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故事

个人日记

 每个人的成长生活中,总有一些给予帮助而不求回报的人。每个人的柔软心灵深处,都有别样温暖情感的记忆。
                 谨以此文,缅怀的师父。
                                              我的师父,姓:唐。 
                                                                       
 ------------------:
 

图片
 
      公元
1993年。 
      春风和煦的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郁郁香香的盛开了田野山岗。
      
为了响应父亲的走出去的宏伟理念,初二就辍学在家16岁的我,就和19岁的哥哥离开了家乡,到往15公里外的市区,投奔大伯去了。
      
初夏,经由大伯的朋友‘杨伯’介绍,到他当经理的弟弟的饭店学厨师。 我便欣然同意了。        
       
7月3日,上午,夏风酷热。大妈领着东张西望的我,来到繁华的市中心,看见3层瓷砖楼的‘徽菜馆’。大妈说:到了。    进了一楼大门,迎面是满堂吃早餐的食客,几个服务员像花蝴蝶在采蜜那般,熟练的穿梭在络绎不绝的客流中。顺着楼梯,转上二楼。 摆满大园桌的大厅,三五个服务员在做卫生。 大妈领我拐进门边的经理室,一个30来岁、穿着夹克、操着扬州口音的经理跟大妈打招呼,大妈就对我介绍说:这是杨经理,也算是你的师傅哦,我便叫了声:杨叔(来前大妈交待的,说是显得亲热)。
     
  大妈走后,我好奇的跟着陌生的杨叔后面,走进了厨房。 贴满白瓷砖厨房,整洁又有些油渍斑点。 几个穿着白制服的厨师,个自忙碌着,有的砍肉,有的称菜。         
      厨房侧后门的
炉灶旁,有两个背对着餐厅门的身影,一个躬背在烧炉子,一个在擦灶台。  杨叔喊了声:老唐,我带了个小孩,来学厨师。     听到声音,那个弓着的背影,回头并直起身来,只见他:40来岁的样子,差不多1米73的个子,白净的国字脸,嘴角上蓄了两撇小胡子。我怯怯的喊了声:唐师父好。  只见他点点头,含笑的应声中带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旁边的那个背影也转过头,是个大男生,冲我友好一笑。

        杨叔找了件长袖厨师制服,给我穿着,对于当时只有1米52的我,衣服显然大很多,有点唱大戏的感觉。杨叔让我把袖口卷起来,看了看说:“嗯,大是大了点,不过,你还要长的嘛”。  接着,他又领我来到一个隔间,拿出一个大铝盆,让我洗米,然后摆在大蒸笼里,盖上盖,把旁边阀门打开。顿时,蒸汽直冒。    “这是蒸汽蒸饭,以后就交给你了”杨叔说着,就走了。( 几乎再也不管我了)

         留下傻傻的我,守在边上四处张望:厨房真大,有好几个隔间:冷菜间、切配间、洗碗间、面点间、、正看得稀奇。   那个大男生,朝我走来,问了我的姓名和家。就听他说:哦,原来是隔壁村的啊,我叫小汪,你应该叫我师兄哦。。。在小汪师兄亲切的关怀下,我承包了厨房卫生,(多半原是他的活)包括地面、瓷砖和倒煤渣。   

       每天重复着;蒸米、擦墙、刷地、倒渣,,,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彼的日子过的很快。     

      个把月的时间里,就从善于自说自话的小汪师兄口中,让我知道了很多:

       比如:老辈厨师大都很保守,就是对自己徒弟,都会有所保留。

       比如:‘徽菜馆’是国营单位,隔壁街的‘迎春馆’、‘富春园’都是属于同一个单位的。  干的好可以转正式工,不过,就得多巴结杨经理了。

       比如:杨经理手艺还好,只是他很会做经理,忙餐厅,很少来厨房。   大家习惯叫他‘杨头’。

      比如:唐师父属蛇的,今年40岁,老家邻市农村的,16岁就来屯溪闯。后来,单位分了房子,成家立业。  他胃不好,手艺很好。以前他也是经理的,可是心太善,太直。结果,把个经理位置弄丢了,成了炒灶大师傅

        比如:副灶炒菜的周师傅,嘴边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人称‘周太爷’,喜欢别人给他捧高。

