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养成记

个人日记

       图片

      在我看来,
幸福是一种能力,在于你自身。而不是一个在外面的东西。用追求这种方法,只会让幸福越来越没有踪影。反复的挫败带来更多的自怜。营造出来的幸福太重了,代价太大的总是托累幸福。——林曦

  

林曦,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职业画家,曾于法国、印度、澳门、香港、泰国、尼泊尔、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书画集、画集、小说、个人音乐专辑。

 

老天似乎无比眷顾这个美丽的女孩:12岁在巴黎举办第一个画展;13岁拜在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老师门下;15岁拿到大学文凭;出过唱片,写过小说,能教古琴,擅长水墨;不仅如此,她还会针灸,懂中草药,研习茶道……
 

 图片
 

看过她的经历,不禁令人产生好奇:如此标准的中国式才女,在今天这样慌乱忙碌急功近利的社会里,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小时候的林曦,就是那种被称作神童的孩子,很早慧。用她自己的说法,所有的光辉和名利都在16岁之前体会过了。然而这样的童年,却是在单亲家庭状态下度过的。

 

小时候,教育林曦的主要是她的母亲。超级好强可爱,有菩萨心肠的外婆则是助教。

我娘很坚强勇敢,我很佩服她。林曦坦言,我最感激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她从来都把我当一个大人来看待,让我没有在长大的时候经历心理上的落差,这常常都是少年得志的小孩最难过的关口

 

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笑笑,就过了。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是特别好或是特别悲惨那个,都是妄想执著,心生烦恼。我娘用她的行为,教会我直面问题和乐观的心态,勇敢追求幸福以及承担胜过一切。

 

真是想念那些日子呢。虽然有时我会被骂,但是多数时候,都快乐又自由。林曦所说的那些日子,当然包括悬腕练字一站就是一天,晚上睡觉要贴伤湿止痛膏才睡得着,练琴手指由水泡到出血再到结茧的漫长过程。

 

       母亲发明的超强训练法

 

婴幼儿时期,小朋友安静和专注的时间越长,未来智商就越高。基于这样的理念,林曦的母亲发明了一些超强训练法

 

其一是摘棉絮法。把棉花撕成若干棉絮洒在呢子布上面,然后由小林曦一根一根把棉絮摘下来。从一天一张,到一天数张。

 

其二是胶绳解结法。把胶绳打上若干疙瘩(不是死结),让小林曦一个一个解开,从一天10个到上百个。

这两个被林曦称为惊天地泣鬼神方法,既需要母亲的想象力,更考验她的耐心。毕竟,这是让半岁的小孩乖乖劳动啊。

 

这样训练的结果是,林曦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专心看书一下午。而直到现在,她解开一堆缠绕绳子的速度都比别人快。

 

林曦曾向外婆求证,面对母亲的奇思妙想,幼小的自己是否有过试图反抗,像大多数幼儿那样哭闹耍浑。外婆说,当小林曦企图反抗的时候,母亲会微笑着在不远处摇晃奶瓶。几次下来,孩子就清楚地认识到,哭闹是没用的,只有干完活儿才有得吃。

 

林曦笑说:我养小狗的时候,它满屋拉,我满屋追着擦。还不忍心看它无辜的眼神。结果一顿饭也没少给。因此要它学会自己上外面拉屎就变得难如登天。这就是一个比狠的过程,斗智斗勇我都敌不过我厉害的娘。

 

此外,母亲几乎不给林曦买任何玩具,基本上是一个气球玩一周,一串钥匙玩半年。总之就是不能过多的新鲜劲儿给孩子。

 

说起这里面的道理,无他,习惯枯燥,培养专注也。

 

看到现在很多小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半间屋子的玩具,林曦就会担心,那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之后,孩子们如何适应枯燥的书本和现实社会?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不断升级的画面和精彩,长大了以后再想让他们专心、习惯枯燥,就有相当难度了。

 

林曦说:在限制中,未来才有无限。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10岁以后,林曦的每日课程开始出现《论语》,《周易》,《菜根谭》,《道德经》等。虽然现在并不全部记得,但再看到的时候,总是熟悉。毕竟是童子功啊,掌握了精神。

 

