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德才兼备的皇太后:邓绥
个人日记
(2014年11月24日重新修改)
东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太后,恐怕就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了。
邓绥(80--121年)出生在门弟高贵、功臣与外戚双重身份的世家。祖父是东汉的开国首功,“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高密侯、太傅邓禹,父亲邓训为护羌校尉,母亲阴氏为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
或许受良好家庭教育的缘故,也许是天性使然,小绥绥自小乖巧、善良、体贴他人,很受家人喜爱,她的奶奶太傅夫人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奶奶突然兴致大发,亲自为她剪头发。但终归年纪大了,眼花,结果一不小心剪伤了她的后额,年仅五岁的小绥绥强忍着痛,让奶奶把头发翦好。过后,左右丫环奇怪地问她,"难道不痛么?"邓绥说:“只因太夫人怜爱我,偌大年纪还为我梳理头发,我实在不忍伤她老人家的心,所以就强忍着罢了”
邓绥“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常与兄长探讨经书、典籍,被兄长戏称为“诸生”。由于她"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亲有些不高兴,说"你不习女红,不学针线,却专心致志研读经书,难道想做女博士么?”邓绥乖巧,不想违逆母亲的意愿,于是听从母训,白天专心致至学习女工,晚上则诵读经史不懈。而父亲邓训却觉得女儿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反而对她另眼相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和帝永元四年,邓绥12岁。这一年八月,她与阴女同时被选入宫中,作为嫔妃人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年冬,父亲邓训突然病逝于西宁任所。父亲的死,无异于晴天霹雳,她悲恸欲绝,“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 三年后亲人见到她时,几乎都不敢相认了。她的孝顺与善良,让亲友们无比感动。
阴女是前执金吾阴识的曾孙女。阴识是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的兄长,门弟显赫。阴女年少聪慧,面貌也颇为端庄秀丽 ,初入宫时很受和帝宠爱,第二年就被册封为贵人。而邓绥则因为父丧,需在家守孝三年,暂时没能入宫。
三年后,邓绥丧孝期满。这年秋天,她再次被选入宫中。此时的邓绥长得婷婷玉立、容颜靓丽,对此,《后汉书》作这样描述;“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汉时“七尺二寸” 相当于现在1.7米左右)。此时汉和帝刘肇已是十七八岁,正是青春日盛、风华正茂之时,一见到邓绥,立刻倾心。
永元八年(96年)冬,阴女被册立为皇后,邓绥则被封为贵人。
邓绥与阴皇后本是姨表亲的关系,且辈分高于阴皇后。然而,自幼饱读经史的邓绥深知宫庭险恶,因此处处小心翼翼、谨慎有加。她恪守汉宫礼法,对待阴皇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平时若是身上的衣着偶尔与阴后的颜色相同,就立即更换,以免引起阴后的嫌忌;每当她与阴后一同觐见和帝时,邓绥从来是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如果遇到和阴后同行,邓绥则躬身恭立,先让阴后起步后,才缓步跟随;和帝每每有所询问,邓绥也从不在阴皇后开口之前讲只言片语。对其他妃嫔,她亦卑辞克己,曲意抚慰;即使是宫中隶役,也皆施以恩惠,从不盛气凌人。每逢宫中宴会,六宫妃嫔贵人都竞相修饰,浓妆艳抹,邓绥却独着素妆,淡扫娥眉。对此,和帝深深感叹:“修德之劳,乃如是乎!”(人们对道德的苦苦修行和追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邓绥的谦恭,赢得了和帝的赞赏,阴皇后却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随着对邓绥嫉妒心理日炽,阴皇后对和帝态度也一反常态,每当和帝来到她住的长秋宫,她总是耍起小脾气,不与皇帝亲热。这样的日子一长,和帝对阴皇后失去兴趣,宠爱渐渐不如以前。对此,阴后“爱宠稍衰,数有恚恨”。而此时的阴皇后与邓绥都无子嗣,其他嫔妃所生的几位皇子也都不幸夭折。为此,邓绥日思夜虑皇帝的继嗣问题,常垂涕叹息,多次主动推选才人进御,希望能为皇上生下龙种,以博取皇帝的欢心。 久而久之,和帝觉得邓绥比阴皇后更近人情,而且处处为汉室着想,所以就格外高看她一眼。一次,邓绥染病,和帝为表示恩宠,特命邓绥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且不限定日数。按汉朝的宫禁制度,这确实是格外加恩了。邓绥心中高兴,却婉言谢绝,劝和帝道:“宫禁至重,乃天子所居。若使妾外家久在内省,有违圣制,不合礼法。此虽是皇上殊恩,但这样一来,上使陛下有亲幸私家之讥,下使贱妾遭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得不偿失,实在不想搞到这种地步。陛下不弃贱妾陋质,妾纵死亦感泣于九泉之下。”和帝听后,深受感动:“别的女人都巴不得家人能够随意出入,以证明自己得到了皇帝的特殊恩宠,而你却为江山社稷着想,真是难得啊”。至此,和帝心中爱的天平更倾向于邓绥了。