       比如:配菜的鲍师傅,永远都是一付弥陀佛的样子,手艺却很一般。

       对于这些言语,让好奇的我,似懂非懂的听了非懂似懂。

 图片
 

         看着小汪师兄站灶炒菜,虽是做员工饭,却让我很是羡慕不已。有次晚餐,小汪师兄在油炸鱼。 我看见师傅们都不在,就蹭了上去,要求他给我也玩玩。 同意后,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把鱼放油锅里。 许是像那回事,小汪师兄就说他去抽烟,让我炸完了喊他。第一次上灶,我按捺不住的兴奋,思想也开了小差,想像着当大厨神气的样子。   没注意,油锅着火了,慌了神,吓的我把手中鱼全往油锅里一丢,飞溅出一大片油花雨。但见有一滴油花,直奔我而来,恰巧落在了我的左手背上,只听到‘嗤拉’一声。 看着冒火的油锅,吓傻了我,不知所措的.......正在这时,眼前忽然恍过一道白影,用身体隔在我和油锅中间,拿锅盖罩住油锅,并用毛巾包住锅柄,端起放边上。还沉浸在惊险的电影般场景里,恍惚中,才看清是唐师父,手里拿着毛巾,正厉声责备着门边抽烟的小汪师兄。

      唐师父侧头轻声的询问我的伤势,经他一问,我低头看见左手虎口被油炸出一砣红斑,才感觉撕心的痛。  只一时,腾的,冒出了一个大水包子,泛着晶莹的亮光。  被唐师父领去了他的办公室,以为会被骂死,吓的泪水涟涟。   唐师父拿出烫伤膏,边轻轻抹药,边柔声安慰:“学厨师,被油烫,很正常。不过,以后啊,炸油锅一定不能分心,看情况不对,就马上把油端离火口,要沉着”。  并,安排我休息了两天。

        好些天没回家了,因为烫伤,可以休假回家了,倒让我没感觉到伤疼。   回来上班后,唐师父怕我伤口感染,特意交待不给做沾水的活,只干些跑跑腿的事。 
         
没几天,才学大半年的小汪师兄走了,说是跟女朋友摆排挡去了(其实,他有和我说过,邻县一个小酒楼高薪聘请了他去)。    在厨房里,只剩下我这一只菜鸟,扑通着,屁儿颠颠的,挥舞着丰硕的衣袖。。。     因为夏天,伤口难愈合,唐师父依旧不许我沾水,他宁愿自己爬高弯低的搞卫生。。。

      终于,好了伤疤,可是,忘了疼的我,又琢磨着切菜的事。 配菜间的鲍师傅说:磨刀不误切菜工。“小鬼, 喏,架子底下那把刀,你拿去磨,磨好了就把菜你切”。   于是,我便拖出了那把有点锈斑的菜刀,到后院阳台上,学着师傅们磨刀的样子:叉腿、弓腰,一本正经的磨起了刀。 因为不得要领,累的汗水直滴。 这时,唐师父正好到后院出煤渣,路过我身边,看了一下我的刀,告诉了我应注意的事项。  没几下,楞是有了刀锋,高兴的我不觉手臂多出力气。不想,刀锋顺着磨刀石滑了出去,只觉得左手小指头些许冰凉,钻心的痛,鲜血滴答,只看见小指头一团模糊血肉。   啊呀,,,我惨叫声,惊动了正出煤渣的唐师父。 他跑去办公室拿来创口贴,可是,血止不住。又用餐巾纸包住却还是止不住血,就带我去市人民医院。   伤口处缝了6针,包扎好,就回厨房了。

       我以为唐师父会说我,可他没有作声。

       凉菜间胡师傅绷着脸说:“小鬼,是不是不想搞卫生啊,故意吧手弄受伤的吧?” 看着委屈的快哭的我,他们随即哈哈哈的一阵哄笑。。。
 

 图片
 

    

       个子瘦巧的我,跑路却很快。厨房里人大多喊我‘小鬼’(唐师父叫我小程),乐意的,指使着我做跑腿的活。

      有次去库房拿酱油,经过唐师父的办公室,看见桌子上有书。 我走近,是几本【中国烹饪知识】,还有一本【演讲与口才】。 对于理论知识匮乏的我,很是诱惑,顺手翻了几页,入了神。  突然, 唐师父捂着肚子走了进来。 吓的我吐了一下舌头,丢下书本,准备逃之夭夭。

       唐师父说话了:“小程,喜欢看书吧”?

