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心
修行之路
佛法是至高的唯物辨证法,与唯心主义完全不同。
佛法的辨证法是指宇宙空间万物变化的原理。这其中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可触及和不可触及的。因为构成世界的元素很多,有我们人类可知也有不可知的。可知的不必讲,就是我们可见可触的。而不可知的世界虽然我们未见也不可触摸,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不可质疑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总有着解不开的莫名其妙的迷。而佛法就是解开这些迷的钥匙,和指引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寻求出路与归宿的明灯。
佛法的法理很简单、朴素,但却很有道理。这个道理就叫做因果循环。所谓因果,顾名思义就是事情的发生与变化,总有它的起因才有必然的结果。这个道理若仅仅以我们所生活的人类的世界来了解和解释是不够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无法全部认识和进入其他的空间和其他的世界。这些空间就是佛法所讲的六道,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道,而其他五道也是客观存在的,就在我们周围,与我们共同拥有这个空间。六道仿佛是一个循环往复传动的锁链,一环也不可缺,它既有规律又藏着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就是我们或他们的思想的转变。也就是心的转变。
既然是因果轮回, 那么修佛法的意义何在呢?这就是佛法的高明与深奥之处。佛的世界与六道世界共存,却又摆脱了轮回,超然其外,共处而不相融。因为佛的存在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拯救。 佛是为渡众生而存,佛法是为觉悟众生而宣,所以佛世界要与六道世界共处。六道众生凡心存善意者,若有缘闻听真佛法而明悟,就可脱却轮回之苦。
但何谓真佛法?真佛法就是指大乘佛法,而非后人伪造的诸般妄言。大乘佛法讲的是不求名利回报,只是尽本身之力施舍众善生,以渡众生为己任,不求闻达于世间。但它只是讲要灭度众生的种种欲望,而非实体,令众生在思想上解脱欲的羁绊,脱却轮回。修大法者当对众生无亲无疏,当为善是亲,为邪则斥,反之则会堕于偏佞,不能解佛之真意。真法讲求无我,我尚没有何况其他,若存世间爱恨也就难脱挂碍,何以解脱?只有远离诸多欲望,才能够悟得佛法。若然开悟,则佛、菩萨皆知,自然就可加以指点,使其明了因果之缘,不枉堕轮回。
真佛法讲求融会贯通,无断灭,无穷极。所以一切事情关系都在变化发展之中,正可邪,邪亦可正,这要取决于各种缘法的不同。法不仅要悟,还要坚持。各种轮回世界存在着多种欲望,众生之中即便领悟了佛法真谛,如受到外魔扰乱而动痴、嗔、贪欲,也可再堕轮回。又六道中本处恶境,若有缘法得闻真谛,亦可脱却轮回,或出恶境而更近正法。在修悟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欲望的吸引,名、利、爱、恨、喜、怒、孝、悌等等。虽然生在世间,这些关系必然存在,但修法者应先明白其中之因果,再尽己力善了其缘,早脱苦难,以正菩提。反之,如不能克制欲望,而纵其发展,就会令自己更陷苦海。
修悟佛法当先发菩提心,此心好发,但要看如何发。佛讲:发菩提心者当想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实无有一灭度者!所谓要灭度的不是实体,而是思想、是心。此过程绝非闭门诵经就可实现,首先要发慈悲心,立渡世愿,运无穷智,行无碍行!不发慈悲心难立渡世愿,无此心此愿,就不能做到舍己施众,就不可能领悟佛法之奥妙,也就更不可能得到无穷智慧,行无碍之行了!所以佛界有悲、愿、智、行四大菩萨,有弥勒、济公游于人间,却无闭门诵经渡世的菩萨!
