求人努力为善,更提供方法助人为善。但宗教却不单单是一个教人为善的“道德集团”而已。
其实要做善人,未必一定要相信宗教。我们有时也会见到外表虔诚的人,内里却是伪装的君子。
纯正的宗教信仰能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醒觉到人的尊严;天主教更认为人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在这种自觉下,我们很自然去爱、去服务,那是一种发诸内而形诸外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的矫揉做作。在这个角度下,“升天堂”也不再是信仰的首要目标,而是信仰的结果;我们不会只是为了天堂而信天主,正如孝顺的子女,不会单单为了遗产的继承而敬爱父母一样。
四、真信仰不在追求“奇迹”
有人以宣扬奇迹去“吸引”别人,使人相信;并以天主的“有求必应”去企图使人相信“天主比外教神明更好”。殊不知你有你的奇迹,我有我的奇迹,每个宗教所宣扬的奇迹,可说数之不尽,欲凭奇迹的多寡去判定宗教的真伪,并无意义。这里并非否认奇迹的存在,却欲指明:奇迹并非信仰的核心。
其实奇迹是存在的,圣经中也记载了很多奇迹,今日也仍然有奇迹的存在,但我们自己却很少亲身经验到奇迹,它并非我们日常碰到的东西。
圣经中的奇迹有特殊的含义,它象征一个“善必胜恶”的时代的来临,耶稣也是藉着奇迹去证明他说话的权威性,让人去相信和接纳他的话;但现代奇迹却并非宗教的核心。我们既不是为了贪图获得奇迹而信仰,我们的信仰也毋需靠奇迹去支持。
相反地,真正的宗教信仰会让我们看到 --天天都看到--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奇迹:大自然的瑰丽、宇宙的和谐;人们相亲相爱,甚至互相宽恕;吸毒的人戒了毒;自私自利的商人成了童叟无欺的好商人;自我中心的人忽然开始想到要关心别人;我们天天能够起床;我们发觉我们所爱的人仍然健在……这一切都是“奇迹”,都值得我们庆贺、欣赏、感谢。
五、信仰要避免陷于狂热
有些人过分强调宗教的感性层面,逐渐引导信徒走上“狂热”之途。他们在聚会中狂叫、号哭,陷入半昏迷状态,有时甚至使人达到“竭斯底里亚”(hysteria)的疯狂地步;这是很危险的。
过分的宗教狂热可以使信仰变得非理性和反理性。更甚者,还会使信徒妄自掣起信仰的大旗,去攻击,甚至迫害、残杀异端者(其实只是异己者!)这种信仰除了巩固宣教士的权威及增加他们自己的经济收益外,对人生、对世界大同可说是害多于利。很可惜的是,这种宣泄情感式的宗教行为,在冷漠的世界中,可以治疗人在社会中因经常被拒绝而受到的创伤,所以信仰这种宗教的人还是趋之若鹜;而狂热的宗教行为,仍是永远都有市场。
本来深刻的宗教经验可以使人感动、流泪、痛哭,或在另一方面使人喜乐、甚至手舞足蹈。这是好的、健康的。不过,这只是信仰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信仰应比一时的感动和短暂的皈依更有深度。它应是一个人全心、全意、坚决、不可反悔的行为,人愿意无条件地接受天主进入自己的生命,指导自己的生命和改变自己的生命。他在信仰生活中,有热情、感动的时刻,也有冷然面对和正视生命的时刻;有经验到神的临在因而拥抱他的时刻,更有当灵性生命进入了黑夜,似乎失去了神,而仍能在漫漫长夜中枯等神再现的时刻。
真正的信仰是终生的、持久的、有深度的、对自己和对接触到自己生命的人都有裨益的;有“热”的时候,也有“冷”的时候。
六、真宗教并不等于“礼节仪式”
一切宗教都有或繁或简的礼仪,这是重要的;但礼节仪式不过只是一种发诸内而形诸外的“标记”,所以并非信仰的核心部分。耶稣很重视内心的虔诚,他认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若4:23)所以只重外表而缺乏内心的虔敬和生活的真诚,实在是舍本逐末;必须两者兼备,相得益彰。
