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树对话(六)——竞争共存 相依百年

个人日记

          亭旁镇下里金村位于亭旁到邵家公路东侧,在邵家百亩头村和山根邵村之间。这个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口的小村庄,处于湫水山脉延伸段低平山区。

村子北面有一条310米的防洪坝,两座寺庙隔水相对。位于防洪坝南岸的寺庙旁,有一个树群,连在一起的巨大树冠,远远就能看到深绿一片。走近了,才能发现这简直像一个连体婴儿,居然是不同的四棵树,相依相偎,根部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直径足有3米的四树合一景观。

仔细分辨,原来这四棵树分别是黄连木、朴树、冬青卫矛和喜叶凡(不知学名,按当地人叫法)。四周很大范围内,没有看到别的树,真不明白,四棵树抢占这块风水宝地到底为的啥。

是先人在一百多年前在此扔下了树种,还是飞鸟衔来的食粮无意中掉下了几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几个树种都是以播种繁殖的。它们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土地要求不严,特别适应生长在村落附近、路旁、山坡、林缘。也许就是这些共性,它们谁也不伤害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相安无事,相依百年。

人有缘,树也有缘。一旦有缘相遇了,它们就再也没有分开,看巨大的根部,需5-6人才能合抱,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原来树也有灵性,从人间学到了竞争的法则,共存的理念。

黄连木处处彰显着它雄浑的主角地位,粗壮的根部占据了根系整体的一半,虽处于朝西的位置,高大的树冠还是独享头顶的蓝天,它占据了高空的领地。这棵树龄在100年的古树,身上的铭牌刻着它的荣耀:树高12米,胸围180厘米,冠幅10米,属三级保护等级,编号为浙JE008

朴树的铭牌显示它有140年的树龄,编号为浙JE046.

冬青卫矛的编号为浙JE002,没有标出树龄。

最瘦小的喜叶凡榜上无名,好像是来凑热闹的。树皮光滑、树叶嫩绿,在这三棵古树面前,总是有一种孙子缠着爷爷的味道。

朴树的主干在一人高处,分出了三个树杈,犹如一个“山”字,躲开黄连木去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占据了朝南的一面。可是它还是用朝东的那个分叉,紧紧地抱着冬青卫矛。

原来,这棵淘气的冬青卫矛真的不安分,长到两米多高,竟然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地分成两叉,酷似一个倒立劈叉的体操运动员,两条腿水平地伸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原来聪明的冬青卫矛,早就看清了高空和南面都被黄连木和朴树占据了,自己只有向低空发展。于是,唯一的两个树叉伸出了十几米远,就像一对大鹏鸟的翅膀,苍劲有力,一直延伸到小路边、防洪坝上。怪不得朴树会伸出一个分枝来保护它,生怕它会失去平衡,更担心它会掉到地下。

    下里金的村民说,这四棵树是他们村的风水树,连同树脚下的那座五圣庙,是村民们上香点烛供奉祈求保佑的地方。有关五圣庙的传说,在这里又是一个版本。也有人讲,“五圣庙”明太祖朱元璋发起造的。当初,朱元璋忙着筹备举行登基立朝大典时,做了个梦。梦头里,看见当年跟随他起事,在沙场上阵亡的官兵们,排着队,穿着鸡零狗碎的衣裳,个个面黄肌瘦朱元璋十分感动,当场点名,把他们分为五人一伍,发动各地造“五人庙”,让老百姓在四时八节里上供食品烧纸锭。梦醒后,朱元璋委派专职官员督造“五人庙”。官员问:“庙造多少高呢?”他想,一样造,就造得高一点吧,就说:“造一箭之高”。他是说,一支箭朝天射出去,有多高造多高,而听的人误以为“一支箭那么高”,所以把庙造低了,小了。后来,人们把“五人庙”传说成“五圣庙”了。下里金的老人说,这个五圣老爷真有福气,后面有三棵古树挡住西北风,身后的喜叶凡像是一把巨大的太阳伞,五圣庙两边还有两棵樟树,像两个卫士,太气派了。下里金的村民也真有福气,世代相传,和这古树生息相关,演绎着竞争、和谐、共存的哲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天雨

来衢州两天了,又见新作。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