我们国家的老传统都是这样,四书五经这么难的东西,都是在学前发蒙时就先背会了。管他懂不懂,先输入再说,一回生,二回熟。等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过去学过的自然会跳出来,这种情况和遇到难题再去现学,有本质差别。

 

林曦的母亲认为,难和易是相对的,先难后易,小朋友就不会叫苦,反而觉得很轻松。所以,林曦背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周内要连注解一起背给母亲听。从此之后,背诵四句的古诗对林曦来说就基本跟玩儿一样了。

 

母亲还要求林曦每天早上看半个小时佛教的大藏经节选,看完后,有空的时候就讲给她听。

 

此外,母亲看了的书,会直接推荐给林曦,读完之后母女俩再交流感受。学会查字典之后,全家人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都交给林曦晚上统一查了之后告诉大家。成就感驱动下,林曦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粒种子种下去,总会开花结果。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把种子撒播在小林曦的心里。

 

永远不要去做伸手就能完成的事,你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事才能带来成就感和提高。这句话埋下了林曦热爱挑战难度的种子。

 

图片
 

      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对待孩子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林曦总结说:人生里其实并没有一个时期叫做儿童时期,大家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不要把小孩当做小孩,而是要用这个世间的游戏规则来对待他。比如,要获得就必须付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而不是用所谓的家庭规则,在指责和原谅之间反复,毕竟,父母护不了小孩一辈子。

 

林曦的母亲在批评她的同时,会说:我可以对你很宽容,但是社会不会。是你要学习迁就大家,而不是要别人的标准迁就你,你未来被人尊重和喜爱的时候,你自然会感激我

 

林曦想要拜师学画画的时候是8岁。母亲对她说:我可以帮助你,也可以提供给你最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你需要清楚,这并不是我的义务,人和人之间没什么事情是应该的,你要花点时间想清楚,是否能够坚持,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放弃,那么未来你所有的事情我都可能不会管,因为你失去了我对你的信任。

 

直到现在,林曦都能回忆起很多类似的谈话。即使亲人之间也没有,也需要珍惜,互相尊重。我娘的理论是:你很难想象一个连亲人都不够尊重守信的人,会对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尊重守信。林曦说,经营感情贯穿了我娘对我的全部教育过程

 

后来,我娘果然如她所说,尽她的全力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我也如同我当时答应她的那样,遇到困难,没有放弃。

 

契约和信用教育仿佛是中国大多数家庭容易忽略的,我们的亲情文化里总是更重视强调父母为了小孩含辛茹苦、无条件地付出。为什么父母在做这一笔付出时,不能如同别的事那样,自私地问问,是否值得如此投入,且不问收成?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父母到了老年抱怨连天,感叹自己命苦,对孩子有诸多不满。事实是,早在当年,作为父母的自己就没有提出过要求。双方为此,并无契约和守信的承诺。

 

林曦认为,同样的时间精力,作为个体,父母其实是可以去做更喜欢和更有意义的事。再亲密的家庭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无悔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交代。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要确保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没有埋下负面情绪的种子,这样最终就会得到善果。

 

     父母的价值观直接传承给小孩

 

重庆有句老话叫做屋檐水,点点滴。大意是家里的小孩都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而不是听大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母如何做,小孩也如何做,想要小孩爱学习,父母自己必须爱学习。

 

林曦基本从来不看电视,因为她从小在家里就不看电视。母亲在她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家里看书,她宅得住,于是林曦也就宅得住。林曦的母亲很尊重她的老师,于是林曦也很尊重自己的老师。

 

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孩子就像白纸,刷上什么颜料就是什么颜色。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林曦说:常常会看见某些家庭,父母天天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麻将桌上,然后抽空打个电话问小孩,你作业做好了没有啊,要好好学习啊,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有此类父母的同学长大的确有成才的,我也见过,但概率极小,都是奇葩。而且也是在70年代大众皆是放养的那个情况下才有戏。摆在今天,估计很难。

 

同样的,有时会看到一些父母竟然奖励小孩玩儿,或者惩罚小孩学习。林曦对此就完全不能理解。因为这样的奖惩中自然包含了父母的价值观:学习是痛苦,玩耍是快乐

 

往深里讲,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

 

我娘惩罚我的内容从来都是一周不许看书,或是三天不准画画,当然奖励就是去买书

 

