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树对话(五)——中口苦槠顽石相伴

个人日记

    亭旁镇邵家的中口村,坐落在湫水山脉的一个自然村庄,绿树怀抱,良田毗邻,安静祥和,也算得上一处世外桃源,特别是那规划排列的一幢幢楼房,处处显示着这是一处搬迁的新址。

在三门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中,中口村有一棵属于一级保护等级的苦槠树。它生长在后山的半山腰上,离现在的村庄远了些。尽管四周树木茂盛、古藤飘挂,却丝毫阻挡不了它一边俯瞰着今日的中口村,一边忠实地守卫在中口村废弃的古村落旁,似乎还在呼唤着昔日的村民们日出而耕。

这棵苦槠树,编号为JE005,有着600多年的树龄,树高25米,可算得上是高个子了,虽高却不单薄,胸围达到420厘米,冠幅也在15米以上,好大的一棵苦槠!

  踏着田埂小路,分开茅草荆棘,在万丛翠绿中,还是一眼就看到了这棵苦槠树,在那一片树的海洋里,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主树干上突出的树节、裂口的伤痕,粗糙的树皮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它所经受的沧桑,那是树的语言,我们看不懂罢了。我由衷地感叹它的与世无争,也赞叹它抗拒淘汰、自强不息而成为强者的气概。那看那粗壮的树根,像龙爪一样深深嵌入脚下的坚土,裸露在地表部分,是那么的苍劲有力。

树老了往往会树心空了,或只剩半边身躯,或枝桠残缺,可是这棵苦槠,尽管主干上也留有被大自然开膛破腹的痕迹,但是那圆形的树冠,枝繁叶茂,由深到浅的绿色树叶,把古树打扮得层次分明、依然显得那么丰满并且充满生气。

在古树后面五米远处,有一块近3米高的石头,表面光滑,呈椭圆形站立,不偏不倚,面朝苦槠。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它,就会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那块顽石。村民介绍说,这块石头被视为村里的风水石,村民们绝不会把它做成石料,它和这棵风水树一起,世世代代保佑着四周的百姓。

苦槠树的前方树根部,还有一座五圣庙。用石头垒成的,虽然被四周的茅草遮盖,还是能看得出那是一座完整的五圣庙,看得出被蜡烛和香薰烤的痕迹。当地村民告诉我们,每到年终,村民们杀猪宰羊,都会供上猪头羊头,祈求五圣老爷保佑、赐福。

关于这五圣庙,在中口村这一带有这样的传说:当初江南有户人家,一连养了五个儿子都不顺流,养不到成年就死了。爹娘去问“仙人”,仙人说他家五个儿子交了好运,被张天师看中,收为徒弟修仙去了。后来那五个儿子都修成正果,被玉皇大帝封为“五圣老爷”。可是,“五圣老爷”实在不自重,常常偷偷下凡来拉姑娘媳妇去“成婚”。那些被拉着的女子,因此就会生病,迷信说法称为“鬼迷倒”。为了让“五圣老爷”不好意思再来扰民,大家只得凑钱到处造“五圣庙”供奉他们,以感动“五圣老爷”。为了多造几座,就尽量造得小一点矮一点,所以常见的五圣庙可能就是这世界上最矮小的庙了,看样子只够一只猫或一只狗藏身。这样,江南各地的路岔道口,就出现了许多的“五圣庙”,庙虽不起眼,香火却不断,从远古沿袭到今天。(这里所说的五圣绝不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五圣人: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

怀着对奇石、古树、五圣庙的虔诚膜拜,我们走进了中口村遗落在半山坡上的旧址。只见古村遗址依然留着昔日悠然、简单的痕迹。村子不大,残垣断壁依然保留着村内小巷纵横的轮廓,石头垒的墙体上爬满了藤蔓,那些攀爬的好手尽情地在石头墙上书写着自己的文字,或是描绘着只有它自己才看得懂的画图。没有房顶的院子里,时而会有一棵树直刺蓝天,见证着被遗弃的岁月,这一切都给被遗弃的古村落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息。小石块铺就的路面,沿着山坡一直伸向村子的尽头。那是一条从古到今的路,村民们就是沿着这条石子路,在社会进步的历史浪潮中,把村子迁移到交通方便的山下,进步与现代化替代了原始与落后。

古村落永久地留在山坡上,它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总有一天,古村落的遗迹会消失殆尽,可是古树依然伴着奇石、五圣庙,留在它扎根的土地上,它默默见证了这里的兴衰、进步与发展。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天雨

又一次退休了,离开了熟悉的工作,认识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几颗古树,是你的幸运,我相信以后你会经常来看望它;它也将给你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em]e182[/em] [em]e163[/em]

剪烛西窗

数百年的老树将湮没于尘世之中,而姐姐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林木有知,当谢于你。[em]e163[/em] [em]e179[/em]

wwy

_五圣庙,苦槠树,怪石,中口村,作者周密的栩栩如生的展示。让我们再一次亲近自然,敬畏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