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至达德——公民道德反省视频集

焦点援之


   来源网络      视频合编    源芝

 
  灵魂的天使

作词:闫谨 作曲:石青 马永跃
编曲:☆刚子☆
演唱:刘栗征

你们的付出,不是语言所能描述
你们的身影,给了我们多少感悟
为了文明的传承             
为了天下的和睦
默默无私无怨无悔的付出
用你们的行动,用你们的汗水
让我们静静读着这本无言的书
用你们的真诚
用你们的双手
为我们铺就一条洒满阳光路
感谢 感谢 你们的付出
感谢 感谢 你们的辛苦
为了更多人快乐!为了更多人幸福
你们放下一 切来为我们引路
感谢 感谢 你们的付出
感谢 感谢 你们的辛苦
为了更多人快乐为了更多人幸福
我们一起携手共同踏上幸福路
视频歌曲:灵魂的天使》



视频: 弟子规 为什么要观看这部纪录片.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5NTQ2NjI4.html
人类如果希望世界更美好,
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物质金钱,
而是多发出「良善」的讯息!

如果允许源芝真的希望:大学生可以在入学时象军训必不可少一样,也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让希望的种子在 加冠礼之始就形成烙印以励其心!。。。。
本篇日志如果视频全部听完需要几天时间,但它是社会各行各业人民的生活缩影!相信大家转回去听一下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改变,让我们一起学习并努力践行吧。。。 时代中的每个人都是基石,社会的好与坏与每个人都参与了传导,我们这个时代,知道传统文化的人都少了,更何况理解和践行!?基石普遍下滑,我们与圣人的思想越距越远,再不学习和反省,每个人都会受害!。。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开始学习和传导中华上古文明思想。也欢迎网友给我留信息,大家共同努力!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也是只能认同不能顶撞的,孔子之所以待见颜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很乖,不像宰我、子路,他们为难顶撞老师。
也不能如此武断。《弟子规》里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也就是说,父母有过错要指出,但是要照顾父母心情,和颜悦色地指。同样可以用于老师。古人并不是不能“爱老师更爱真理”,而是要注意方式。另外反驳上面一段话,古人为何不能反对老师?请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由此看来,孔子也是提倡“爱老师更爱真理”的。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误解的“孝”
 
1、父母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下,部分的父母仍然把子女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居高临下,随意打骂。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我可以不听父母的了。特别是部分的初高中生,逆反心理极其严重,以‘平等’为借口,整天与父母对着干,并不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权’。你若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任何民事责任,都得由监护人负责或赔偿。
3、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子女就可以不尽赡养义务。法律对赡养义务,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孝德
 在21世纪的今天,众多独生子女的长大,“父权”的社会其实已经基本过去了,反过了已经变成了“子权”社会,很多的父母把儿子当成了“皇帝”、"老板",儿子饭没伸碗,钱没硬要,要了乱花。所以,要对部分的年轻人讲‘孝’字已是非常困难的事了。
那到底要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呢?
1、父母:一不能从小溺爱子女。要从细微处进行管教,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是要适时地教育小孩做人的基本道理,以及养成孝敬孝顺的各种礼节。三是要用心全面教育:不能只关心小孩的身体,而不关心小孩的心里,简单粗暴打骂体罚。不能一段时间管一段时间又不管,不能只关心小孩的学业而不关心他们的道德品质。
2、子女:一是孝心绝不可少。要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就是禽兽不如,还谈什么做人。二是言语不可缺,对父母的爱在必要时要大胆说出来,‘爸爸(妈妈)我爱你!’他们养你一二十年,你说一句不会亏的。在外地,多写封家书,多几个电话,是必须要做的。常回家看看,父母病痛时的护理,老人生活费的按时支付等等,这即是做子女的义务,也是衡量孝心的关键。
3、协调父母与子女大的原则问题的依据,还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双方都得懂得和遵守。《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所以,孩子与父母人格及生命权是平等的,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抚养教育监管孩子是父母的义务。
四孝大图 点击还原
 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原文]

富贵由天未可求,人生何必苦营谋。

逞奸空用千般计,负义难逃罚作牛。

马氏田园归旧主,叶家事业沐新庥。

子孙昌大门庭盛,迁善从来报自优。

 

[注解]

人的心灵寂然平静,是因为道理和欲望还没有形成,自然无吉凶可言。到了想事作事的时候,善念和恶欲就会出现。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不会出现别的结果来。祸福降临,是人自己召来的,本来就没有什么门路可求。古人白天再三自省,黑夜不忘慎思熟虑,警戒谨慎,害怕凶祸来临,在清心寡欲之中,无非是思想着如何迎来福祥,避开凶祸。 