阴皇后逐渐失宠,嫉妒之火愈加炽烈,恨不得立即置邓绥于死地而后快。其外祖母邓朱亦常入宫中,与阴后一同咬牙切齿地诅咒邓绥,并想借助巫蛊妖法陷害邓绥,拔去眼中钉。
永元十三年夏,和帝身患痢疾,久卧不起。捱去至五月中旬,病势愈加沉重,眼看要不久于人寰。此时住在嘉德宫里的邓绥心急如焚,日日祈祷上苍保佑和帝早日康复。而阴皇后见和帝病危,不忧反喜,她密语左右,狠狠地说:“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我若得志,一定将邓氏满门抄斩!)
邓绥在宫中人缘很好,有人偷偷地把阴皇后的这番话转告了她,希望她有所防备。邓绥听了,不啻五雷轰顶。她深知,和帝病危,命如游丝,但除了皇后之外,其他嫔妃非皇上宣召不得入侍请安。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又无嗣君,阴皇后临朝称制,如果对自己下毒手,甚至仿效吕后残杀戚夫人的“人彘”的旧事,那结局就太悲惨了!想到这,她不禁泪如雨下,对身边的宫人说:“我竭诚尽心地对待皇后,非但不能得到福佑,实在是天降罪于我。妇道人家虽无从死之义,但当年周武王病,周公请以身代死;楚昭王病,越姬以死求其无恙。史言昭昭,为万世楷模。如今皇上病重,我亦当效法先贤烈士,以死乞求皇上安泰。我今日虽死,却可以上报皇上隆恩,中可解宗族横祸,下可不使阴皇后肆恣毒志,令我受当年戚姬‘人彘’之苦”。
所谓“人彘”,说的是汉高祖死后,吕后将高祖生前宠爱的戚夫人割断手足,放入酒瓮,置于厕所,被称为“人彘”的汉宫旧事。对于熟读经史的邓绥来说,“人彘”的惨剧自然是熟知的。她打算立即服药自杀,众宫人竭力劝止,乱作一团。在这关健时刻,一位名叫赵玉的宫人急中生智,谎称有信使来报,和帝的病已经转好。邓绥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或许冥冥之中有感应,第二天,和帝果然病体康复。邓绥躲过了人生灾难中的最大一劫。
永元十四年(102年)四月,阴皇后与其外祖母邓朱等共行“巫蛊”妖术一事被人告发。这种巫术,在汉代十分盛行。暗行巫蛊妖术属极其严重的罪行,朝廷对此严令禁止。和帝得悉后,即刻派中常侍张慎、尚书陈褒彻查此事,结果证据确凿。为此,和帝震怒异常,“以为祠察祝诅,大逆无道”,遂下令将阴皇后的外婆邓朱、舅舅邓奉、邓毅、弟阴轶、阴辅、阴敞等相关人员逮捕入狱。阴后的父亲吴防侯阴纲见此情景,万念俱灰,畏罪自杀 ;涉案人员的亲属被迁徙到被流放日南郡(今越南河内)比景县;其他宗亲一律免官,勒令回乡。和帝认为阴后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派司徒鲁恭持节将阴皇后从长秋宫迁到待罪的桐宫居住。阴皇后追悔莫及,在忧愤和羞愧中一病不起,于永元十五年(103年)死去,年仅23岁。这就是东汉中期著名的“巫蛊”事件。
阴皇后被废时,邓绥曾出面替她求情,但和帝没有恩准。然而,邓绥这种不计前嫌、宽洪大量的做法再一次感动了和帝。
邓绥在朝野上下、宫内宫外的声誉更盛。对交口赞誉之声,她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深自闭绝”,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意避开那些颂扬她的场面。
中宫缺位,和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立邓贵人为皇后。他对左右大臣说:“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继宗庙,母仪天下,岂能轻视?朕以为邓贵人德冠后宫,贤称天下,最为合适。”
永元十四年十月,和帝册立邓绥为中宫皇后,并择十月吉日举行隆重的立后庆典。这天,满朝文武齐集章德殿,皇帝莅临,百官陪位,由大尉持节捧玺绶,宣读策文。文曰:“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祢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邓贵人乘淑媛之懿,依山河之仪,威容昭曜,德冠后庭。群僚所咨,人曰宜哉。卜之著龟,卦得承乾。有司奏议,宜称绂组,以临兆民。今使太尉某持节奉玺绶,立贵人为皇后。其往践尔位,敬宗礼典,肃慎中馈,无替朕命,永承天禄。”
