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瞻楼 爱在韶关
个人日记
拜祖瞻楼 爱在韶关
戴占军 文/摄
这是一个关于“一寺两楼”和一瓶酒的故事。在这组文图中,您将看到纯粹的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还将看到与天安门同一时代的门关建筑,以及为唐宋文人广为唱和的千古名楼。
它们就是:已有1500多年历史,闻名海内外的中国佛教名寺南华寺;为纪念前朝忠臣,始建于明代弘治十年的风采楼;依据典籍考证复原再建,极具岭南传统文化底蕴的韶阳楼。
或问:关于那瓶酒呢?和这些古刹名楼有什么关系?你听我慢慢道来。
一个城市,总有她自己的符号或标志,比如北京的长城,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哈尔滨的索菲亚大教堂,宁波的天一阁,等等。而我们今天讲到的“一寺两楼”,亦是韶关这座历史名城的地标式建筑。它们对于我们认识韶关、认识岭南文化、认识粤北民风民俗,有着很直接的帮助。
为什么这样说?作为不同时代的建筑,南华寺、风采楼、韶阳楼,不仅是承载过往、凝固在世的历史,而且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寄托,她们所内蕴的意识、情感、人文特质,是现世教化的土壤、雨露。从某种程度上说,了解它们,也就可以窥察这里的世情人心。
最起码我是这样理解的:当我以韶关为圆心,在粤北大地上行走,为什么所到之处,多是愉悦与善待?多是纯朴与和睦?显然,这和此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教化是分不开的。
看过“一寺两楼”,我即明白了,作为众生的因皈依佛祖而来的积德行善,作为官吏的因清廉诤谏而来的刚正忠义,以及作为文人的因登楼歌赋而来的淡泊高远——所有这些,是如何地融入到了韶关以及粤北现实民风民情之中的。
南华寺僧舍之窗
风采楼的灯火
莲峰清韵韶阳楼
上述可能听来“云山雾罩”,我讲一个我在韶关的小插曲,即关于那瓶酒的故事,你就会明白我要说些什么了。
我在韶关,下榻某酒店。那天外出,正在乳源大峡谷拍摄之际,突然接到该酒店值班经理的电话,她说:我们的服务员在打扫您的房间时,不小心碰倒了您放在茶几上的瓷酒瓶,酒瓶的瓶盖掉到地上,摔碎了,我们现在抱歉地通知您并希望求得您的原谅。
那是一瓶我在当地买的土酒,比北京最普通的二锅头还便宜,已经被我喝得只剩瓶底。本来就是想扔掉的,这回倒省我的事儿了。我告诉值班经理:没有关系的,扔掉就行了。
经理再次对我表示歉意和谢意,挂断了电话。
我以为这事到此为止。谁知,等我晚上回到酒店房间,只见整洁的茶几上,并排摆放着两瓶一模一样的土酒,原来是酒店方面,卖了一瓶新酒赔偿我。这还不算稀奇,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还把打碎的那个瓷瓶盖,用粘合剂一块一块地拼接粘合起来,如艺术品一般复原了。我数了数,那小小的瓶盖,竟有八九块之多,连米粒大小的一块,都复原其上,粘贴牢固,使之完好如初。
这无涉乎金钱,无涉乎财物,小小瓶盖,折射出韶关人的淳朴与诚正之心。我保存了这个瓶盖粘合的土酒瓶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粤北背回了北京,摆放在了我的多宝阁里。
它值钱吗?很值!它对我,是一份珍存,是一段提示,也是一个警醒。它不仅记录下粤北的这段让我心中温暖的故事,并教诲、启迪我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对待他人。
当然,韶关或粤北,不是个个都好、事事都好,哪儿不是阴阳两面都有啊?但比较我在湘西等地的一些经历,你不能不感叹历史、文化、传统理念等等,对社会、民情的教化之功,其作用之大,是如何地显出差异了。
因此,我记录并赞美“一寺两楼”——南华寺、风采楼、韶阳楼,并用那瓶酒的故事营造文章气象,意在弘扬它们所传承、传递出的文化与教益,并企盼着韶关、粤北,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传统,使禅宗祖庭故地,真正成为当代的人间乐土。
日落韶关城
禅宗祖庭南华寺:
出韶关市南20公里,巍峨一寺现于曹溪之畔。南华寺,始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南北朝时期。史料载:印度高僧智乐三藏传法途经此地,饮曹溪之水,甘美异常,顾群峰竞秀,宛若宝林。于是建议在此建寺。三年完工,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后来,又有“中兴寺”、“法泉寺”、“南华禅寺”等名变,历史上虽几经变迁、毁坏,但佛法香火延传至今。
