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断正淫,是否能往生?

个人日记


图片

夫妻不断正淫,是否能往生?

 

     问:夫妻不断正淫,是否能往生?

  答:如果没有贪爱就会往生,如果还有贪爱,就不能往生,关键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有贪爱,你还不愿意离开,你这个夫妻还断不掉,还在留恋,那怎么办?来生再做夫妻,你还能往生吗?你不能往生,所以关键在此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净空法师)

  念佛没有断五戒,没有断淫欲,能够往生吗?

  虽然没有受五戒,但是能够自动戒杀、戒邪淫,信愿具足,也能往生。因为净宗带业往生。不过,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这样就更有把握了。(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人之欲,在家居士若正淫无断,是否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淫欲是生死的牵绊,是轮回(梵语samsara)的原动力,当人在临命终之际,在家居士正淫未断,但能正念提起,愿力坚固,专注一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可蒙佛慈悲接引,带业往生,更无有疑。

  但学佛者不可抱著侥幸之心,应该好好的勤修梵行为佳,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淫欲不断,尘不可出,佛弟子应依此共勉之!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梵语hetu-pratyaya),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以何者为种子,方得往生彼国。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

  答: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具有二种行,如是一定往生彼国。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所谓的厌离行者,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为五欲境界所牵缠束缚,轮回生死于五道当中,备受种种辛劳艰苦。如果不能起心厌离五欲境界,想要了脱生死则是无有出离之期。为此之故,应当常常观察我此色身,充满了脓血屎尿,一切的恶臭之物常常流露,极不清净臭恶污秽。是故《涅槃经》云:‘如是色身之牢城,有愚痴的罗刹,居止安住于其中,凡是有智慧的人,又有谁会乐意获得此色身呢?’又经云:‘此色身乃是种种痛苦所聚集,一切种种皆是不净,如同被木头捆扼、被绳索束缚,如痈疮等脓血不净,根本就毫无意义和利益。上至诸天所得的色身,皆亦如是痛苦不净。’因此求生净土的修行者,不论若行若坐,若睡眠时,若觉醒时,常常要观察此色身,唯有痛苦无有可乐,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纵使是夫妻的房事不能顿时断除,也应渐渐生起厌离之心。应当作七种不净观:

  一者、观察此淫欲的色身,乃是从我们的贪爱烦恼所生起的,此即是种子不净。二者、父母在贪爱交会之时,赤白的精卵和合,此即是众生受生处的不净。三者、投生于母胎当中时,在心肺肝胃等生脏之下,在大肠小肠膀胱等熟脏之上,即是处胎时住处之不净也。四者、在母胎之时,唯是食用母胎之血,即是食啖之不净也。五者、等怀胎的时日月份满足之后,头部颠倒向著产门,与脓血一时俱出而下,恶臭污秽脓血狼藉,此即是初生时之不净也。六者、人的色身只是一层薄皮覆盖在上面,其皮下之内脓汁血液、遍满于色身的一切之处,此即是色身全体的不净也。七者、乃至色身死亡之后,膨大肿胀腐烂败坏,骨骸与肌肉渐渐分离、纵横四散,乃至狐狗野狼争相食啖,此即是究竟不净也。

  自己的色身既然有如此七种不净,他人的色身也是如此。若是能够于自己所贪爱的境界,男女的色身姿态等,深深生起厌恶远离之心,常常观察其为不净。若是能够如此观察色身不清净者,淫欲贪爱等烦恼,即能渐渐减少。此外也可以作十想观,其广泛的内容就如经典所说。(译注:十想者:死想、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外应当发愿,愿我能永远脱离三界生死之中、杂食诸物的恶臭污秽,脓血不净,耽荒于五欲境界之男女等色身。愿得极乐净土法性所生之妙色身,以上为厌离行也。

  二、所谓的欣愿行者,又有二种:一者、先明了祈求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二者、观察思惟彼西方净土清净庄严等种种事相,然后欣喜发愿求取往生。

  一者明了往生的意义者,我人之所以求生西方净土,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生死痛苦的缘故,然后随即自我思量忖度,我如今无有功德之力,若是生在浊恶的世界当中,种种烦恼之境界极为强盛,而我自己尚且为业力所束缚,沦坠沉溺于三途恶道之中,动辄要经过数劫之久。如此轮转于六道生死之中,无始劫已来,未曾有一时的暂停休息,要到何时才能救度受苦之众生呢?为此之故,应当求生于清净的国土,亲近于诸佛圣人,若能证得无生忍力,方能在此浊恶的世界之中,救度苦难的一切众生。是故《往生论》云:‘所谓的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发愿作佛之心者,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而度众生的心者,则是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又发愿求生净土,必须具足二种行。一者、必须首先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二者、必须得到三种随顺于菩提门之法。

  何者为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一者、依于智慧门,不追求自我的安乐,而远离了我心中贪著自身之烦恼。二者、依于慈悲门,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而远离了不想安乐众生的烦恼心。三者、依于方便善巧之门,应当怜悯一切的众生,希望给予其安乐,因而远离了恭敬供养自我身心之烦恼。若能远离三种菩提门之障碍,则能得到三种随顺菩提之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祈求诸般快乐故。因为无上菩提乃是无染的清净之处,若是为了自身求安乐,即染污了身心而障碍了菩提之门,是故无染的清净心,是随顺于菩提法之门。二者安清净心,为了拔除众生苦难的缘故。无上菩提心乃是安隐一切众生的清净处,若是不作愿发心救拔一切众生,令其远离生死之苦,即是违背菩提之门,是故安乐众生的清净心即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恒常安乐之处,若不作愿发心欲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是遮障于菩提门。

  此无上菩提因何而得到呢?这就要因为往生净土,常常不离于佛,得到无生忍之后,才能于生死浊恶的国土之中,救度苦难的众生,大悲与智慧在内心中圆融具足,虽在一心禅定之中而常以妙用利益众生,圆融自在无有障碍,此即是菩提心,此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之意义也。

  二者、明了彼净土庄严之事而起欣喜心、愿求生净土者。因为希求心而起于忆想,缘于西方阿弥陀佛,或者是其法身,或是其报身等,金色的光明,八万四千的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常常遍照十方法界,摄取念佛众生而不舍离。又观想彼极乐净土七宝庄严微妙快乐等,其完整的境相就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十六观等。常常修行念佛三昧,及布施持戒等一切善行,皆悉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令其同生彼极乐国土,如此决定能够往生净土,此乃是所谓的欣愿门也。(法宣法师白话译《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中国佛教网)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