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因为没有农村乡下的亲戚而苦恼过

个人日记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要求每个学生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表格,其中有一栏它是祖籍和籍贯,我填写的是上海市。交上去后,老师找我谈话说:“你怎么没有农村和乡下?”因为班上有许多同学,他们都有自己的祖籍,分别填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而且每年学校到了放寒暑假,或逢年过节,班上总有不少同学随他们父母去乡下探亲,回沪时,总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农副产品。我好羡慕呀!
    六七十年代,全国生活物资匮乏,家家户户的日用副食品都需要定量供应,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那个年代,中国尚处在反修防修,准备与苏联打仗的边缘。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正激励着全国到处开展挖防空洞,城市里经常要进行防空演习,同时政府还提倡城市疏散人口,也就是有农村乡下的亲戚朋友可以投奔。像我这样没有任何农村乡下亲戚朋友的人,深感苦闷。回家以后,就这个问题我追问我的父母,“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农村和乡下?为什么人家同学家里都有农村和乡下?”
    我是我父亲家族中第一个重孙子。有一年,我爸爸将他的奶奶,也就是我爷爷的母亲,接到我家居住一段时间,那时老太太虽已八十多岁,人很干净,头脑也很清晰,她每天要喝豆浆,并在豆浆中放点白糖。有一次,她搞不清我们家哪个是放糖?哪个是放味精的?问我。结果我和她恶作剧,将味精指给她当糖放,老太太喝了上当,她问我为什么要这样作弄她?我说:“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农村和乡下!”于是老太太慢慢告诉我一些家史。
    我爷爷的父母他们都出生于上海龙华公园旁的这块土地,今上海徐家汇天钥桥路。老太太共生了五个儿子,她大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大伯,解放前是外轮进入黄浦江的领航员,我爷爷排行老二,我爷爷下面还有三个革命干部的弟弟。
    我爷爷结婚以后,居住在上海老城区,在南市区豫园附近的贻青街28号,我父亲在南市区出生长大,我的姑妈也在市八女中上学,所以家里根本就没有农村乡下可言。
    到了全国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我家的小姑,小舅,堂叔,堂姑,表叔,表舅,表哥,表姐,以及我的姐姐,分别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农村插队落户。他们分别去了黑龙江,江西,安徽等地 。这下我可高兴极了!我们家总算也有了农村乡下的亲戚。
    于是每年一放暑假,爸爸叫我去姐姐插队落户的农村劳动,去帮助姐姐。姐姐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去的是华国锋曾经视察过的公社插队落户。她俩白天下地种水稻,种棉花,我为他们养鸡,浇水,做饭拉风箱。记得我姐姐第一年插队落户,到年终分红时,扣去全年各项预支,还净得九十七元人民币,我为姐姐感到骄傲和自豪!从此以后,我家能吃到当年姐姐自己种的大米,姐姐自己养的鸡,以及她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江西萍乡插队落户的表哥,表姐过年回沪,总给我带萍乡的鞭炮,萍乡鞭炮很有名,毛主席当年去过萍乡的安源煤矿。
    文革结束以后,全国拨乱反正,我姐姐通过考试回到城里。家里有好多插队落户的亲戚,都是通过考试进入全国各高等院校,没有一个是通过开后门上调回沪的!!! 


文章评论

天涯孤旅

呵呵童年的天真想法今天看来是那样的可爱稚朴。

老四

[em]e179[/em]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