这个奖惩里包含的价值观就是正面的:读书学习是你的福气,你不珍惜,就不值得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到现在,我被称作学习控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娘给我埋伏下学习是最珍贵的快乐种子的结果

 

如果一个做父母的,自己根深蒂固地认为升职和股票是最重要的,并且在行为上表现了出来,那么,当小孩高考失利要死要活那天,他如何生动地对小孩进行看开点要经得起挫折的劝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的小孩已经完全地接受了他把外在肯定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

 

同理,如果一个父母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因为工作或是各种原因没有出现的话,有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希望子女来看望他,而子女没有出现时,也就不要觉得惊讶了。

 

所以,价值观不是怎么说的,而是实实在在你在行动里体现出来的人生取舍。小孩儿基本会全盘继承,我也见过,那种彻底父母向左、小孩向右的家庭。但是那首先是少数,其次,也不太快乐。

 

图片
 

      心中的慈悲比脑子里的智商重要

 

直到现在,每次回家和母亲坐在一起喝茶时,林曦还会跟母亲开玩笑说,来,我们来谈一下心吧。

 

小时候,母亲常常会找各种机会跟林曦谈心,主要内容就是启发小林曦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事,或者伤害人。当林曦主动坦白了诸多自己觉得不够好的行为之后,母亲会继续往深挖掘,循循善诱她继续思考有没有什么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比如无意间说过的哪句话,伤害到了别人。然后和林曦一起分析再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教会她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难处和不易。

 

这就是母亲和林曦之间的反省机制

 

林曦给一些朋友讲述此段内容的时候,朋友们都觉得你妈太过了吧。这样累不累啊

可是重点是我没觉得累啊,反而在别人的认同和喜爱中感觉到了很轻松。林曦说,我想,如果要舍弃我娘的所有的其他教育,只保留一项的话,我愿意保留此项

 

无数次谈心,让林曦学会了换位思考,跳出来看自己。学会了不自私,爱他人。

 

我娘曾经很夸张地说,即便未来你做一份最普通的职业,即使是你去扫厕所,你都要成为一个可爱、有修养的人当我16岁之后,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靠写日记跟自己谈心,在建立自己的生活时,在跟人群相处时,我才发现,我娘的谈心教诲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有时候,才华、聪明、本事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一颗能跳出我执、真诚地关心别人需要的心灵,却保护林曦度过困难和竞争,建立起自己平和而美好的人生。

图片 
 

此文刊登于《教育家》杂志20122月号。

光明觉照网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持续更新中。  
 
搜索【gmjz8com】或【光明觉照网】,关注光明觉照网微信,
 
我们在这里您~一起光明觉照吧!

图片
 


心有灵犀 QQ:2590457409
欢迎进入
【光明觉照网】【心有灵犀主题空间】浏览同类精彩文章:
 

【哲理故事】别再抱怨好人为什么没好报了
【哲理故事】献给正在郁闷的人(绝境中的老驴)
【哲理故事】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
【哲理故事】石头的重量
【哲理故事】最好的扶是不扶
【哲理故事】如果,生命真的还只剩几天
【哲理故事】最伟大的慈悲
【哲理故事】世界只是寄居一处

【哲理故事】不能做与不想做
【哲理故事】眼前要有一盏灯
【哲理故事】拉纳西小站的警示牌:与其恨不如爱
【哲理故事】【一行禅师】静坐的苹果汁
【哲理故事】看玉高手
【哲理故事】给心灵盖一座寺院
【哲理故事】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哲理故事】绊倒千里马的青草
【哲理故事】我们一直都在欺骗自己
【哲理故事】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哲理故事】将恶缘转成善缘
【哲理故事】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哲理故事】抱怨不如改变
【哲理故事】把良心的袋子装满。你的口袋满了吗?
【哲理故事】无德禅师故事六则
【哲理故事】一窗牵牛花
【哲理故事】走不回来的小和尚

【亲子教育】《小孩不笨》--电影
【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
【亲子教育】幸福不是人生目标,因为它在当下

【亲子教育】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亲子教育】莫言:母亲,是孩子永远的教育家!
【亲子教育】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亲子教育】父母的爱恨与孩子无关
【亲子教育】父与子的故事 
【亲子教育】别把孩子往外推
【亲子教育】一位爸爸给女儿画的画册,看完心都化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