七、真宗教绝非“法术魔力”
有一位神学家说:“上主创造世界时,希望人能爱人用物;但在人心败坏后,人却只会爱物用人。”法术或魔力所标榜的是“言语”(例如咒语、经文等)、“动作”(例如“作法”)或某些“物件”(例如符箓、镜等)本身的“法力”。人们甚至相信神也会屈服在这些言语、动作或物件之下,而为作法者所“用”。所以相信法术魔力的人,不单“用人”而且“用神”!天主教和许多其他大宗教却是相信神的本身,而且要按神的旨意去生活,去圣化自己、改善世界。神绝对不是供人役使的对象,相反地,他却是人生活的目标和取向。
八、真宗教并非源于人的无知与无能
有些无神的社会学家认定宗教是源于人的无知与无能。无知,所以误信打雷是雷公作怪;无能,所以渔夫在茫茫大海中,易于产生求神拜佛的心理。随着民智的开启(打破了无知),与科技的发展(人变得越来越能干),于是上述的社会学家便认定神可以寿终正寝了。信仰,当然不是指这一套!
九、真宗教不是有闲阶级的奢侈品
有些人信教,只是因为太清闲、无聊,要找朋友、凑热闹。他们有空才去教堂参加活动,一旦忙起来,或失意了,便不再相信。所以有些人求学时、未婚时很热心,结婚了,或者有了事业,便冷淡了;有些人环境顺遂时,感到“天恩浩荡”,所以十分虔诚,一旦遇到挫折,便怨天尤人,连教堂也不去了。
真的信仰当然不是这样的。天主教是一个正视人生者的宗教,人在最忙、最软弱、最困扰时,反而是他最需要宗教给他奋斗力量的时候!
十、圣经金句背诵
1.我们藉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旧人已与他同钉在十字架上了,使那属罪恶的自我消逝,好叫我们不再作罪恶的奴隶。(罗6:4,6)
2.你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反而应以更新的心思变化自己,为使你们能辨别什么是天主的旨意,什么是善事,什么是悦乐天主的事,什么是成全的事。(罗1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不赞成“行仁义”,却主张“由仁义行”。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也不是要“守十诫”或守什么规矩,而是要“由十诫行”,发于中、形于外,要“爱上”十诫和一切规矩,直至“忘了”或消化了这些诫命或规矩为止。
附录 迷信、占卜
迷信是一个很含糊、笼统的名词。它可以是指迷信宗教、迷信主义,或迷信某些学说、门派,也可以是指迷信明星、歌星,或迷信某些“成功人士”之类的“偶像”。迷信似乎是人的天然倾向之一,我们甚至可以在差不多所有宗教中,都嗅到一些迷信的气味。
由于篇幅关系,我们这里只谈一种与一般人颇有关系的“迷信”??各种类型的占卜,如星座、掌相命理、风水、姓名的笔划与吉凶的关系等等。下面是有关这类“迷信”的一些特质:
1.科学的外衣??
不少与占卜有关的玩意,都喜欢给自己冠上“科学”的名堂。例如认为掌相命理就是一种统计学和心理学的结晶,或者说风水就是地理学等。但在这些科学的外衣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预测”,完全无视于个人的主动性、创作性,和突破环境的主观能动力。绝大多数的占卜者都忽略了个人所处社会那些千变万化的因素及异常复杂的人际关系。
2.廉价的成功??
“占卜”所售卖的只是一种廉价的成功,一种毋须努力便可达致称心如意境界的幻象。它告诉人们:只要改一改姓名的笔划,便可以飞黄腾达,逢凶化吉;只要在门口装个什么镜子,便可以消灾解难;只要把祖宗墓穴选在适当的地方,便可以改变整个人生的运程,结束坎坷潦倒的生涯,迎向光明的、充满希望的生命。
但如果成功果然可以来得这么容易,世上还会有失败者吗?
3.抗拒理性??
