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情
个人日记
早就听说过周庄的名气。
而让我醉在周庄水与梦的镜像中的,是一位作家笔下的夜周庄。美极了:“周庄浮在昆山西南的众水之上,似乎还在梦里轻轻摇晃,像泊在水面的乌蓬船,难免有海市蜃楼的幻觉滋生。”
我曾多少次想象着周庄,脑海总是被去过的一些古镇的倩影所充填,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大红灯笼……。
让我多少次梦见周庄的,竟是作家描述的周庄像是泊在水面上的乌篷船,古朴而又神秘,把周庄的秘密都深藏其中。
走进周庄古镇,“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石碑映入眼帘之后,就会看到环绕周庄的水道上,游船或结伴,或独行,从圆拱桥刚探过头来,一下子又在船娘的歌声中远去,那么轻盈、浪漫。我打开相机,如梦初醒般对准了划过来的、推过去的小船。
过去从台州去省城杭州,路过绍兴地界,最别致的风景就是那乌篷船,半圆形的船篷,漆黑的;艄公头上的毡帽,乌黑的,圆顶,卷边,前面像畚斗状,据说这起源于“秦汉效羌”。也许从那时候起,乌篷船就被看做是水乡的精灵、流动的生命。
周庄的船,不是那乌黑的船篷,多为彩色,体魄强壮的艄公和穿着蓝花布衣服的船娘,戴着很有江南特色的斗笠,一边摇橹,一边为游客唱着江南小调,就是这周庄的乌篷船,为水乡平添了一道风情万种的景像。
周庄并不大,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被周庄的水串成一条巨大的项链,戴在周庄的明清建筑、古典宅院、砖雕门楼上,构成了江南水乡的鲜明特征。周庄最有名的桥叫“双桥”,是两座连在一起的桥,一座南北向,一座朝东西,河流在这里成“T”字形。一圆一方的两个桥洞,在水中的倒影很像古代的钥匙,于是就有了“钥匙桥”的美称。
是我跟着乌篷船,还是乌篷船跟着我?在周庄,不论走到哪里,水上就飘来游客的笑脸,船娘的歌声,接着便是一条条乌篷船,左拐右拐就钻进前方的圆拱桥中,消失在水波的涟漪里,毫不吝啬地带走了岸边游客的跟踪眼光,留下的是一片相机快门声。
河边的垂柳撒下她多情的枝条,轻抚着水面,每当乌篷船从她身边驶过,柳条的舞姿格外妩媚多姿,是这乌篷船劈开河水把她舞动?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伴,或许它们早就有了默契、有了感应?这水、船、柳,就是周庄的精灵,千百年来孕育了周庄的生命。
站在双桥上,看熙熙攘攘的游客那么耐心地等待着乌篷船的靠近,然后把自己定格在这小桥、流水、小船的画面中,这才是周庄独特的魅力。
小小的周庄古街上,明代徐达建造的张厅和沈万三后人建造的沈厅各领风骚。恢弘的建筑和深宅大院、花园,彰显着当时的辉煌。沈厅里气势不凡的铜壁画介绍了沈万三的人生轨迹,他成为巨富的一个原因之一是搞海外贸易。也许最初沈万三就是靠着这小小的河流和船只,从周庄走向了大千世界,创下了一世的辉煌。
周庄犹如小巧的一颗珍珠,每一条圆周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当暮色降临,岸边茶馆、酒吧的霓虹灯给水纹涂上了色彩,猛抬头看到了屋檐下的红灯笼摇晃着,拉开了夜周庄的大幕。
归去早没有了直奔周庄的那份急切,收回最后一缕视线,周庄已在身后。或许某一天,在周庄熙熙攘攘的游人中,还会出现我的身影。
文章评论
天雨
勤于耕耘,我之楷模
芯蕊善正
美呀!
剪烛西窗
用浓墨重彩,描绘]周庄的水乡风情、前世今生,文美照片更美,周庄被你写活拍靓啦![em]e100[/em][em]e163[/em]
silence。
李老师,看您写出的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想,或许是一种敬仰……敬佩您能用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编织出一幅幅灵动画面,敬佩您拥有一颗无论何时都年轻快乐的心……感谢您让我体会到~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快乐其实也很简单。。。[em]e163[/em][em]e163[/em]
回眸
柔软的文字勾勒了周庄的灵气,镜头的定格展示了周庄的魅力,而永恒的篇章留下的,是那徜徉里的驻足,相聚的惊喜相别的回眸,还有那畅意的欢笑,犹如水乡的水波,忽飘忽闪的,在记忆里荡漾。
海鷗不飛
周莊在大姐的用心感受描繪下. 生動起來了. 看圖片让我想起 烏鎮. 那古厝. 那小河.那石橋. 那小船. 相同的景色.江南水鄉總是不斷的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