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年勃起这一“根”
个人日记
30万年勃起这一“根”
戴占军 文/摄
在自然界或旅游地,存在许多象形事物。当地旅游经营者,为了吸引人气或增添游趣,还会编造出似是而非的象形物,在像与不像之间让游客找乐子。
在这些象形物中,没有比男女生殖器或女性胴体之形状,更让游客感兴趣的了。有人斥之为“低级趣味”,我倒不这么看。要知道,生殖器崇拜或性崇拜,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崇拜,中外各民族概莫如是。
我的旅行摄影经历中,拍摄过自然界无数象形事物,其中尤以生殖器象形或人体象形为最。
但是,当我来到韶关丹霞山,看到那根叫做阳元石的山体,它酷似男性生殖器的形状,还是让我目瞪口呆。
老实说,它是我见过的最像男根的自然物。因此,本该是称为一“座”山的,我却情不自禁地把它叫成了一“根”山。
这根叫做阳元石的山体,与丹霞山主峰长老峰隔水相望,高28米,直径7米,其山体的颜色、凹凸、皱褶等,宛似男体充血的肌肤、筋脉、血管,与勃起的男根毫无二致,简直是出神入化。
我旁边一对儿男女调笑,女的说:“你看人家,你再看看你!”男的说:“废话,人家是千年修一根,我才能修炼几年啊?”两人头抱头叽叽咕咕暗笑不止。
其实那男的说少了。就我所知,这根石柱,原本是和它旁边的阳元山连为一体的,已经存在了最少两百万年。而它从山体中分离出来,变成一根直上直下的石柱,并最终变成一根“天然男性生殖器”,这个“勃起”的过程,一共用了30万年之久。
所以,看了阳元石后,女同胞可别轻易挤兑自己的男人,否则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也给我30万年吧,我能!”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性的禁忌有所放开,据当地朋友说,20年前来看阳元石,客人们大都含笑不语,有的女性甚至低头红着脸不敢看,像那对儿男女敢公开取笑的情景,是决然不可能发生的。
在唐以前,中国社会对性是比较宽容的,但宋代以后,经程、朱这两个卫道士弄出灭人欲的礼学,中国社会进入了对于性的极其封建的时代。一方面是统治者极尽骄奢,另一方面却是对被统治者特别是对妇女的精神和肉体的残酷禁锢。以至于此后千百年来,中国人无性可谈、谈性色变。
其实,把目光放得更古远一些,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或性崇拜,和“羞耻”、“道德”、“涵养”等等,根本就不沾边。在原始时期,人类本身的生产,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性交、孕育、分娩,被原始人认为是最神圣的,是神力使然和神的旨意。很长一段时期中,人类是群居杂交的,女性生殖器成为崇拜物,这在诸多史前岩画得以证实,它也是母系社会的反映。男性生殖器成为崇拜物,应该是伴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而来的,并在绘画、造器、祭祀、文字中得以体现。比如,据文字学家考证,汉字的“祖”,就是从男性生殖器形象演化而来,最初的本意是指男根。
当然,无论当初的人们在性的问题上怎样开放,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对性问题的反映还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面对丹霞山的这根天然男器,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等,其观感差异极大。最德性的是日本人,见了阳元石,比见了他八辈祖宗还亲!
当然了,依据中国的阴阳之道,有阳必有阴,所以在丹霞山,还有一块阴元石,酷似女性生殖器,与阳元石绝配天成。
去丹霞山,看阴阳两石,只是特色节目,玩家切不可贪恋“男女之道”,而忘记了畅游丹山碧水。毕竟,丹霞山是被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地址公园,“丹霞地貌”还是因丹霞山命名的,而中国的第八个申遗成功项目——“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列在首位的就是韶关丹霞山,其后依次是: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朗山。
(附言:在上篇博文《乳源,假如天塌地陷》中,提及我生病住院,引起许多网友的担心,用各种方式表达慰问,让我大为感动。藉此机会,敬告各位关心我的朋友,我已痊愈出院,不再疲软啦。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山人刀
[M]30万年勃起这一“根”[em]e104[/em][/M]
山人刀
大自然鬼斧神工[em]e142[/em]
山人刀
令人叫绝!
源泉
[em]e107[/em]
乐老头
虽然更多的是“为了吸引人气或增添游趣,还会编造出似是而非的象形物,在像与不像之间让游客找乐子。但如此的描绘,让人“出神入化。””
SNOW LION
以前看过,但人家没说,就您憋不住。看那青筋暴流、饱经“战”乱,都蹭吐露皮啦。您这样一个大家,还偷听青年男女私语,就不能耳顺。您没偷着比一比是否形似啊[em]e113[/em]
SNOW LION
中国大还是外国大,您一看就得。
深秋眷恋
奇山奇物。绝[em]e100[/em]
你莫愁
丹霞山我也去过,不过戴老你相机只留意大影却忽略小影
吴小送
戴老师。。。。很棒!呵呵。[em]e113[/em]
1468158021
我湿了
竹海松涛
[em]e179[/em]
火 蜥 蜴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是我家乡。。[em]e179[/em]欢迎四方宾客莅临参观游玩!!![em]e113[/em]
幸福相约
惊叹有这样的一绝景物!
凌絕嵿
有趣,震撼,真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建议:既然主题是一“根”山,选几幅与“根”相映景的群山、碧水、绿树用以陪衬足矣。多余的图片加以梳理,另立主题加以介绍,岂不更好?