迷信的人由于存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也由于希望幸运之神终有一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所以倾向于抗拒理性的审断和客观证据对迷信的驳斥。下面是台湾中国时报一九八七年二月廿三日“世界命理特刊”的一些大标题:“反败为胜的人生关键:自己的命运,可以(靠命理)自己掌握”;“祖坟选对了,三代成钜富;歌星改名,由小歌星而成大牌”。这是多么吸引人的广告啊!更吸引的地方:如果这一切忽然发生在“我”身上,那该是多么美丽的际遇!但这些人从不去问,也许亦不懂得去问:如果改一改姓名的笔划就可以致富,那我们又何必读书、努力?如果我们派一个这样的“命理专家”去非洲埃塞俄比亚,给那些非洲人改个好的名字,非洲的饥荒问题岂非可以完全解决?又如果真有好墓穴能使子孙昌盛这回事,那些“风水先生”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祖先移葬在这些墓穴中?
即使真有些人因为改名而后来致富了,也不能结论出改名可以使人致富,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运用左手写字的人后来成了天才,便认为“运用左手”可以“使人成为天才”一样。在逻辑学上,这不过是一种“在后为果”的谬误(见徐锦尧着伦理丛书“探索”p.56)。因为在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中,未必存有“因果关系”。简单来说:正如“运用左手”只是偶然发生在“成为天才”之前,它并非成为天才的“原因”;所以“改名”也只是偶然地发生在“致富”之前,它亦非致富的“原因”。这解释了,为什么并非凡是改了名的人都能致富,因为改名其实并不能使人致富!!
4.迷信心理?
?
?掌握命运--人不甘于单纯活于现在,他愿意明白自己的过去,也希望能掌握未来,掌握自己和自己的命运。任何在这方面能提供消息和方法的人士或书籍(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很难验证),都不愁没有市场。
?趋吉避凶--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我们有时会见到某些人突然祸从天降、身败名裂;有些人又会突然获得幸运之神的眷顾,转危为安。如果有人在这方面自认能为苍生“指点迷津”,谁能忍得住不去试一试?
?填补空虚--迷信在生活落后的地方特别流行,在那些“暴发户式”的发展中地区,由于物质生活与精神和道德生活脱节,也容易衍生迷信,以弥补物质生活的匮乏,或填补由物质生活所带来的餍腻感和枯燥感。
?安全感--当人对社会失望,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一切感到恐惧、焦虑,甚至失望的时候,他便需要依附一些东西,让自己感到安全,给自己带来一丝希望。掉在大海里的人,甚至连一根稻草也会抓着不放。
?好奇心--当然,在众多的所谓“迷信”者当中,也有些是纯粹出于好奇心,只是人云亦云,人试亦试。他们并不认真相信,只不过是闹着玩而已。不过这些虽然不太相信这一套,但在心理上却总不免会忐忑不安,不能完全释然于怀。但既然不信,又何苦尝试呢?
5.小结??
我们不应随便指斥别人的行为是“迷信”。本节的目标,主要不过是让我们自己不致轻易陷入迷信之中。要达到这目的,我们必须多诉诸理性,多运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仔细地观察,冷静地判断。我们要看清楚:唯有不断努力、自强不息,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径。侥幸只是人生中的偶然,我们绝不应把自己的终生幸福寄讬于虚无缥缈的憧憬和奢望上。按照“通书”的指示而出门远行的,固然有“平安去、平安回”的例子,但这证明了什么?难道那些不懂得“择日子”而远行的人,全都“有去无回”不成?中国古时的婚姻总爱选“黄道吉日”,却并不见得就能家家太平;那些全不理会什么吉凶日子的人(例如一般的欧美人士),他们的家又难道都变得支离破碎了?如果我们多想一想,又怎会认为星座、生肖、风水、饰物、吉利的说话本身,就能带来幸福或灾祸呢?中国古人不是也说过:“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吗?
摘自《正视人生的信仰》
---------------------------------------
欢迎点击天恩570859059的空间欣赏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