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笔记

个人日记

 临与创:
临帖与创作相结合,临帖其实就等于创作。
 
改变思路,胡写时代即将结束,从创作到临摹。
下笔来路不清楚,临帖创作分解是普遍问题。
临帖与创作是学和用的关系,
临的用不上等于白临,二者互为一体。
从临帖到创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临帖要透,开始时必须精临。
不能创作时尽量不去创作,一伸手能拿出好的艺术作品才行,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临帖上。
临帖取法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你创作的高度。
终极目标是创作,临帖”八成技术、两成情感;把握度,找规律“。
改变思路,解决对书法本体认识的问题。

选帖:
哪些帖要守住?那些贴是要看的?用于取法的本帖有哪些?思考书法的本体要从哪奠基的问题。

从一帖拓展到一系列帖。
取法:用笔、字形、章法、墨法。
行草书用于取法的帖:圣教序、真草千字文、书谱、自叙帖、蜀素帖、争座位帖。。。
取法的帖,要求文字量大的。取宽不取窄,用印刷清晰的帖。
楷书取法选文字量大的;魏碑取法多选择与本帖风格靠近的相关碑帖。
隶书取法选择石门颂、曹全等均可。。。
取势风格的法帖很多,不能拿取势风格的法帖用于取法,这样面比较窄。
二王信札多用于取势,用圣教取法,借鉴信札形式进行创作。

临帖:
精临:(还原精临)初步放大再到原大。
粗临 :在保持字的神采不变的情况下参杂己意,加以夸张。
能把小字写大了,把大字写小了,还能保持字的精神状态不变就太好了。
写字刚开始要做到精临,包括动作、速度、方向、粗细对比。。。 
把规范汉字当做基本型,临帖的时候要忘掉基本型。

读帖书写和比较:但凡临帖,写过了一定要和原帖进行对照比较,然后加以修改。
帖子是死的,思路是活的。
如果用一小时来临贴,半小时读帖,二十分钟写,十分钟改。
得法粗临、理性回归。精临和粗临交替进行。

握笔:真一、行二、草三。(低、中、高)
纵横牵制,勾环盘迂;有断有连,有按有提。
临帖临成作品形式,按照自己要创作的作品形式来临贴。
读帖时要找找想要完成的信息,分组找段,写完了再比较。
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找段、选字。
读帖要看字势,看汉字的基本型和字帖上字的关系、变化,看帖上字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变化。
笔法的节奏变化,墨色的浓淡变化,布白的疏密变化,感情的刚柔变化。
线条方与圆的对比,字形方与圆的对比,点画方与圆的对比。
临帖的时候可以把字压住看,自己先分析笔路的关系,看看有什么变化,着重点画的向背关系。
制造不平衡,调整不平衡。(制造矛盾,调整矛盾。)
行气要连贯、不能在不该停笔的地方停笔。
下笔要果断、自信,选段临,先精临,再粗临,找关系。
临帖就等于创作,临帖用心多少,创作就有多少。

读帖要远观气象,近看笔墨。
读帖要从头开始,用心观察,顺着笔路、点画往下看,就如同自己在写,能感受到速度和力量。
临帖看准不是写字慢,理性临,观察仔细;感性临,要读大量的帖,借鉴形式。

得法粗临:
在精临的基础上读帖、做段落,把每个字点画、线条的细节还要看准。
粗临还要借鉴与所临内容风格接近的相关法帖,保证字形不变,强化字势。
还原粗临、得法粗临,临圣教序可借鉴二王手札,可借鉴董其昌、王铎‘可借鉴草书的字势。
得法粗临主要是写意,不是写形,要守住本帖,一旦感觉过了,就要及时收住,然后调整过来。
一定要先写精准,精准了以后多动脑子,找共性,胡写时代已经过去。
从本帖到外围的东西要多拓展借鉴,从而确定自己的体系。
借鉴的东西越多,创作作品的面就越宽,取法越宽,个性越强。
得法粗临要比原帖作得更强烈一点,要达到平衡,夸张原帖的气象。
粗临是原来的放大延伸。

多读书论,拿古人经典的东西来实践。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极少流到民间的,好作品无所谓个人的知名度。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