册封大典刚过,邓绥随即上表和帝,谦称自己“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再次展示出她谦恭礼让的品德。
邓绥登上皇后宝座后,依旧谦和平易,不居尊自傲,生活上仍然俭朴节约,无丝毫放纵。她下令禁止各地郡国上贡珍奇之物,只许在岁终时供些纸墨而已;和帝想按成例封赏邓绥外家,她也再三推辞,婉言谢绝。
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时年才27岁。
此时和帝的十几个儿子中,大都早年夭折,只剩下年仅8岁的儿子刘胜和出生不足百日的刘隆,出于为了顺利长大的原因,他俩都寄养在民间。邓绥考虑到刘胜患有严重痼疾,无法正常继位, 于是火速派人持节将寄养在民间的刘隆迎回宫中,连夜即帝位,是为殇帝。
殇帝刘隆即位,朝廷尊25岁的邓绥为皇太后,按汉制“垂帘听政”,并诏告天下,定次年正月为“延平元年”。
然而,谁也没料到,还在吃奶的刘隆继位不到一年又夭折。邓绥只好和其兄车骑将军邓骘再商量,并征得重臣的同意,又连夜将和帝之兄,原废太子清河孝王刘安的儿子刘祜迎入宫中。
延平元年八月,邓绥再次诏告天下,立刘祜为帝, 是为安帝。改元“永初 “。这一年安帝才13岁,因此按制邓绥再次“垂帘听政’。
从此,邓绥开始她人生中为国事操劳而鞠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辉煌时期。在之后将近十七年的名为“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汉帝国最高领导人生涯中,她充分发挥过人的政治智慧,自始至终事必躬亲,勤政不懈,终于将风雨飘摇已慢慢下沉的这条汉帝国大船挽救了回来。她的所作所为,她所建立的功绩,在东汉史册上留下了浓彩重笔的一页。
安帝延平至永初年间,自然灾害异常频繁,是汉代(西汉、东汉)四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时期。
永初元年(107年),全国十八郡相继发生地震、四十一郡遭严重水灾、二十八郡遭风雹侵袭。 对此,邓绥心急如焚,每闻人饥,达旦不寐。”她日夜操劳,一方面分派官吏巡视灾情严重的州郡,开仓赈灾,抚慰百姓;另一方面又开放国有山林、池陂,赐给无地贫民予公用土地,贷给种子,假给耕牛,免除灾区一至三年的田租赋税。
为稳定边疆局势,她采纳西域都护府要求留任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重新打通中原去西域的通道,派兵抗击匈奴;对于西羌等地的少数民族的暴动,她听从虞诩等人计策,先用武力平息,再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等办法,来稳定民心,逐渐使边陲局势恢复宁静。
针对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状况,她精简冗员,减去宫中多余人员共五百多人;大辐度削减朝庭经费开支,削减宫廷的膳食、衣服和器具的费用,她以身作则,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官员的固定开支由每年将近二万万钱,削减至几千万钱;取消各种金银饰物、珍奇珠宝、锦绣等奢侈的摆设,并要求为宫中制造锦绣、珠玉、雕刻等玩器的工厂全部停止生产;上林苑的猎鹰、猎犬全部卖掉,各地离宫、别馆所储备的米、粮等物,一并减少;各郡、各封国的贡物,也将数量削减一半以上。除了供奉皇陵祠庙以外,不得使用肉类食品及精白米面等各种食物。
对于地方官员普遍存在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等各种现象,她也十分清楚,并下旨重斥:“水灾为患,各级官员粉饰太平,妄求政绩,隐灾报喜,藏忧生患。农田毁坏,报成垦田增加;百姓流散,报成增加户口。隐瞒罪案,纵容凶徒,任用私党,滥用权力,令得百姓受祸。京官外官勾结,不知畏天,不知愧人”责成二千石以上高官必须对此负责,一时群臣畏服。
经过邓训的励精图治,这一年,尽管自然灾害如此严重,经济生产仍得到较好的恢复,史称 “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
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邓绥十分注重经史学术,以教化天下。同时非常虚心好学,尊重和重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早在入宫之初,她就随同博学多才的班昭学习经书,兼习天文、算数等,临朝称制后,更是带头读书,为宫中表率,使宫中形成了一股读书的风气。她还经常向班昭请教学问,咨询政事。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后汉书》作者班固之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女学者、历史学家。和帝在位期间,班昭续写其兄未完成的《后汉书》。班昭七十多岁时写下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女诫》,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