[故事]

淮西秀才叶诸梁家里很贫穷,靠着教孩子糊口。本城一个姓马的大户人家把叶秀才请到家中教儿子念书。马公见叶秀才一表人才,非常敬重。每年给金百两以外还有赠送,又出资代为叶秀才发财。叶秀才深为感激,竭尽全力教导马家二子。几年时间,叶秀才家累千金,由贫穷变成了本地富翁。后来马公作郡副,病死在官任上。两个儿子奢侈浪费,家产都经叶秀才一手变卖光了。马家的家业都变成叶家的家业,马家二个儿子一贫如洗,无家可归。

有一天,叶秀才梦见自己到了阴曹地府,阴官坐在堂上,死去的马公在台阶下,马痛斥秀才忘恩负义的罪恶。阴官大怒,罚叶秀才变成牛。叶秀才苦苦哀求放自己生还,愿意完全退回马家财产,照应马家二个儿子。阴官说「你既然想悔过自新,暂时放你回去,如果你不履行自己所说的话,就叫你永远变成一条牛。」叶秀才醒来以后,把梦中所见告诉了妻子。妻子说「今天我家所有一切,都是马家家业,即使退还原本,我们还是一个富翁,何必与鬼结仇?」叶秀才这才下了决心。

第二天,叶秀才找到了马家二子,见他们住在破烂屋里,没有饭吃,非常可怜,二子见叶秀才大哭,叶也想起前情,拉住二人的手难过流泪。叶把二人领回家中,为他二人做了新衣服,又拿出白金让二人暂且度过眼前的困境。几个月后,归还了全部家产,叫一个儿子开当铺,一个儿子外出经商。这两个儿子经历过贫穷艰难,也痛改前非,辛勤创业。各自发了大财,要连本带利归还叶秀才,叶坚决不接受。说「老夫我本来穷得什么也没有,你父亲有情意,才使我有了今天,请你们不要推辞,这是我和你父亲的一生交情,将来我死了,九泉之下与你父亲相见,可以长笑无愧。」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里,叶秀才喝醉了酒,躺在窗前,见马公来谢说「先生过去所为虽然说很不应该,但是我儿子养成奢侈习惯,产业留给他们,迟早也会丢掉,幸亏先生为他们代管了几年。我儿子经过这一番艰难,才改造成新人,这全靠了先生成全了我儿子。我已把先生大恩大德报告了阴官,并转奏上帝知道,天将降福长久,特来报知先生。」马公说完此话,谢别而去。叶秀才从此以后,万事如意,家产超过马家一倍。生了四个儿子,读书有成,为一书香门第,叶家成了地方望族。

——摘自《太上感应篇白话解》(孝篇)

视频: 和谐拯救危机1-1_____圣贤教育纪实片



 





视频: 和谐拯救危机39:美金陷阱
 
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xNTkxMjY4.html点击打开右侧很多,
源芝不再载入 和以下视频类似!

  • 和谐拯救危机40:天理不容的媳妇
  • 1:10:58
  • 和谐拯救危机40:天理不容的媳妇
  • 236
  •  
    温州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
    2

    3人定胜天的涵义是什么?怎样做人?

    4生意人的自白!

    5孝心一开,百慧皆开!
    6
    7
    教师,医生和警察三个职业的道德是不允许滑坡的!如果允许源芝真的希望大学生可以在入学时象军训必不可少一样也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让希望的种子在 加冠礼之初形成烙印以励其心!。。。。
     來自學校的反省

    8二奶问题带来的影响,社会百态!

    9弟子规 改变人
    慈善 



    慈善中国 ——家庭和谐!




     
    论坛最后一集

    论坛1
    论坛共四页(见右侧)链接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zNzA5OTky.html?f=17039654
    是各行各业人生反醒的社会缩影 

    需要免费光碟的,请看此视频最后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原文注解]

    这一节是说明上篇自召的原意,善恶感应,不差分毫,如同人做一件善事,起初没有想到会有善报,但善报自然会来,做了一件恶事,起初也没想到恶报到来,但恶报自然会来。如同形与影,影子一步也不离形。世间的人不善于观察,却说那个人行善却遇了祸,那个人作恶却得了福,因此心生疑义,怀疑善恶报应。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的报应在本身所作,有的报应在子孙后代。比喻形与影是说报应是必然的,并不是说所有报应都是迅速的。一般说来,早报较轻,迟报从重。或者是恶孽多的先受恶报,善事多的先受善报。或者是先善后恶的先得善报,后再是祸报;或者先作恶后改为行善,就先得恶报,后得善报,是因祸得福。人如果能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 


    十孝
     
    诸葛亮诫子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告诫教育子女的一篇短文。词句虽简,但句句发人深省,若能细嚼其味,将领略无尽。

    在今天,社会上到处都讲「快速」,求「效率」,见「成果」。因此,许多事经常在没有周全思考下就决定,其所衍生的事端,往往更加棘手,甚至招架不住!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周遭有那么多人,每天活在疲于奔命中,日日沉陷在挣钱的追逐下,这是何等的悲哀!