       我红着脸,答:“嗯”。

      “爱看书是好事,不过,做事时不要看,不能影响工作的”。他边说着,边拉开抽屉,拿出一盒‘吗丁啉’胃药,挤出一粒药片塞入嘴里,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以后,你没事时,你就来这看,不过,不可以拿走,还有,必须要做笔记”

 
     日子满满,,,

      秋风凉凉。 。。

       为了能炒菜,闲暇时,我就到后院煤房,找了一只破锅,用煤渣练起了翻锅技术,直翻的煤灰飞扬。。。  
       
 得到唐师父首肯,我被安排烧员工菜。可把我高兴死了。可是,老是烧那几样素菜,没多久,过了新鲜劲的我,烧菜也就敷衍了起来。   有次,被唐师父叫去办公室。我低下头,不敢看他。只听他说道:“小程,你以为做员工饭很简单吧?把生的煮成熟的?你知道吗?那可是打基础的好机会,你若连自己吃的菜都烧不好,还怎么炒给客人吃的菜呢?   ”     我喉底声答应着,不敢抬头看他,却分明看见他那慈爱的目光,抚摸过我瘦弱的肩膀。。。  自那后,我更加用心了。

         因为我的表现尚好,就被安排站灶边,帮两个炒菜师傅打下手,洗洗锅、抓抓料、端端盘。  
       
唐师父话不多,做事时,话更少,声音又轻。 然而,炒锅声音却很响。 刚开始,我根本听不清他说的活,着急却又不敢多问,只顾拿抹布死命的擦盘子。  以至于周太爷常发火骂人:“这个小鬼,耳朵不好,笨死了,幸好不是我徒弟,不然,炒勺挖下去咯”、、、

      但是,唐师父却重复说好几声,直到我弄懂该做什么事。  
     
慢慢的,我学会了摆盘饰,手上活也能应付如流。
     
慢慢的,我学会了猜话,只要看见师傅们动一下嘴巴,我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了。 慢慢的,周太爷的谩骂声也几乎没有了。
     
慢慢的,有时候,唐师父也会給几个客人的素菜让我炒,他站在边上,指导并告诉我应该注意事项。

    图片

 

      饭店的大厅,常被酒席摆满。厨房忙碌完毕,我就去前厅帮忙收台。 有时,会拣到还没有开封的香烟和白酒,这令我很窃喜,让不知如何巴结师傅们的我,有了方向和礼物。  我把白酒偷偷的送给太爷、送给胖子鲍师傅、送给冷菜老胡师傅。 把香烟拿进办公室,给唐师父,当时,唐师父就叫住了我问干嘛要买烟来?我如实回答,他就说:“小程,你的心意,我收下了,不过,不用这样的,你拿回家给你爸爸抽吧”。当知道我父亲忙农活,很少来市区,就让我把烟分送给别的师傅们。。。

       有一次,我去库房拿料,经过办公室,听到从里面飘出周太爷的嗓音:“又不是你徒弟,干嘛么?做吃力不讨好的事。那个小鬼,说不定哪天就跑去别人店里上班了,真是帮别人奶大了孩子。再说了,他是杨头的徒弟,就算他有成绩了,那也是杨头的功劳吧”、、、   一时,听到唐师父幽幽叹了口气:“那个孩,吃的苦,很勤奋,打磨一下,应该是个好厨师的胚子。再说,看着好苗子,若是荒废了,倒是可惜了。其实,没所谓谁是他师父不师父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又不损失什么的、、、”