修悟佛法当以卑下之心处世,不应贪图安逸享受。安逸享受看似福报实非福报,只是一种债而已。债完则转空,能留何物?转而再入轮回,恩要报,仇要担,何时算了!不如以卑下心处世,安然平淡,助人舍身,忘却宠辱,方能早脱苦海。
修悟佛法不应受环境影响。不论处于何时何地,不论贵贱尊卑,都当以舍己助善为行为准则。但又不能拘泥,当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完成不同责任。当知来世间之因,而完红尘之果,不贪着,不放弃,不负债,不图报,以求不种未来因,也就无来世果,才可无挂碍而脱轮回,不再往生。
修悟佛法不必在乎如何参佛拜祖,只要一意发菩提心既是真谛。如来说:以为我有所说法者即是谤佛。又说: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于邪道!又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说:本就无我,而世间之人以为有我。他已经明确告诉后人当如何做,为何还要贪着其事呢?如来还说:若有发菩提心者,如来悉知悉见。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若能做到无私的舍身施众,行真善事,无所求,无所欲,则如来自可相助、加以指点,从而开迷津,证光明觉悟,自可见如来!
修悟佛法当严以克己,宽以待人。能忍辱,肯吃苦,不为己利而争,不以己名为意。为人坦荡,澹澹无私,守诺重节,不轻言,不妄信。处处行事以善为本,虑事为他人着想。但要辨明是非,善善恶恶,不可因亲为善而恶不识。要常怀慈悲之心,平等待人。这样才能善观世间人情,善断是非,知可行与不可行,晓真善及伪善。这就是善思而明断!
修悟佛法当以修心为上。心者,思、欲之根苗。思,苦恼之源;欲,迷性之始。所以欲罢苦迷之根,当先明心见性!
修悟当以无心为准,无心则可使性空明如镜,无心则可入于寂静,寂静则可抛却烦恼。如此则可性见空灵,随遇而转,无所阻碍,圆转自如,虽天地之高远,宇宙之洪大,亦可明查毫末,洞晓细微。
当以行善为心之准则,当以善心对天下众生。发无量胸怀,容天下万物,才可令智慧运转于心间,发挥无量无边之法力。发善心以包容世间诸相,还于寂静。这样才可识诸相之因缘,从而破解、了却,使脱挂碍。这样才可见诸相非相,而见如来。发善心者当以我心为明镜,以映照世间诸相,而我心如如不动,这样才可识诸善生、善事,从而破邪降魔。心定则可破除烦恼,使诸相归于寂灭。
此心即为菩提心。世间诸相皆幻,欲破诸幻相,当先使心归于寂灭,寂灭则无思,无思才可以空对世间种种相,令其入我心中,皆归于寂灭。诸相入我心中化为实相,才可断除烦恼,以归寂灭。
修心当以处下为上。处下以受诸般烦恼,受尽诸般烦恼已,才可识烦恼之源,从而断灭之。处下而无下之卑,则可令上而下之。令一切平等,视众生平等,才能无偏,无偏才可渡众生。处下才可体会众生之苦,识众生之难,使己心常明,以救苦拔难。
心无烦恼,便可抛却一切相,这样才可发菩提心以布施诸世界,布施已而入于寂灭。心无烦恼,便可排除一切挂碍,转智慧于无极,化诸般于一境。
若心归于寂灭,则诸相亦归于寂灭,便可合世界于一。诸相变化则我可尽知,以我心之不变应对外相之诸般变化,则我尽可知晓变化之本末,就可从容应对不失慌乱。从而诸相变化皆居我之下,我处高、处外、处上,则可察诸相之细微,而令我不失偏差。也就可以我之心现种种相,种种变化应对诸相之变化,得施法众生而无碍。
天地宇宙之变化无穷无尽,而真佛法因无我相,则可使之尽罗其中,妙解一切纷纭,令入无余涅般,了却诸般烦恼,归于寂灭。所以修法当以修真法为上,不可为外相所引,妄破痴、嗔、贪大戒。若能以真法观世界,则世界尽在我心,而心无我相便可行菩萨行,谓真菩萨!
世间说善者众,而行善者稀。诵经者众,而从法者少。故谓:求佛者入于邪,假说者谤于佛,无我者得解脱,发菩提心者名菩萨!
文章评论
清清
[ft=,2,]我看不明白。[/ft]
雪艳莲心
[em]e179[/em][em]e163[/em]
小菜一碟
[em]e18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