南华寺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生命力,是和它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它虽是印度僧人建言立寺,但它却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发祥地,是真格的“中国气派”。
大约是在公元677年,六祖慧能和尚驻锡南华寺,授法37年,创立禅宗,并在这里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古绝句。
禅宗是中国人的独创,完全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禅学,是印传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并脱胎换骨的产物。因此,南华寺被尊为禅宗祖庭,俗称“中国本土佛教第一寺”,其佛法教义,在中国南北方,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迅速传播开来。
曹溪拱桥通宝刹
山门前的莲花宝柱
山门竹风:曹溪门
禅宗祖庭之门
祖庭之灶
石屋
南狮
五香亭
放生池
碧水轻漪
宝林门:南华寺第二道山门
满庭黄绿送芬芳
法轮春秋
天王殿之壁
天王殿门饰
御碑
色空
鼓楼
菩提窗外明
回廊砖雕
风铃有无中
大雄宝殿
香火
精雕细刻
拜大佛
大雄宝殿边廊
藏经阁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飞檐
悬柱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禅院光影之一
禅院光影之二
僧舍之窗
禅房花枕
瓦与墙
宝瓶及其他
禅房静午
祖庭深处
灵照塔基
仰圣
香炉之一
香炉之二
禅趣
广角拍摄灵照塔
灵照塔始建于唐,木结构;宋时改建为砖塔。
今日阳光好
碑刻
大施主的待遇
客房
灵照之门
六祖殿
殿内供奉六祖慧能肉身坐像
慧能创立禅宗,乃纯粹的中国佛教。
灵照塔逆光像
佛门光韵之一
佛门光韵之二
佛门光韵之三
佛门光韵之四
两根柱
三根柱
祖殿之壁
方丈
水松,植物活化石
树龄500年,松高40米,据称全球之最。
老根
卓锡泉,据传当年慧能浣洗袈裟处
宝泉生机
年轻信徒
绿意
天下宝林
祥瑞之兽
龙壁
曹溪圣地
九龙泉口
飞锡桥
伏虎亭
文章评论
眸子
不仅是一寺两楼,韶关的文化还有虞韶文化。相传虞舜大帝曾巡游韶关,于韶石山弹奏一曲《韶音》,因而有“韶关”的“韶”。这个也是哺育韶关成为广东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的原因哦~
源泉
[em]e183[/em]久违了国宝[em]e179[/em]
解语花
湘西、岭南、陕北、辽东......或匪气、或纯善、或质朴、或侠义,没有这千变万化的情感人文特质,都对不起祖国辽阔的幅员[em]e112[/em]
琼柒柒
看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受益非浅。长见识了
心语
看戴老师的近2篇文章,最有亲切感了,作为一个广州人,我爱广州的骑楼,也喜欢南华寺。
矢车菊
很喜欢每幅图的点缀说明,[em]e179[/em]真起到画龙点睛之韵!军哥辛苦了![em]e183[/em]
大虾
想不到在身边见惯见熟的以为平平无奇的东西,竟在老师笔下与镜头下变得格外的美丽与迷人,让我这个韶关人也不得不心生自豪,谢谢老师,也谢谢所有喜欢韶关的人,祝大家韶关行,好心情。
寒梅
一天的工作之后,揉揉眼,伸伸腰,看看戴老师的游记三篇,高高兴兴回家去!
荷
戴老师:谢谢你!让我觉得做韶关人真好!
菊
[ft=,6,宋体]多感人的一幕:“他们还把打碎的那个瓷瓶盖,用粘合剂一块一块地拼接粘合起来,如艺术品一般复原了。”[/ft]
山路弯弯
[em]e100[/em]昨天刚刚从韶关回来.三几好友周末出行韶关,洗刷工作的压力,感受纯朴的韶关情,也很有戴老师的感触.一人一物一风景,处处让我们欢欣惊喜.我的文字还没有形成,就憋见戴老师表达了我的感情.尤其这图片,让我倍感亲切.
橄榄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莫烦恼
[em]e100[/em]
小蜜蜂
嗯,准备去韶关
那一朵云
[ft=,6,宋体]“卖了一瓶新酒赔偿我”---军哥,错一字吧?[em]e120[/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