       我张了张嘴,很想进去说点什么的,却,转身走了,因为,我不知道心里的话要怎么说出来、、、

图片
 

       雪花飘飘,

      转眼,快过年了。

      母亲来市里,拿了些腊肉和烟酒,让我给杨叔送节。   同时,我让母亲回家再准备些,我说想给唐师父拜年。

       过年了,放假4天。年初三,下午,我蹬着脚踏车,带着从家里整理的礼物,找到了打听来的地址:黄山市第一饮食服务部,新园路上的宿舍楼。

       敲开三楼的门,唐师父显得很意外。进家后,唐师娘和他儿子也在家。 唐师娘是个大嗓门,边招呼我坐下边快人快语的说:“我们也是刚从老唐老家拜年回来,你看,炉子的水都还没烧开呢,你呀,要是早些来,家里还没人在呢”。他儿子在读初中,说以后要考医学院,这样就好为父亲治疗胃病了。
      
唐师父家不大,两室一厅,大概五六十坪吧。因要补贴老家亲人,日子过的朴素又温馨。

      出了唐师父家,下楼,就是大街。我正准备爬上脚踏车时,有个声音在楼上响起,我抬起头,看见三楼的厨房窗口上,正是唐师父,探着头正在嘱咐我慢慢骑车。  我暗自说:以后,每年的年初三我都要来。  

        街边,有几个小孩在玩鞭炮。‘砰’,腾起一个大红炮仗,从眼前掠过,我的目光追逐着那点红影,看它钻进了梧桐树杈里:‘啪’的一声,炸开的纸花和着被震散的残雪,纷纷扬扬的飘落。。。

       年后的第一个月,由于杨叔和唐师父的力主,我,便拿到了生平第一份工资:20元。【公司规定,学徒工没有工资的】 我看着那两张钞票,就像是看着自己的成绩单,欣喜若狂,舍不得花,上交给哥哥,让他帮我存起来。
        
以后,我更加勤奋了。。。

 图片

       春暖花开的时候,厨房来了个学员:江西的小黄。 他大我两岁,却是厨师科班出身。我很喜欢跟他聊天,让我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事。

      多了玩伴的日子,更加充实。。。

       唐师父的胃病好像很严重了,吃饭很少,有时蒸米硬了,他就不吃饭,捂着肚子。我很难过,所以,后来蒸米时,特意多放些水下去。 同事们都劝他去医院查查,他总是笑着说:没事,吃点药,就好的。。。

       听说野豪猪的肚子能治疗胃病,但市场上很难买到。 于是,我就让父亲托他打猎的朋友,给弄了一个来,送到办公室给唐师父。他收了只说代我谢谢你的爸爸妈妈,但我读的懂他的眼神。图片

     夏末时,又来了学徒:小唐【唐师父老家的侄子】,后来,陆续又来了:市郊的小齐、休宁的小吴、合肥的小叶。他们年龄都大我两三岁,关系却是很融洽,【从没吵嘴、打架】。
     
我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来疯玩,日子快乐的成长着。   有时贪玩过了头,厨房的收摊卫生,就草草的敷衍几下。 
     
有一天,唐师父把我们叫到跟前,说:“也许,你们每人的悟性不同,手艺有高低,这些,我都有原谅。但是,作为一个厨师,连卫生都做不好,怎么对的起吃饭的人呀?这是厨师道德的问题呀。”

       一席话,让涨红满脸的我,低下头,看到了一地的羞愧。

       闲暇时,办公室里,是我们最爱呆的地方,与随和的唐师父聊天。   聊 :人生理想。 聊:青春困惑。 聊:生活苦恼。 总 之,什么都聊。快乐笑声,时常荡漾着小小的办公室。

       虽然,我的年纪最小,个子最小。可是,我的功底最好,特别是炒灶功夫。有时,哪个师傅休息,我都可以顶上去。 所以,我的工资每月不断的上涨,40元、60元、80元、、、一直加到180元就停住了。(因为,唐师父工资才260元,胖子鲍师傅220元)


图片




 

         秋去春又来,
        
转眼又一年‘五一节’了。餐厅预定了很多结婚包桌饭,可是,周太爷突然请假,说宝贝女儿急诊住院了。当天,中餐11桌,晚宴60桌。唐师父决定让我炒副灶,经过大家的努力,宴席上菜忙而不乱。。第二天,听说前来结账的东家,很是满意。

