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剖腹产(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请谨慎观看)
手机日志
破腹产适用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一、据世卫组织的一个调查统计,中国的剖腹产率是世界最高的,达到46%,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任何事务都有其自然规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破坏这种规律。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种本能。剖腹产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分娩方式,对母子都不是不利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普通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不应该高于10%,在专门收治疑难病例的特殊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也不应该高于15%。但中国的剖腹产却在不断攀升。中国剖腹产比例攀升的原因大致如下:
1、子宫是一次性器官。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大多数人只能生一个孩子,并且中国生育意愿也下降,没有超生的意愿,子宫成了一次性器官,没有必要珍惜。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这条原因往往被各界忽视。
3、安全。只有一个孩子,自然生产产程长,家长担心自然分娩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加有这种担心。
4、疼孩子。误以为挤压对孩子不利,剖腹产孩子更加聪明。其实刚好相反,挤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的。
6、医院责任。顺产比剖腹产医生要付出更多,但是收入更少,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诱导产妇进行剖腹产。剖腹产平快,也降低医院的医疗责任。医院非常愿意剖腹产。而医疗管理部门没有相应规范。
8、选择良辰。有些人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八字,选择良辰剖腹产。其实这是无稽之谈。即便真的存在良辰,那也是老天安排的,老天安排的是一系列活动,包括受孕、发育、出生,你选择剖腹产等于是违背天命,哪里还有什么好命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为了追求“天时”(好的年份生辰),却去破坏“地利”(用手术刀破坏子宫孕育环境),那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谁能保证所选择的“天时”是好的?“地利”才是父母自己能够把握的。自己不好好把握“地利”,却去相信虚渺的“天时”,是愚蠢的做法!
9、怕影响体形,尤其是现在妇女都有工作,要返回工作岗位。其实这也是错误理解,自然顺产反而更有利于产妇全面恢复。
10、育龄的延迟。中国初育年龄不断延迟,高危壬辰比例增加。据统计,北京的产妇平均年龄达到了35岁,比上世纪8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10岁。
11、前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也选择剖腹产。第一胎生剖腹产,其后的怀孕风险增加,剖腹产比例增加,但是仍然是可以选择自然顺产的,需要与医生商量,遵照医生的建议。
二、能否分析下剖腹产的利弊,对国家总的人口政策和质量是否有影响?
答:剖腹产等于是中止了一个生理过程,对母亲和婴儿的不利方面是多方面的,只是目前对剖腹产的危害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自然顺产更有利。有些实验是需要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的。
2、胎头经过子宫收缩与骨盆底的阻力,可将积存的胎儿肺内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挤出。但剖腹产由于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有1/3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后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谓的“湿肺”,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
4、小儿多动症、统合失调症、协调能力差。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并且挤压是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但剖腹产由于丧失了人生的第一次锻炼机会,胎儿从宫腔直接取出受到气压骤变的影响而产生损伤,因为在剖腹产时,小儿胸部未受挤压,易出现缺氧症状,使婴儿的大脑发育受到损害,影响智商和运动功能。胎儿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笨拙,皮肤的触觉信息比较差。
6、术中也可能伤及胎儿或术后牵拉导致胎儿骨折或是发生羊水栓塞等。
2、胎脑在胚胎8周开始发育。大脑发育在怀孕后的最后3个月到出生后的3个后最为关键。而脑细胞与皮肤等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不一样,脑细胞数量是一次性完成的,今后损伤之后是不能增殖修复的(而皮肤细胞是可以增殖修复的)。如果丧失了脑细胞发育的最佳时机,今后是无法补偿的。所谓怀孕40周,其实是从末次月经开始算起的,真正从受精卵开始在母亲体内只有269天,每一天都非常关键,决定今后一生的健康。如果出生之后不出什么意外,寿命以90岁计算,那么等于是子宫内的1天对应子宫外的122天,也就是“宫内1天,宫外1/3年”。子宫内的环境是子宫外所无法替代的,分秒都重要的,在母体内没有完成的某些发育(包括脑细胞发育),在出生之后是很难补偿的。很多早产儿都有健康问题(虽然很多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很健康的),比如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而剖腹产大多数都是早产,有些还提前数周,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剖腹产的出现,现在人口素质是在下降,上一代人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在269天左右(当时剖腹产比例很低,美国在1965年也只有4.5%),而现在新出生的一代在子宫内发育时间是远远没有269天,这就必然导致整个一代人口的素质降低。从人群来说,平均时间每降低1天,对整体人口素质都是灾难性的影响。现在国际医学界强烈要求降低剖腹产比例,即便要进行剖腹产,也必须等到39周之后(也就是说早产不能超过1周)。
1、有剖腹产史的孕妇在今后妊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子宫破裂,胎儿可能流产或留下终生障碍;产妇会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
2、剖腹产破坏子宫完整性,今后的胎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子宫环境下发育。
对人工喂养、剖腹产这些新技术的迷信,将威胁到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带来不尽的烦恼(很多隐性疾病要等成年之后才发生),并额外增加生育和养育成本。
自然顺产是一种生理过程,认为破坏这个过程而通过剖腹产让孩子出生,等于是“出生缺陷”。 中国一方面在强调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并且花费巨大,一方面却又放任剖腹产比例不断攀升,这是非常滑稽的。任何提高出生素质的企图都远抵消不了剖腹产对人口素质的降低作用。中国50%左右的剖腹产比例,是非常危险的,等于一半的人口是“出生缺陷”,需要站在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降低剖腹产比例、提升母乳喂养比例才是真正的提高人口素质。
三、据您所指,世界范围内有组织或某些人对顺产婴儿和剖腹产婴儿的区别,也就是剖腹产具体对婴儿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么?您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吗?
四、有人说在欧洲如果剖腹产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中国剖腹产率高是因为中国妇女的生育观发生变化,对生命不够崇敬吗?
政府层面上,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将生育视为邪恶,政府的手可以随意伸进妇女的生育器官,更加不可能保护生育器官。最后结果是:政府不保护生育器官,医生也不保护,个体也不保护,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剖腹产不高才怪。
五、剖腹产率高是否也和中国女性忙于事业,产妇年龄偏高有关系?
答:这有一定的关系。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劳动力是生产者,总人口是消费者。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一个人生产,两个人消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国由于倡导“只生一个”,致使减少了上亿年幼消费人口,等于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由于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7%)。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劳动力相对严重过剩,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职场就是战场。妇女为了保住工作机会,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生孩子,等到工作上站稳脚之后,才挤出一点“业余时间”来生孩子,但已经错过了生育年龄。心理上需要剖腹产来保证孩子安全(好不容易下决心要的孩子,不能出意外),生理上又增加了高危壬辰(需要剖腹产)。
在为产妇取出胎盘缝合伤口有同时,另一位医生正在为婴儿做脐部消毒和包扎
六、您觉得剖腹产率高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政府是否应采取一些措施?
答: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方面降低了整个下一代人口素质,一方面降低生育意愿,还增加养育成本。我觉得政府需要:
1、停止计划生育,从政府层面上要形成一套尊重生命的文化,保护生育器官,这样子宫就不再是一次性器官了。
2、降低养育成本(光停止计划生育,但老百姓养不起两个孩子,还是会将子宫当成一次性器官的),让主流家庭养得起三个孩子(才能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未来的孩子,就不敢轻易剖腹产了,而第二胎之后顺产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