邓绥对蔡伦改革造纸术极为赞赏,下令宣传推广,并封蔡伦为候,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
邓绥热爱学习,重视学习。除了每天上朝听政,躬身处置繁重军国大事外,每到夜晚闲暇之余,则诵读经史,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她不仅自己读,而且要求身边的宫人一起读。后来她发现诸多经史书籍中,残缺错漏甚多,于是特选儒学大师刘珍与博士良史等五十余人,对五经、诸史等书籍逐一进行校正、修订。
邓绥还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安帝元初六年(公无119年),邓绥诏征召和帝之弟济北王、河间王后人,不分男女,年龄在5岁以上的共四十余人,以及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弟,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对于这一做法,邓绥曾对她的堂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说出了办邸学的初衷:“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眼下承前代之弊,时俗浅薄,伪劣滋生,若不大力劝导,将使风俗日薄,人心难教,尤其是贵戚食禄之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知享乐,往往由此招来祸患。故而要以文德教化子孙,使他们有所约束,不致于触犯国法,希望你们能明白我的苦心。”
邓绥求才若渴,多次向下诏,要求朝中大臣及地方官员层层推举"贤良方正"、"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其兄邓骘等人理解邓绥的深意,先后举荐当时的天下名士何熙、李郃、陶敦等列于朝廷,同时又辟举杨震、朱宠、陈禅等置之幕府。邓骘和邓绥一样崇尚节俭,且不恃权用私,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邓绥为人宽厚善良,她多次下诏赦免释放自东汉开国以来因罪囚禁者,包括明帝、章帝时期被废黜的马皇后、窦皇后两家的亲族。永初四年(公元110年)邓绥下诏赦免阴皇后之罪,召回其被遣家属,并补偿阴皇后亲族五百余万资财。对因受阴皇后案株连的被遣免者,或赠赐财物,或赠赐田地,给以生计。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还诏封了阴氏后人阴淑。由此可见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慈之心。
邓绥为人精明体察,智慧超群,常能破除冤情。和帝刚去世的时候,宫中有人乘乱偷走了一箧大珍珠。邓绥认为如果严形拷问,可能会屈打成招,累及无辜。于是,她将有关人员集合起来进行询问,并细细察颜观色,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藏珠者心虚,更迫于邓绥的威望,当时便主动承认,叩头请罪。不久,和帝当年的宠臣吉成被人告发行巫蛊之术。吉成被押往掖庭拷讯后,供认不讳,案定待决。但邓绥却起了疑心,认为吉成乃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先帝作古,看么可能暗行巫蛊之术?看起来不合情理,其中必有缘故。于是,邓绥坚持要亲自去复审,经过详细迅问核实后,真相大白:原来是和帝时的其他男宠因妒恨吉成被和帝百般宠爱,趁着和帝去世的机会,共同诬告吉成,想置他于死地。邓绥终于还吉成一个清白,并将诬告者依法治罪。众人无不为之叹服,皆称太后圣明。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师洛阳遭受大旱。邓绥亲往洛阳寺复核囚徒。在复核过程中,其中有一位犯人,在即将被押下去时,抬起头目光紧紧地望着她,似乎有话要说。邓绥感到有问题,立刻将这个囚犯押回,重新讯问核实。结果,此人确实冤枉,邓绥当场将他释放,并将主持此案的洛阳令收监抵罪。这时,本来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空下起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大雨。老百姓久旱逢甘雨,自然是欣喜若狂。人们把与邓太后亲审案件使受害人得到伸冤一事与天降大雨联糸起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是太后的仁德与圣明感动了上苍。
大概邓绥也深信这是冥冥之中上天的感应,以后每逢大旱,她都要亲往洛阳寺复查囚徒,审理冤狱,整顿司法。这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东汉王朝的中后期,皇帝大都是在未成年甚至是幼年继位,因此太后往往“临朝听政”。后汉书记载:整个东汉时期 “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然而,邓绥与那些名义上是太后临朝实际上是“定策帷帘,委事父兄”的情况不同,她把最高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允许他们参与政事,不许他们胡作非为。越是亲近的人,要求就越是高,尤其是对大肆提拔的邓氏家族中人。