       由于我发挥出色,唐师父就给我更多上灶的机会,有时,他干脆只在后面看热闹,我的手艺也越发精湛了。

       清夏,一天,我被喊去经理办公室。以为犯了什么错误了,正疑惑。杨叔说:“对街‘紫云餐厅’的老板看中你了,希望去他那做炒菜师傅。他那生意更好,要求也高,你可不要给我们‘徽菜馆’丢脸哝。哦 ,对了,那边工资是300元。”

       我拿不定主意,就去询问唐师父。他和蔼的帮我分析说:现在的国营饭店多在进入改革时期,私人酒店有更自由发挥的舞台,你在这里所学的只是最传统的徽菜,将来,你还要学别的菜系,粤菜、川菜、浙江菜都要学。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再说,‘紫云餐厅’的老板以前也是做厨师的,你去他那里,往后,对你的技艺会有所帮助的。 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也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晚,杨叔在餐厅给我摆了两桌酒宴,算是为我践行。 席间,大家喝着酒、说着话。 周太爷笑着说:“小鬼,有出息了哈,出师了,去拿高薪了哟,可是给你杨师傅长脸了哟......” 
      
不知怎的,我突然站了起来,顶着被酒精涨红着脸说:我的师父,姓:唐。。。   说完,借故去上厕所,离席而去、、、 撇下满桌僵着的笑脸,只听见从后面传来:“这小鬼,怕是酒喝醉了、、、”

         就这样,我走出了两年零七天的学徒饭店。

        就这样,我告别了两年零七天的学徒生涯。

 
 图片

         第二天,1995年7月11号。
      我直接去了‘紫云餐厅’报到。。
因为两家店很近,空闲时,我就会去找师弟们玩,找唐师父聊天。偶尔,唐师父下班,也会停下他的单车,进来跟老板聊聊天,顺便看看我。。。
     当又一年
春风吹起的时候,因不屑‘紫云餐厅’总厨妒贤的眼神,我选择离开了那里。

      于是,我,风里,雨里,岁月里,前行着。

       后来,知道了城市改造,‘徽菜馆’面临着拆迁。国营单位解体了,大家都各有去处。唐师父去了一家‘大学士宾馆’当厨师长。

      后来,知道了‘徽菜馆’拆除了,听说、废墟上,准备新建了一栋洋气的大楼。
       
后来,我独自一人去了海南岛,与唐师父也有书信来往,他总是鼓励着我的进步。。。
      从市区师弟
在来信里,知道了唐师父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他住院了,竟然也没让我晓得。。

 

图片


      1999年,盛夏。

       在海口【安徽饭店】待了两年的我,回家了。
第一站,我就去了唐师父的家里。闲赋在家的唐师父,清瘦的脸庞,精神尚可。

     日子,总在忙碌中悄悄的滑过。。。

        当2000年的第一片秋叶悄悄飘落时,邻县上班的我,也得知了唐师父病情恶化的消息。  我请了假,特意买了张‘结婚请帖’和两袋囍糖,匆匆的赶往市区的人民医院。进得病房,唐师父躺着,已经不能下地走动了。  我强忍着泪,拿出请帖说:“明年正月初五,我结婚了,在以前的‘徽菜馆’楼后面的一家美食城办酒席,请唐师父和师娘一同去啊”。 唐师父露出慈爱的笑容说:“嗯。小程结婚了,我们一定是要去的”。 这时,科室通知去检查,需要坐电梯,我要帮忙。一把抱起消瘦的唐师父,,,

       以为:还是曾经的那座大山、

      以为:还是曾经的那个大汉、、、

        却发现:瘦骨如柴的唐师父。 。。

        检查完,回了病房,与唐师父匆忙道别,离开时,在楼梯拐角处,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如雨下。。。
       
我想用请帖给唐师父冲冲喜,

       我想让唐师父喝我的结婚喜酒,

       我想在婚礼上得到唐师父的祝福,,,

       可惜、、、可惜、、、可惜、、、

        没过多久,听说,病危通知书下达了,唐师父执意要出院回老家,说是家里的空气好便于休养,说是要落叶归根。。。。

       寒风腊月的一天,我正在家忙碌筹办婚礼事务,腰间的bb机响起,师弟打电话来说:唐师父已经‘走’了。因为唐师父农村老家没有电话,说是路远,怕给我添麻烦,怕我忙碌不方便,就没通知我了。。。
       
