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喜欢装糊涂的人,要敢于向他们挑明。

个人日记

 图片
左边那位白白胖胖的德国小伙子——克里斯蒂安。

           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或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一种人,脸皮比较厚,喜欢装糊涂,比如向你借钱后,却迟迟不还,装得一干二净的那种。对于那些喜欢装糊涂的人,我们要敢于向他们挑明,绝不能让他们再继续装傻下去!接下来,我为你们讲讲,我是如何对付这些人的一些小故事。
        我的一位德国同事,名叫——克里斯蒂安的年轻小伙子(就是照片中那位白白胖胖的) ,如今他已去德国东部图林根,当起了一个小老板。我们相处不错,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多年前,我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时候,那天上班,他身上没有带钱,他当着众人的面,开口向我借了5欧元,说是打一包香烟,并且说好下午还我。下午休息完继续工作时,他一点也没有反应,我不见他有还钱的意向,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也不好意思催他还钱。到了月底,公司向员工发工资时,他还是无动于衷,只当没有发生过借钱的事,我更不好意思在这天直接向他开口。直到第二个月,又发工资时,他还是没有作出任何的反应。过了几天,我当着众人的面,开始直接向他开口要。
       那天,他感到很理直气壮,不但没有对我说一声:“对不起!”,相反却还指责我,说我:“把这5欧元,看成是月亮......”。这下我来气了,我开始当众教训他。我说:“你借我钱,说好当天下午还,你不守信,已经拖了两个多月,还觉得你自己有理?你是向我借钱的,如果当初你是说,能否送一包烟的钱给你,我送你5欧元,那是我心甘情愿的事情,那是我的人情,你现在还好 意思 这么对我说!”在场的多名同事,纷纷夸我说的对,做得对,完全有理。尤其此时老板也在场,说我这么做是对的,那小伙子感到很理亏,一下子脸涨得通红,当面对我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并且随手掏出了5欧元还给了我。我接过这5欧元,对他说:“这就叫作——有借有还,明白吗?年轻人要守信!”大家在旁一并鼓掌。
       还有一次,有一天周末,我在酒吧内喝啤酒,有位我很熟悉的土耳其裔德国小伙子在酒吧内玩老虎机,他钱输了,向我开口借10欧元,我不好意思,只能拿出10欧元借给他,结果他又把钱输进去了之后回家。过了好几个月的周末,我在市中心另一家咖啡酒吧店内遇见他,那天他又在玩老虎机,运气很好,他一下子从老虎机里赢了600多欧元。此时他很开心,向咖啡吧里的跑堂要来了不少啤酒和各种各样的利口酒,请客在场的他的熟客朋友们,唯独我,他却忘的一干二净。此时,我也很来气,真想当着众人面,向他要回这10欧元。结果我一想,此时要话,别人会误解我敲竹杠,还以为我乘机讨债,于是我忍了忍。
      又过了几天,他的哥哥在酒吧里请我喝一杯啤酒,我当众借机发挥。我说:“同样两兄弟,就是不一样!你弟弟借钱不还,装糊涂不说,赢钱的时候也不给我一杯啤酒喝。”旁边众人也为我帮腔。他哥哥听了之后很尴尬,马上回去把弟弟叫来,当众让他弟弟还我这10欧元,他弟弟向我赔礼道歉。
        在这里我还想顺便提一提关于借书不还的两个小插曲。我至今不好意思向曾经借我书的人要回我的这些书 !
        二十多年前,我在国内的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时,我曾经共事过的老领导,也就是我曾经所在部门的主管科长,他后来调任总公司主管安全生产。那时,我们公司要为全体公司员工定制企业着装,这项工作归他管,他让我这位老部下做些参谋,提供什么颜色的着装比较符合我们公司的 企业形象。于是我借给他一套上下册《服装色彩搭配技巧》书,后来企业按要求,把服装定制了以后分发给了每位员工。之后,这位老领导没有把书还给我,我由组织部门调任了许多部门,所以很少有时间能再遇上他,后来我也出国了。其实这位老领导很有意思,我终身难忘。当年我在入党民主生活会上,唯有他当面向我提意见,指责我穿牛仔裤,烫头发,工作好好先生......前些年,我从国内的老同事那里得知,他退休之后,经常打麻将,因突发脑溢血已去世。
        再有一本书,书名《中国对联集锦》。当年我在从事企业的共青团内部刊物的编写工作,我有一位同学,他在他们单位里也在积极参加团刊编写,所以曾经问我借了这本书,也是至今未还给我。我也不好意思再能向他当面要。有一次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另一个同学,他说:“你不好意思开口,我帮你讲!”我说:“算了!就把它当作留念吧!”
        因为中国文人之间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偷书不算偷”,更何况这些书,不是他们偷我的,而是当年我心甘情愿亲手借给他们的呀!!! 

文章评论

往事如烟

我的原则是: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 借人借钱尚可,借书不行。 邻居夫妻从我家里借走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妻先把《走到人生边上》送来,说胡兰成的书夫还没看完,有些地方还在抄。我感动。 可是,接过杨绛的书,随手翻了一下,书脊快要剥脱了,不知对方怎么摧折,心大疼。 隔天见到妻,告知《今生今世》就送你先生了,不用还了。妻说这样以后怎么好意思再找你借书了呢。我心想,我以一书受损一书夭折之代价,就是要达到不再借你书的目的呢。 其实,也知道,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可是,唯独不能对书放怀。我视书为导师为挚友,怎可不善待,不护持,不小心?

天涯孤旅

曾有藏书六麻袋,如今已没了踪影,个中原由不说了,借出去的书大概有二三十本没回来,其中最有印象的是一本小册子《从马克思到费尔巴哈》是在地摊上买的,刚看了十多页就被一同学借走了,后来我催要了三次都没要回来。其实那年月喜欢看这种书的人不多,大概那老兄认为这书没啥价值吧呵呵。现在几乎不买书了,改为看电脑,资讯多还免费真的省了不少钱,遥想当年买书把老爸给我娶媳妇的钱都花了,以至于结婚时老爸给了我一千元告诉我定做一个大书架吧,这就是你的结婚费用哈哈。

格格

你做的很好!间接在教育他们。

大武汉

我也有一本书《方与圆》,借给同事不好意思要回来,书就改姓啦。[em]e12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