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邓绥封其兄邓骘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其他兄弟也官居要职。“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邓绥虽然倚重外戚,但对他们的要求却特别严格,对亲属中的犯法者决不姑息。安帝永初元年(107年),邓绥特意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郡的地方官发出专门制约邓家的诏令 :“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恣肆不法,咎在执法懈怠,不能依法制裁。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怀敬顺之志,但家族广大,姻戚不少,难免有人奸猾不肃,多犯宪禁;汝等应严加检敕,依法办事,勿相容护包庇。”诏令中要求他们对邓骘家族及其姻亲,严加管束。如有违法,严惩不贷。
有一次,曾经送给邓凤几匹良马的中郎将任尚因盗窃、克扣军粮被押往廷尉衙门审理,邓凤害怕得马的事败露受到牵连,就向父亲邓骘说明情况。邓骘十分惶恐,主动将妻子和儿子邓凤剃成秃头(髡刑),带着他们向邓绥谢罪。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由于邓绥注意“检敕宗族”,因此邓氏一门,可以说是最为显赫最有权势的外戚,但并不像其他时期的外戚那样骄横跋扈,而是遵守朝廷法度,谦和贤达,恭顺节俭、忠君爱国,时人誉为“阖门静居 ”
邓绥忧国忧民、日夜为国事操劳,政绩丰硕,得到朝庭内外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景仰。大臣们纷纷上书安帝,称颂邓太后:“兴灭国,继绝室,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 可诵而不可名。”元初五年 (118年), 平望侯刘毅上书安帝,认为“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考检古代名妃贤母,无有像皇太后之功著者。” 因此,应当命令史官著为太后作《长乐宫注》,《圣德颂》广布宣扬、把她的勋德勒金刻石,高悬如日月之明,垂之永远,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采纳了刘毅的建议。
由于长期操劳过度,邓绥经常通宵咳嗽,咯血不止。至永宁二年初,病情越来越严重。邓绥深感来日无多,但仍坚持每天到前殿朝会群臣。去世前十多天,邓绥看望刚修缮新宫的皇太子刘保,拜谒光武帝陵;回来以后大赦天下,并下诏:“朕以无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无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可奈何。 公卿 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坦然地向天下臣民宣布自己的病情,并念念不忘的是天下苍生和汉室的安危。邓绥死前的遗诏,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直至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
安帝永宁二年(121年)三月,邓绥病逝,享年四十一岁。与和帝合葬于顺陵,
邓绥在和帝死后,临朝执政16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扶持汉室,谨慎守成,最后操劳至死,这在古代后妃中实属罕见。
邓绥死后,谥为“熹”。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曰熹 ”这是对邓绥一生功业之总结,它高度概括了邓绥鞠躬尽瘁操劳国事之一生。
然而,人无完人。邓绥虽然勤勉为国,但因称制终身,号令自出,在安帝成年后仍大权独揽,这引起安帝内心强烈不满以及一些朝臣的反对。邓绥刚刚去世五个月,宦官江京、李闰等人便罗织罪名,诬陷邓氏家族成员曾有废黜安帝的图谋。安帝遂向邓氏家族开刀。邓氏家族成员有的被削爵,废为庶人;有的流放边郡,后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被迫自杀;有的遣返原籍,家资田宅皆被充公。邓骘与儿子邓凤自知申冤无门,绝食而死。