唉、、、 一声长叹,便把我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
            唉、、、一声长叹,没承想,那次医院见面,竟是我和唐师父的永别。。。 
              
唉、、、 一声叹息,天不假年,唐师父仙逝时,那年,他才48岁。。
 

图片
 

       清浅的岁月,
       依旧只留下忙碌的痕迹。

       此后,每每经过新园路,总会忍不住抬起头,看看那张紧闭的窗户,仿佛唐师父依然还在家。

        01年,初秋夜,做了个梦,许是场景太真,许是记忆太深。醒来后,依然清晰的记得梦中场景:又见到唐师父了,与他聊天。这次,他竟教我做新菜。 起床后,我就尝试着做那道菜,很好吃。我知道,那是师父的味道。  令我惊奇的是,那天,竟是‘中元节’。  当晚,我便拿了些冥币香纸,在村口空地上,面朝唐师父家乡的方向,遥空祭拜。

       我的师父,姓:唐。。。  

      不知道他的生日,,,不知道他的忌日,,,但我知道: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就是他的祭日。

       此后,每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我身在何方,夜晚,我便在路口的空地上划个圈,烧一些冥币纸钱,点几柱香。。。 面朝唐师父家乡的方向,遥空祭拜。。。跟他聊聊我的近况,,,跟自己忆忆当年的音貌。。。
      伴随着香火轻烟袅袅,,,思绪飘飘,,,
一晃,转眼,已是2012年。  
      当年,青楞的‘小程’,走过岁月。如今,已是从容的‘老程’了  。  
      
我的师父,姓:唐。 
     
 没有他的相片,却依然浅笑在我脑海里。。。
      
平日每每与年纪稍长的同行聊天时,我依然骄傲的说:我是“徽菜馆”出来的, 我的师父,姓:唐。

 

        


图片








文章评论

雨诗

一口气看完了友友学厨步步坎坷细节,对那时的友友学厨坚定,不吃苦的精神震撼着,更让我感动的友友对唐师傅那段真真的师徒之情,看得我不由得落泪。你的唐师傅定会在那边时刻朝你微笑,一路艰辛,以后定会更好。

静心凡尘

聆听着这么美好的曲子,让人的杂念全都涤荡尽净...欣赏着你不是作品的作品,不是故事的故事,跟着你从春到冬,又从春到冬....感受着你两年零七天的师徒日子...师傅用一颗无私正直善良的心温暖着成长中的小鬼...小小的你,好学、机灵、能吃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身的天赋注定你是厨师界的高级人才......时间眨眼过去12年(小鬼长成了大鬼),而你仍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怀念着师傅....我被感动着,被感染着......祝福你”好人一生平安”......也祝福天堂的唐师傅安好.....

康乃馨

我随着半城笔墨,随着半城思念师傅的心情,看完了半城的,不是故事的故事。半城真诚的描述,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师傅的善良,可敬,更让人感动!昔日师傅的谆谆教诲,造就了半城,今日的优秀。半城今生能遇到你的唐师父,是你的荣幸。唐师傅也会为拥有,半城这样优秀的徒弟,而感到骄傲的!

如意

一生中总有一些人或一些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以忘怀、、、祝福半城天堂里的师父幸福快乐!

诗静

坎坷、真情、遗憾、难忘、回忆、但是最让人感动,看了真的泪流满面,我含泪看完。

逍遥

通过此文了解了半城的前半个坎坷的人生旅程,为你的成就而高兴,更为你们师徒之间的真情而感动,愿你的前途更加辉煌,也愿你的师傅天堂之上一切安好。

蓝色の鼠尾草

很让人感动的文字,半城有幸遇到了唐师傅这样的好人,人生的转折点也由此开始。

千千结

感人至深,忍不住泪湿了双眼。。。

彩★云★间★

你的师傅,姓唐!多么感人的篇章,多么动人的话语!唐师傅,安息吧,你的徒儿没齿难忘你的教诲。字里行间代表着他对你深深的思念之情,为之动容。愿在天之灵瞑目吧。半城,不要悲伤了,你的师傅有你这样好徒弟真是三生有幸啊!你写的文章,像鲁迅笔下的。佩服佩服![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