    翻开史页,孔明先生未发迹前乃一介布衣,耕读于南阳中。农暇,展读经籍,向往先贤,或三五友好吟咏诗歌、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如同诗情画意般,其乐融融。相形之下,今人何其苦呢?

    但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孔明先生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篇「出师表」,千古流芳,道出了诸葛先生的赤诚风范;而「诫子文」虽好,却鲜为人知。况其中蕴含的义理,确实很契合现代人之需。只可惜,现代的人因为没有「文言文」的功底,所以不敢亲近「古文」,误以为「一定」看不懂,其实「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有恒心就有悟处。千万别认为年代久远,就是落伍、不合实际。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古人的智慧、才德,涵藏在许多古籍经典上,非常值得去阅读、学习与深入。当然,我们想悟出几分道理,必须先要落实几分才能深切体会。并非光看注释就能了解,更不是一味研究、探讨即可深入。如果我们能多拾点古人智慧、经验,也能亲证几许,一生中不但受用无尽,即使身处险境亦能凭借古人的智慧,当下化解。

    兹举诫子文中短句,分享些心得:

    一、宁静致远 学,须静也

    今人所承受的压力大,抗压不足,随时就有崩溃之虞,所以「身心安稳」,已成为许多现代人所盼望得到的。但,如何获得呢?首先要能自我「定」下来。所谓是「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只有平静的河水才能呈现明亮之月光,只有心定神宁,才能得大自在。是故「大学」开端的纲领就是:「定、静、安、虑、得」,这五要,诚是立身处事的宝训;它有次第、步骤,要是能融入运用,即能受用无穷!曾有位成功的企业人士,在受访时说到:其事业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定、静、安、虑、得」五字诀的巧妙运用!

    我们也常觉得身心疲惫、很烦闷,这是少「定」现象,也常听说:「我就是定不下来,怎么办?」「孩子太好动了,如何治?」这都是现代人最普遍的烦恼。欲伏「烦躁心」,使身心宁静的方法,最简易的莫过于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书法」。因为,字要写好,非得专心去分析布局、架构不可,而如何安排才会协调,总要透过思考,字才能四平八稳写得美、舒展得流畅。所以,我们看古时候童子在四、五岁就开始教他写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扎根要越早越好。

    一位资深书法老师说:「他习字四十余年,得益于书法「定」的功夫很多,最小的学生四足岁,一样可以定在那儿写一、二个小时,多的还可以一天练五、六个小时;年纪大的也有七十余岁的老人,也是写得不亦乐乎!因为,老人家希望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留给子孙作最后的纪念,所以进步神速,天天写得很起劲,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子女也乐见父亲晚年依旧活得这么快乐自在。故书法不分老少,都可学习。惟切忌求比赛、争名次;因为,艺术是很主观的,它最主要的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安定、思考、体会』的功夫,是练『定力』的好方法。如果嫌书法麻烦,练硬笔字、抄段励志小文─「菜根谭」或「格言联璧」之类

    文章评论

    山涧幽兰——淡网修养中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63[/em]源芝是最善良的好人![em]e163[/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花中君子

    亲爱的朋友,好久没有你的消息。近来可好?

    秋夜月(谢绝闲聊)

    看您一篇文章,胜读十年书。好文章不能错过,带回去慢慢欣赏。谢谢!

    心晴

    [em]e100[/em][em]e160[/em][em]e160[/em]感悟!

    序言

    [em]e179[/em][em]e163[/em][em]e178[/em]晚上好源芝,您制作的这篇日志超赞,晚安,好梦![em]e175[/em][em]e187[/em]

    海 水

    [em]e179[/em][em]e163[/em]好文章,带回去。谢谢!

    绿茶

    [em]e163[/em]谢谢!辛苦了![em]e160[/em]

    敏-表面处理

    辛苦了!我们都要转发!特别在。。。。。。,这是一场春雨!谢谢!祝健康快乐!

    天命

    听你的,转回去慢慢听,谢谢了!

    兵兵妈

    感谢源芝,你辛苦了.转回去慢慢欣赏!

    楚明

    感谢源芝,你的辛苦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不尽享受,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