邓氏家族忠心为国,却蒙遭冤狱,天下正直善良之士无不悲愤。大司农朱宠赤裸上身,用车子拉着邓骘的棺材上朝为他鸣冤:“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骘等罹此酷滥。一门七人,并不以命,尸骸流离,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丧气。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 朝中大臣也纷纷上书,为邓骘鸣不平。
安帝不知是迫于无奈还是猛然醒悟,遂下诏将邓骘隆重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邓氏家族祖坟之中。邓骘归葬之日,公卿百官同去吊唁,无不悲伤。一直到顺帝即位后,才为邓骘恢复了名誉,并恢复姻亲地位。
邓氏家族的兴衰几乎与东汉王朝相始终,邓氏家族由盛转衰,也是东汉国运由盛转衰的写照。
从此,东汉王朝宦官、外戚两大势力交替把持朝政,直至东汉灭亡。
文章评论
微音
[ft=,2,]年轻时,曾粗粗看过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其中就提到过东汉的皇太后邓绥,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但却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又看过有关邓绥的传记,近几年来我喜欢在网上流览有关历史论坛,有时也参与评论。 [ft=,,]网上有人把邓绥与武则天相比较,认为在德才兼备全面来看,邓绥远胜于武则天,我赞同这一看法。诚然,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影响是深远的。她的确有治国的才能,在她的统治下,唐代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这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延续,任何一个皇帝只要不犯大的错误都可能做到。而邓绥临朝执政时,正是汉帝国内忧外患最严重时期,自然灾害为汉代(西汉东汉)四百年所仅见,在她日夜色操劳,励精图治,终于使东汉王朝度过难关。[/ft][/ft] [ft=,2,]她一生为国事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她是女版的诸葛亮,我赞同,并认为有过之而无不及。[/ft] [ft=,2,]武则天有才但无德,邓绥德才兼职备,堪称楷模。因此综合来说,邓绥远比武则天伟大。[/ft] [ft=,2,]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ft]
Amy
[url=http://ctc.qzonestyle.gtimg.cn/qzone/space_item/pre/7/65399.gif][img]http://ctc.qzonestyle.gtimg.cn/qzone/space_item/pre/7/65399.gif?pt=3&ek=1&kp=1&sce=0-12-12[/img][/url]
流星
[url=http://b215.photo.store.qq.com/psb?/V14ViKoe1dtURZ/2KqzIayjk0vCKSr4gEq26oilDtp7TtbpZqBjOH*xMs4!/b/YeIuNIDVJwAAYp26OIDnJwAA][img,300,300]http://b215.photo.store.qq.com/psb?/V14ViKoe1dtURZ/2KqzIayjk0vCKSr4gEq26oilDtp7TtbpZqBjOH*xMs4!/b/YeIuNIDVJwAAYp26OIDnJwAA&ek=1&kp=1&pt=0&su=0237827681&sce=0-12-12&rf=2-9[/img][/url]
轻风
[ft=,2,]来到你空间,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我会常来的。[/ft]
轻风
[ft=,2,]上次没好好细读,再次来看看。[/ft]
霖萱子
我妈很喜欢她。
邓春芳湖北嘉鱼
请问此文是真实的历史呢还是演义作品?[em]e183[/em][em]e183[/em][em]e183[/em]
邓春芳湖北嘉鱼
文中邓奉、邓豹、邓骘、邓凤、邓绥的家族关系是真实的吗?
邓春芳湖北嘉鱼
请问此文是真实的历史呢还是演义作品?[em]e183[/em][em]e183[/em][em]e183[/em]
微音
@{uin:495627068,nick:故乡的云,who:1} 谢朋友欣赏[em]e163[/em]
柳树
原来还有这么段历史呢啊。
每天快乐
喜欢你空间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回味那段真实的历史吧,毕竟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em]e179[/em][em]e177[/em]祝福大哥永远健康幸福。
风铃
学文,学文
柳树
老兄,好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