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年趣儿

个人日记

        一进了腊月,原来的老人们总会说,有了年味儿了;我一直认为所为的年味儿应该是来自于年趣儿。
       城里的年味儿远不如农村来的强烈,平常在外的人们无论多远过年总是会回到老人身边,享受着其乐融融的团圆。然后是寒假,更是孩子们的天下,平常淘气是会受到家长呵斥的,过年不同,喜庆感染着每一个人。
       村里每天都会来一些平常见不到的稀客,吹糖人儿的、变戏法的、挑着担子的货郎等等,这些在现在几乎见不到的现象在当时可是比现在看一场明星晚会还要令孩子们兴奋。
       赶年集是大人的事情,平常舍不得花钱的人家在赶年集的时候也显得格外大方,无论男女老少在年集上都有自己的钟爱,老人想的是年货,备的丰盛一些、来了客人也显得体面;我记得那时候过年有这么一句话,小伙子赶集买个“啪”(鞭炮),大姑娘感激买枝花。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辞旧岁的日子,更是全家人总结憧憬的日子,总结一年来的收获,憧憬着未来一年的美好;好多人家都会一夜不睡觉,喝点酒,说着笑着就到了吃饺子的时候,我老家习惯不见太阳吃饺子,为什么我现在也没弄明白,大概是说这样一年一家人会平静的意思。
      初一早上更是热闹非凡,辈分小的去辈分大的人家拜年一定是要磕头的,无论平常这家人家为人如何、过年的时候礼数是绝不能少的;辈分大的人对小辈也会送上祝福,这样欢快热闹的气氛从早上5点左右会进行到中午11点。这样的情景在城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没过完十五不算过完年,说话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一个大众名字,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儿。在我们这个地方叫“过十五”。老人们说,原来也叫“丑十五”。既然有此名称,肯定有他的道理,听老人细细一拉,嗨!还真有点儿意思。
       那时的农村没有电,也就没有什么各种各样的晚会。人们的的娱乐消遣是很匮乏的。年刚刚过完,人们心里的喜悦之情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地里的活计还没到动手干的时候。于是,正月十五的到来,才是人们最高兴的节日,随之而来的秧歌也就接踵而至了,十五也拉开了喜庆的大幕。
        秧歌是一个标志,既是时代的标志,又是传统的标志。它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又有着以往牢牢的印记。
       那时,里面的人物是多姿多彩的!
       平日里不苟笑言的老爷爷、你看:他竟然是秧歌里的媒婆子,手持一根大大的烟袋,还有脸上醒目的黑痣。哈哈,你不笑都不行!
       那是谁?我的个天!那不是隔壁家三大娘吗?她怎么长胡子啦?看看:扭的真不像是50多岁的人啊!“喂!三大娘,你未过门的儿媳妇看着你呢!”伴随着他人的调侃,三大娘轻轻的一瞟,又低下头,扭了起来。    “咋没见着二哥呢?”疑问还真不少!“那个孙猴子不是他吗!”不知啥时候,二嫂站在了身后。真是他!上窜下跳;没有他,还真不热闹来。 
      “今年啊,咱村娶进了好几个新媳妇,可一个也没见着,遗憾呢!”人们在悄悄的议论着。特别是未婚的年轻人,话里还有点酸酸的味道......“你眼睛长脚后跟上了吧”说话的是快嘴二婶子。看看:白娘子是谁?小青是谁?还有嫦娥是谁?小伙子挠挠头,笑了。 
       人们在欢笑,庆祝着365天的轮回;人们在欢笑,快乐着自己的节日;人们在欢笑,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文章评论

萤光小烛

感觉过年一年比一年乏味,小时候的那种期盼欢愉的心情再也回不去了[em]e115[/em]

千千阙歌

已经没有了儿时对年的渴望与欢呼雀跃。

雪域苍狼

俺是农村的,好象除了对联,挂红灯,舞龙耍狮闹社火,也不剩什么了、不是年变味了,而是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态发生了转变,再也不是压岁钱能满足的时期了、、、、、[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