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3“生命在于运动” 的谎言,害了多少人,快转发!!!
个人日记
你是否即使经常运动了也会生病?
你是否晨练时也有打喷嚏、没精神、怕冷的现象?
你是否即使天天运动还是身体不完美?
那么请告诉身边人,健康是动静结合,运动要适当,静养才是养生的关键。
西医科学认为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许多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
所以记住——生命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散步、气功等,慢走,慢跑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有着为数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种运动健生。尤以老人为最!其实,早晨的空气质量指数,是一天当中最差的。是不太适合体育运动及锻炼身体的(下午或黄昏较好)。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时候。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去锻炼呢?缘于“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误导了大众。
“生命在于运动”,若从这句话的语境,其本身而言,也是不对的。至少这句话太武断,太偏激了!“生命在于运动”表明,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
果真如此吗?是否人人都要运动?是否人人都适合运动?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只需要静养就够了。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这个“养怡”两字,“养”就是指养生,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精神心理状态。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在 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365天,24小时不间断锻炼吗?
或你在上班,商场购物时,突然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你也能马上跑去锻炼?消除这不良情绪吗?何况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为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识所控制的,何况运动乎?
民间有句俗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这说法也不对。因为在饭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到胃部帮助消化了。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于健康反而不利。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练气功除外,因气功中的动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意、调息,这是动静结合。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少动的,却又长寿。
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三个副总统,其中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曾说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运动,典型的大胖子(超胖)。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 105岁,属长寿。
台湾作家李敖说:他妈妈就是反科学的,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从早到晚喝可乐、咖啡、沙糖包子,爱吃高碳酸食物,活了 90多岁。其爸爸,对生活很讲究,才活 50多岁。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抽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话说:“人参吃死无罪,黄连治病无功”。人参是补药,补阳,大补元气。对阳虚、气虚者来说,就是补药!但对阴虚体质的人,就是毒药!
现在的国人大多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如何静养?
1.打坐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并不是非要学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2.站桩
常用姿势
常用的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
然后就是调整身形: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
然后调整精神: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百会虚虚向上领起……
然后放松周身: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
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单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此时的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不仅有静的桩功,也有动的桩功。
站桩不仅是练基本功,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
站桩(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默立,调心调息调身,放松身体,平稳呼吸,心态平和。
稍微屈膝似蹲似坐,双手上拉抱球,两手与肩同宽,,五指撑开,手心向内,略向内旋腕
内抱外撑,脚似扎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吊百会,下坠会阴。
肩膀要放松,不要耸起来。肘大概低肩膀三指宽,也可以与肩同高对拔。
目视前方,以一念代万念。起来的杂念,随它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站桩得舒服,不僵硬,但是动作要领要对,不能东倒西歪。保持头正、颈直,对称。
形意拳称其为浑圆桩,意拳(大成拳)称其为平步撑抱桩
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转发是功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